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话说九百多年前,苏轼在其<前赤壁赋>中正襟危坐,曰: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就是说,古人早知以"所有"表示物与物主的关系.物主之所有是排他的,即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古代中国之所有,存在现代所有权全部内涵(物、物主、排他性).现代汉语所有与所有权相通.所有权更专业而已.上古殷商卜辞甲骨文, "有"本是手提一块肉之象形.相对的象形字当时是"亡",即无.古人生存首要是食.农耕之前食肉. "有"画出手提一块肉这个象形,在最早能辨识确定的1,000多个卜辞单字中,是中原人类早期创造的一个绝对重要的单字.到了苏轼那时,别人的"有"吾莫取,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夺人之"有"无异于夺人生存.  相似文献   

2.
一千四百多年前,北朝时期,"乾威尝在涂,见一遗囊,恐其主求失,因令左右负之而行.后数日,物主来认,悉以付之."(<北史·张乾威传>)尝,曾经.涂,路途.乾威尊道有德.道是"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北宋·苏轼).德在路遇遗囊恐英主求失负而行,物主来认悉以付,不思利.此即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懂得做合乎道理的事,小人只晓得做有利自己的事.中国古代提倡君子精神以义自律,然而道义存在广泛,自律感知的深浅无序.  相似文献   

3.
“类似所有权之地位”的所有,其含义是指“拥有”或“享有”,产生“债权的所有人”这一说法的主要原因是物与所有权不分的思维习惯。在债权法律关系中存在着“相对的支配权”,因此,对物支配权并非全是物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学术界围绕“非人力资本所有拥有企业所有权”,还是“人力资本所有拥有企业所有权”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较全面地分析了“非人力资本所有拥有企业所有权”一些论据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坚持认为“人力资本所有拥有企业所有权”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阳明的理欲之辨是先前儒学道欲之辨、义利之辨、公私之辨的进一步发展。存天理、去人欲是阳明早期心学的头脑,理与欲虽是一体之两面,但早期阳明学更侧重去人欲。而其提出致良知学说后,则更注重存天理,其以良知为天理、为理之灵,致良知就是胜私复理、推致吾心天理自然之条理于事事物物的过程。心之理虽无穷而有自然之条理,天理虽难言而亦当为廓然大公、中正平和、万物一体之本体与境界。  相似文献   

6.
邓子基、陈少晖二位先生2003年8月撰文称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新思路”。但通过研究发现,国有资产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缺乏法理依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仍然是“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范畴”;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环境下,实行“分级所有”实质是对国有资产国家所有权的“肢解”,因而不可能实行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体制,而必然仍是“分级管理”,并赋予“分级管理”新的含义和内容;由于国有资产存量、质量的差异,各地方国有资产占有上的贫富多寡,在国有资产实行“分级所有”必然会拉大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7.
共用部分是建筑物区分所有的核心问题。民事生活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之间绝大部分纠纷几乎都是因共有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划分不清而起。由此,论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共有权的客体及分类,可以为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客体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
张载作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和发扬孟子道德思想的重要内核,从北宋社会和儒学面临佛道思想挑战的现实出发,提出了天道本体与人生实践相结合的“大心”说.这一思想命题有着“内圣外王”的道德使命.就内圣而言,通过“大心”去除个体之“意蔽”,获得德性之知.进而在取法天道落实于人道的具体实践中,为天地立心.就外王而言,通过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复兴儒学并辅以重建宗法和王道治理原则,实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世太平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9.
“一套一票”是以作为客体的房屋之套数来计算业主投票权,是一客观标准;而“一户一票”则是以作为主体的户之数量来计算业主投票权,是一主观标准。一户可能拥有数套住宅,而一套住宅内完全有可能居住两个及以上的“户”。由于业主投票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区分所有权之具体权能,应以其客体房屋而非主体为计算投票权的标准更能体现其权利属性,也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区分所有是指数人区分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一部分。区分所有不同于独有,因区分所有权人的所有权仅能及于其所分有的部分,而不能及于建筑物的全部。区分所有也不同于共有。在共有中,共有人对于共有物的全部均享有权利。而区分所有人只能对于其所有部分行使权利。例如数人对于一建筑物分间、分层所有,各人仅能对于自己所有的特定的一间或数间,一层或一套房间行使权利,不能及于全部建筑物。区分所有的独特之处在于除了专有部分以外,也有一部分为共有部分,如墙壁、楼梯、走廊、大门等。在我国,随着城市的急速发展,高楼大厦鳞次栉地…  相似文献   

11.
李云亮 《现代经济》2007,(8S):42-43
2000年3月中旬的一天,我路过美术馆东街的韬奋图书中心(书店).习惯地进去转转。看到新书,梁慧星教授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翻其目录。看到“第二章所有权”内“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一节与“共有”节并列。前者没有设计在后者制度内?诧异!这与我的“建筑物区分所有“属于共有的感觉相反。当即买下.回家研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十分强调人力资源计量的作用,而忽视了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目前尚未融入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关键在于相关的基础理论供给不足。企业的人力资源不应该再认为是企业的一项投资,而应转变观念,将之看做是人力资本所有对企业的一项投资,确认人力资产的同时确认人力资本所有的相关权益(人力负债及人力资本所有权益),拓展权益理论,构建“劳动权益会计”新模式;同时,优化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环境,努力试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交强险保险人“无责赔付”规则虽已确立,但因其有违背责任保险法理和立法强制性规定之嫌而备受争议。其问题在于学术界与保险实务界都将“无责赔付”之“责”理解为民事赔偿责任。其实若将其理解为交通事故责任,则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港民营化虽已具备合法性,但仍缺乏配套法律规范,而明确其法律规制方向可谓首要问题。参考国际理论与实践,我国应根据重要性对海港进行分类与集中管理,进而有层次、有阶段地逐步推进民营化,并在港口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中确立“公一民港”为海港公与民伙伴关系的基准模式。日本海港改革中的特例港口运营公司制度、民间事业者提案制度等议题值得借鉴。在具体方式上,除“独资、控股、参股”所有权转移型民营化外,还应积极推进PPP型民营化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所有权配置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和契约各方的利益。理论上说,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应当是: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和控制权的配置相对应,让企业的风险承担者拥有企业所有权,但企业所有权的最终安排取决于契约各方凭借自身实力进行博弈。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最终安排的具体表现形式。财务会计作为协调契约各方利益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所有权的配置以及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相一致。“受托责任观”是对传统的“股权至上”逻辑和股东单边治理模式的反映,而“决策有用观”则体现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共同参与企业治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6.
建立在罗马物权法基础上的近代物权法,以个人为本位,强调所有权的绝对性,以对物的所有为中心,维护所有权静态安全,确认了物权对物的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支配权。现代物权法是对近代物权法的修正,强调所有权的社会化,以对物的利用为中心,强化了他物权在物权中的地位。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有保留地采纳和借鉴了西方近现代物权法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7.
吕营 《新智慧》2008,(4):I0003
“环境保护”一词虽起源于近代,但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人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夏朝时有“禹之禁”,类似于现在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环保的法规了。而荀子在谈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时说:“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前80回第一人称代词有“我”、“我们”、“我等”、“俺”、“俺们”、“吾”、“咱”、“咱们”等七个。这些第一人称代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我”、“我们”、“咱们”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我”,竟占总用量的81.81%,而“吾”、“俺”、“咱”、“我等”、“俺们”则使用频率较低。除了“我”、“我们”、“咱们”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这些第一人称代词还可以连用,有的甚至还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9.
山水文学创作常常遇到诗体与神思、物形与神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而,解决“心”“物”之间的矛盾是山水文学创作的核心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心随物以婉转,物亦与心而徘徊。盛唐诗人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中自觉运用感应、,心化、顺应和物化等形式解决“心”与“物”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进化博弈框架下的企业所有权结构安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问题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所有权理论研究的前沿。最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就是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称匹配,这是理论界的共识。而两者是否对称匹配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势力的对比。人力资本所有者占主导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将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