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为主体的"四大板块"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稳定,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但区域发展的过程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推进,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和现状提出一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长株潭城市群是中部崛起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信息化时代,促进区域经济稳步发展,合理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实现区域内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长株潭为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下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长株潭政府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博弈,找出利益不协调的原因,提出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下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四大区域板块指的是: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不久前召开的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中国经济发展描摹了方向,2007年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四大区域板块必将上演一出东方巨龙复兴的好戏。  相似文献   

4.
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和难题之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基于SUP-CCR-DEA模型,在保证整体效率最优的同时,增加政府进行区域补贴后的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最小化的约束条件,建立区域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模型,对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用锡尔系数进行验证。分析表明,通过政府补贴改变区域间居民的收入分配,可以改善区域经济公平性,也可增进整体经济效率;西部和中部地区应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在缩小四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同时,也要积极改善各大区域内部的经济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继 90年代中期东南沿海经济起飞之后 ,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板块 :中部 ,正在不声不响中崛起 ,1 999年 ,其许多重要经济指标已接近东南沿海 90年代中期的水平 ,预示着中部经济已完全从中西部板块中脱颖而出并开始进入起飞的前夜。这种新的区域经济格局要求我们制定针对三个不同板块的区域发展政策 ,一是继续加强东部地区发展的政策 ,二是促进中部地区尽快实现起飞的政策 ,三是最近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部崛起已成为继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的又一个全国性的区域战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尽快形成具有自身产业优势的支柱产业,大规模开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研发高新技术,通过企业联盟和产业集群等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实施反梯度推进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制约中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复杂,主要包括区位自然因素、体制制度因素、资源禀赋因素以及人文历史因素等。深入分析阻碍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于稚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红色旅游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实施,是继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之后,我国政府出台的又一项重大经济战略决策。红色旅游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凸显,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济资源开发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中均张显出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内涵和战略意义并不仅限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给中部大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表明,中部地区应主动置身于西部大开发行列之中,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促进自身发展: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东引西联、承东启西战略,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步伐,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投资西部市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C-D生产函数的Solow模型,通过计量方法得到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生产函数,进而计算出固定资本存量(K)、劳动(L)、全要素生产率(TE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合三大地区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得出,三大地区经济差距主要是由投资的差距引起的。因此,要缩小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必须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科技投资。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差异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我国197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经济区位熵等方法揭示了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及其变动特征,并通过R/S分形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未来趋势做出预测,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1978—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在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2)2006—2012年我国东中西部区际差异存在下降的趋势,中西部差异明显缩小;(3)膦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2年我国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将持续减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FDI主要流入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经济增长作用较为明显,而对广大西部地区作用较小。基于199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分布不平衡的FDI也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失衡。我国应继续大力吸引FDI以加快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把部分FDI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措施积极引进FDI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4.
在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空间视角解释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时通过知识溢出、技术溢出、协同效应其对邻域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大量流失对经济产生负向作用;地区间经济增长不能趋同的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吸引效率存在差异,人才往往在吸引效率更高的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波动及货币政策效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的经济政策在我国产生了不同的区域效力,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经济波动特点:东部地区与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独立性较强;在获得与东部相近的经济增长率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波动更为显著;与东部地区相比,紧缩经济对中、西部地区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东、中部地区对利率调控较为敏感。我们将从经济发展机制、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和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力四个方面总结全文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市场主体、市场体系、政府职能、社会保障等四个方面对西部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西部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滞后的成因;提出了国退民进,推进深度市场化与国际化.规范政府行为等完善西部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虽然导致国内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如果进行分类研究,则不难发现,地理因素(如海拔、水资源适宜度、距离核心经济区的远近等)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而制度供给(如对外开放的次序、经济区的布局等)则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应结合区位条件尽快制定对外开放、经济区划分进程表,并通过产业聚集、城市群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共投资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把公共投资作为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已开始利用公共投资的扩张手段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章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在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效应明显低于东部和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因次贷问题爆发的金融危机扩至全球,为了复苏本国经济,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摆脱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严重阻碍全球经济的复苏。在当今全球贸易主张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更显隐蔽。以美国反垄断法实施为例,在经济危机下其更多主张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在经济萧条时,似乎变成了一部保护本国经济、限制竞争的法律,这和立法目的背道而驰,就目前反垄断措施演变为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提出中国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总体和分项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地区优劣势。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就总体排名来看,呈现东强西弱特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