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EVA是由美国纽约Stem&Steward咨询公司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方法,目的在于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促使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本文在对EVA指标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EVA业绩评价方法的优越性,指出借鉴平衡计分卡,设计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全面考虑影响经营业绩的各种因素,同时以EVA作为财务评价的核心,有助于更有效地评价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2.
以2002年及2001年EVA指标排名前一百位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运用同归分析方法,分析了EVA变量同MV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但本年度EVA指标对MVA具有显著相关性,上年度的EVA指标对本年度的MVA也有显著相关性,说明EVA对企业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是一套价值驱动型的指标,股东可以通过EVA对MVA的长期影响来对公司的管理业绩作出预期和反映,进行评价和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评估企业业绩的会计利润,没有扣除股权成本,由此计算的成本不完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财富的能力。以经济增加值(EVA)评估企业业绩,能弥补传统会计利润指标缺陷。通过对我国电子信息类76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EVA计算分析,发现近半数以上样本公司的EVA为负值,实际业绩差强人意。表明这些公司管理者不但没有为股东创造财富,反而在损害股东财富。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有必要通过强化费用控制、减少闲置资产、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真心实意为股东创造EVA。  相似文献   

4.
成瑜 《全国商情》2013,(9):23-24
现代企业的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价值管理,而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建立则是实现价值管理的关键。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正确和完整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真实全面的体现,直接影响国有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经济增加值(EVA)是由美国思腾思特公司提出的一种基于企业市场价值的业绩评价和管理体系。这种绩效评价指标在满足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一要求的同时,已被广泛应用于绩效评价的实践领域。EVA在全球氛围内许多知名公司成功应用的事实,使得EVA的科学性、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此,应用EVA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和价值管理可增强其与国外企业的可比性,使其更快的地融入国际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吁国有企业价值观念转变的同时,真实地反映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有利于约束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完善公司激励制度;遏制部分国有企业盲目增资扩股,规范国有企业的股利分配行为;同时有益于规范国有企业有效投资的行为;建立有关长远利益的评价指标。本文基于管理业绩评价的角度,介绍了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中引入EVA指标的背景及客观需求,并对EVA体系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理论分析,并指出建立以EVA为基础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国有企业EVA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加入W TO之后,中国正在向竞争型市场经济过渡,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化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采用何种业绩评价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通过引进国外EVA业绩评价指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价值评价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加值指标(Economic Value Added,EVA)在欧美广泛流行,是经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业绩评价工具。它能够表明一定时期为股东增加了多少价值。EVA指标计算的方法称之为正推法,正推法下推导出计算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7.
经理人激励机制设计中EVA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加值(EVA)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一种新方法,与传统的会计指标相比,EVA更能准确地反映经济现实,于是,近年来在选择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时,EVA也倍受青睐。但是,EVA也存在着诸如反映问题不全面,理性人假设,易被人为操纵等缺点。在运用EVA作为经理人激励业绩基础指标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完善经理人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然而,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缺陷,为此,本文评介一种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EVA理论,并阐述了EVA理论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段亚军  谢峰 《新智慧》2000,(2):29-29
所谓经济增加值(EVA),简单地说,就是一定时期的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与投入资本的资金成本的差额。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学利润。如果EVA的值为正,则表示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其投入的资本加权平均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若EVA的值为负,则相反。虽然EVA是一个新名词,  相似文献   

10.
公司业绩评价重要指标:经济增加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加值(EVA)又称超常收益,是指公司收益中超过公司对收益的总体平均期望值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财务分析指标,更是一种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运用EVA的目的不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更是公司利益相关利益的实现。运用EVA提升企业价值的基本方式应以投资资本回报效率及增长率而定。  相似文献   

11.
1994年税制改革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与技术发展的需要,生产型增值税已经暴露出对技术设备更新及企业发展的不足。收入型增值税的采用将实现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平稳过渡,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的同时,能逐步形成融合中国经济特色的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我国已具备增值税转型条件,宜采用“一步到位”方式,但不宜提高税率。  相似文献   

13.
东北、中部等地区的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作量大、操作繁琐、计算比较麻烦、增量抵扣范围偏窄、现行规定太宏观、引发骗税与企业假重组、产生了一定的就业压力等。应进一步完善增值税转型政策体系;改革豁免欠税办法,调整优惠政策,适当扩大地方税权;加快转型专业人才培养步伐,积极发展税务代理制度;加大增值税转型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相应年度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IRIOT—WIOT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八大区域的增加值供给偏好指数、增加值需求偏好指数和双重价值链地位指数,展现各区域的国内国际增加值供需双循环状态及国内全球双重价值链分工格局:8个区域增加值供给流向和需求来源的国内地区占比均高于其他地区占比,其中沿海地区的增加值供给偏好其他地区,内陆地区的增加值供给则偏好国内地区,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增加值需求偏好没有明显的异质性;各区域的增加值供给和需求流向均具有明显的“邻近性”特征;内陆各区域的增加值供给更多地(直接或间接)流向沿海地区,增加值需求也更多地来源于沿海地区;沿海各区域的增加值供给更多地流向相邻的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增加值需求则更多地来源于内陆地区(尤其是中部区域);内陆各区域处于国内价值链上游,沿海各区域处于国内价值链下游,但8个区域均以下游位置嵌入全球价值链;各区域的国内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正相关,且国内价值链地位指数均高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1997—2012年,中国沿海地区的增量生产供给主要用于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而内陆地区的增量生产供给主要用于满足沿海地区的增量生产需求,国际市场需求成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进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表现为:国内价值链循环为沿海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循环提供资源和产业支撑,沿海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循环带动国内价值链循环升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从“利用国际市场的‘外循环’带动国内经济的‘内循环’”转变为“通过国内经济‘内循环’的提质升级促进国际市场‘外循环’的优化拓展”,以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和需求层次的提升推动国内供给质量的提高,进而以国内供给质量的提高拓展和创造国际市场更高层次的需求,使国内需求层次和供给质量的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转化为:以国内价值链循环的升级推动全球价值链循环的拓展,利用全球价值链循环为国内价值链循环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和更大更高层次的市场。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中部区域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79年开始增值税试点,至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实践,数次改革与转型,增值税税制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税收体系中的第一大税种。通过回顾我国增值税30年发展历程,总结在历次改革过程中所积淀的经验,对于今后我国增值税改进与完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尽管萨班斯法案是一项公司改革法案,但它的颁布也对审计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使得内部审计肩负了更高的期望、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增加了对内部审计资源与能力的需求。"后萨班斯法案时代"的内部审计的特点主要是具有向传统职能"回归"的倾向、在众多角色中寻求平衡、拥有逐步强化的信息系统审计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内部审计应当通过质量的持续改进、建立并完善知识共享机制、进行流程再造、保持风险导向的价值主张、改进人力资源策略等措施,来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试论增值税会计处理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其会计处理是许多企业普遍涉及的日常业务。目前我国规定的税务处理较为复杂,且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本文剖析了我国目前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弊端,进而根据增值税改革的需要,提出了较为简练、明晰的增值税会计处理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增值税征收方法,对年度内存货数量变化较大的一般纳税人企业来说还不够完善。该文从增值税的本质出发,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对增值税实施汇算清缴,以弥补其不足之处;同时设计了汇算清缴所需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分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增值税条例"实施,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购置和取得时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使固定资产的核算有了重大的变化,更影响了固定资产处置时的核算。  相似文献   

20.
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税收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税收筹划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重视,而增值税作为我国税制中一个重要的税种,由于其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差别税率,这就为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进行身份选择,从而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本文即就两种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税收筹划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