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赵维峰 《西部金融》2003,(10):16-17
一、目前全市汽车消费信贷运作状况及效应 2001年底,工商银行庆阳市分行率先在全市开办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此后农行、建行陆续开办了此项业务,中行也在积极申办之中.三家银行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有利时机,把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作为调整信贷结构、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大力开展营销策划和业务宣传,使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迅速扩大.截至2003年6月底,全市汽车消费信贷规模达5026万元,营销汽车514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较快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十五"以来青海省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较快.目前制约全省消费信贷业务的因素有收入预期不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滞后等.建议政府、央行、商业银行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消费信贷营销,以加快消费信贷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3.
消费信贷作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拉动经济的重要举措,已引起经济社会及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这项具有巨大潜力的业务仍存一定的制约瓶颈.本文以咸阳市消费信贷业务为个案,分析了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推动消费信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回顾国外发达国家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同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现状,阐述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力求为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及其趋势来看,信用消费正逐步成为启动我国消费闸门的有力杠杆,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应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还不到各项贷款总余额的10%.从消费信贷的业务来看,其业务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项目之间、城乡之间都不平衡,一些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几乎还没有开办这项业务.关于消费信贷为什么不能像期望的那样火起来?为什么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笔者将针对以上出现的现象,对制约中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调整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导致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消费信贷业务的比重逐渐增大,虽然可以使银行利润得到有效提高,但是与其相伴的风险也随之而来,甚至会有影响该业务继续开展的危险。然而由于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时间较短,商业银行对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认识也并不强,面对风险来临时并没有有效的针对性措施给予控制和解决。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介绍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实际发展情况,探索了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支持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支持的缺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金融"系统性负投资"问题突出;合适的消费信贷产品匮乏;对消费信贷的重视不够.由此,应增加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创新合适的消费信贷业务;加强农村金融消费信贷立法工作,从多方面着手,加大金融对农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其较好的势态、较快的速度、较大的规模健康发展,如开展了大额耐用消费品信贷业务、综合消费信贷业务、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等等,然而在发展之中不难看到,仍存在着潜在的案件风险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9.
英、美、德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一是消费信贷专业机构门类齐全,二是业务规模巨大,已成为提供经济发展资金的主要力量之一,三是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一般都依附于某大财团,为该财团的产品服务,四是政府对消费信贷机构的发展给予大力扶持.在我国应建立地方性的住房信贷银行,赋予企业财务公司信贷功能,成立消费信贷公司及消费信贷合作社以促进消费信贷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消费信贷发展的制度缺陷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以货币形态或契约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贷款和信用.发展消费信贷是现代商业银行实现盈利性目标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业务创新.制度性缺陷是我国消费信贷运行低效率的根源,必须消除与其发展相关的制度基础缺陷,将外部制度完善和内部制度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消费信贷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丹江 《西部金融》2001,(12):33-34
各商业银行适时推出的消费信贷业务,是为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竞争力、迎接加入WTO挑战的重大战略选择.各金融机构应进行认真研究,科学设计贷款品种,加大营销力度,防范并分散信贷风险,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要趋利避害,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就应该提高对消费信贷业务的重视程度和推进速度,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狠抓贷款“三查”,确保业务操作规范化,加强对消费信贷系统软硬件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消费信贷业务是近年来商业银行推出的新的业务品种,这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工行双阳支行也开办了这项业务,但种类不多,且存在一定差距,市场需求大而信贷资金不足,银行可操作性差.针对这一情况,工行双阳支行应加大营销力度,简化信贷业务手续,建立信用档案制度,培养消费信贷专业人才,促进消费信贷业务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是金融机构为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商品和劳务而向其提供的一种融资方式.近年来,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消费信贷政策措施,各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了个人住房、汽车消费、教育助学、大额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品种,大大满足了消费群体不同层次、不同用途的需求,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了银行利润收人,消费信贷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新的效益增长点.但是,目前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消费信贷增长缓慢,消费信贷水平还相当落后,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比较突出.本文就欠发达地区开展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美国消费信贷迅速发展中出现的次级债风波及信用卡风险进行分析,并对研究美国次级债及信用卡市场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从风险控制的视角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提出警示:要认识和防范消费信贷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积聚的金融风险,充分认识到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将极大地加剧信用卡市场的风险,加强对消费信贷申请者进行事前的甄别和事后的审核,对不同的信用风险等级的借款人实施差异化贷款是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且对微观经济主体自身的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从银行、厂商还是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或者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利润来源,或者提高了他们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也谈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消费信贷作为一项个人金融业务在我国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所推崇,汽车消费信用贷款的前景非常可观,但由于前几年通货膨胀风险的释放、汽车信贷保险的退出,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至今仍未走出低迷不前的困境,存在的诸多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要重启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完善和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就必须加快个人信用咨询网络、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对个人汽车信贷明确资质要求,加强风险控制,鼓励汽车金融公司从事专业化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完善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配套法规,改善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环境。只有这样,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才会更加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是拉动内需、增加投资、启动市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也是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拓展新的业务和盈利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但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开展情况看,城市和农村两个消费品市场发展很不平衡,城市消费品市场已趋近饱和,而农村消费品市场却在萎缩,农村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远远低于城市消费市场,从一定意义上讲,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总数71%的农业大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兴衰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研究旨在启动消费市场、刺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消费信贷在农村市场的启动运转及相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消费信贷业务现状 巴州消费信贷自2000年开办以来长足发展.2005年6月末,消费信贷余额达19.50亿元,是2000年的5.04倍.2000-2003年呈上升势头,2003年末到达最高峰21.09亿元,2004年-2005年呈萎缩下滑态势.已开办的消费信贷产品主要有住房、汽车、助学、大额耐用品消费等贷款品种,其中住房、汽车贷款占比达90%,近年来,消费信贷增速低,甚至余额绝对下降,主要是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萎缩所致.  相似文献   

20.
消费信贷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增强了购买力,刺激了消费,活跃了商品市场.但是,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比较来看,消费信贷在城镇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农村.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对消费信贷与农民消费倾向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消费信贷推行难的根源,提出了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