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是"打破原来一年两个学期的常规,在一年内设置多个学期,各学期分阶段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实施,首先是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其次要做好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赢得企业的信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以"新商科"发展理念为引领,对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双万计划",构建经管类专业"1+4+3+4+3":一中心、四能力、三层次、四模块、三平台"四力三驱"的实践教学体系。该成果研究过程中能积极地将理论研究成果与研究者所在单位的办学实践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思想引领、制度设计、实践验证与修正等环节,在前述理论的引领下,注意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注重通过四个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实现校企共赢的新常态,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PBL教学法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有效的课程模式,它具有"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两大教学特点,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技巧等具有重要作用。为弥补传统LBL教学的不足,我们通过典型问题的设置,将PBL教学法引入《保险学》课程中,四个学期的应用探索,获得宝贵经验和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4.
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转换的问题,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基于词、词组、小句、句四个层次的分析比较,可以推断出英汉转换的大体趋势,掌握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的一些规律,为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分阶段技能递进式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即在高职学生的三年学习期间,将教学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1至2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第3至4学期培养学生的企业项目开发能力,第5至6学期提升学生的项目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技能,并开发出学习评价方案,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分析国内外实践教学小学期制实施现状与国内艺术类专业的培养现状,结合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探析如何构建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小学期制模式,以及在模式构建过程中的着力点与突破点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势制宜地开展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小学期制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最终形成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和导向良性循环的最佳态势.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一个中心",即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两个结合",即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三个改革",即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四个原则",即个性化原则、民主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基于构建丝绸之路区域物流协调机制的基本原则,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一体化协调机制的构建可采取"3+5+2"模式,即"国家—省区—企业"三个层级的协调机制主体,政策规划、产业结构、网络布局、企业培育、标准化制定等五个方面的协调机制客体,构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两个协调机制载体。  相似文献   

9.
"教-学"关系指一定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松散型"教-学"关系削弱教学合力,容易导致学生的浅表学习,联合型"教-学"关系有助于化解这一实践难题。从全面联合、个性自由、人人平等、深度参与四个方面构建联合型"教-学"关系,推动"教-学"关系的民主转型,可最大限度发挥"教-学"合力,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工学结合,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艺技术专业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其核心内容是:一、不断完善"一周期二交替一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学期接受统一的教学和实训;第二、三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个季节周期的"模拟承包"实训;第四、五学期到相关企业进行2次专业实训;第六学期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半年以上的企业顶岗实习。二是根据岗位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三是以科研为载体,技术创新,促进校企合作。四是实施"双证融通"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立足于社会学方法系列中的几门课程,对其相互之间在时间、实践与内容等方面的衔接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培养社会学应用人才这一专业目标服务。本研究提出的改革措施为:在时间上合理地分学期开设并严格规范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在实践上提出"三位一体"整体实践模式;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渗透,有效实现各门课程的融通与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2.
"游学制"与"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均为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如何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地结合,提高高职教育的竞争力是众多职业教育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通过实践表明,两个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高职与本科段的课程体系有效衔接。本文根据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和服务领域的不同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提出了适合高职教育的"专业拓展+专本衔接+技能导向"的课程体系与实施办法等。  相似文献   

13.
北京工业大学以创新学分为切入点,构建"两模块,四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压缩教学计划总学时、开设创新实践课程、丰富课外创新实践等措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完善职教课程体系,推进"3+2"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立足高职税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明确中高职课程分段培养目标,在内容上做好衔接与互补;夯实学科核心能力,平衡好中高职实践教学关系;综合运用多种教法,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好"3+2"衔接保障机制,提升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高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以“一个中心,两个层次,两种形式,四个体系”模式构建了高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提出以“职业岗位群一综合能力模块一能力要素一课程体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一年二期制”+“准就业制”模式创新实习模式;以“一中心,二基地,三资源,四措施”模式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使语言服务行业人才需求出现缺口,懂翻译、懂国贸、懂技术的外语复合型应用人才成为人才需求增长点。高校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虽有起步,但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化和职业性仍有待提高。文章从跨学科角度探索高校翻译专业"翻译+国贸+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契合点、着力点和协同方式进行了分析,为新文科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的改革和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我国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加入了新题型,其在"汉译英"模块中,由单句翻译转变为段落翻译。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式,高校英语教学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由原来的"教学翻译"模式向"翻译教学"过渡,传授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翻译技巧。若在翻译中只是逐字、逐句翻译,那么就容易造成译文的不流畅,不利于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掌握好这两种翻译模式的平衡点,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环境中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网站的普及能促进移动环境学习与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结合。依托于社会人才需求理论、移动学习和语言项目学习理论,分析现阶段在汉英翻译语言学习过程的现存问题,以此提出构建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模式对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对翻译工作坊的研究对翻译教学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以翻译工作坊为途径,构建了一种新的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增强了学生主动性、自信心和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归化与异化:多层视角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文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年来翻译界探讨的热点。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归化与异化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所长。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和文化四个层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翻译实践中。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