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结合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2000-2010年广东21市面板数据进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增长目标下的地方信贷投放和财政支出效率值逐年提高,但区域差异性明显;在一定规模下的信贷投放、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过度的信贷投放、财政支出不利于经济增长.财政自给率和金融中介效率提高,都有利于提高效率值,但存贷比过高,既可能导致地方过度投资,也可能蕴含较大金融风险.因此,须提高区域金融中介效率,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均衡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科教文卫等公共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2.
从紧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对财政支出的要求所存在的矛盾是当前财政支出方面的实质性矛盾。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来看,要解决这个矛盾,须做到:规模效率的提高、支出范围的调整、支出结构的优化和管理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并理解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尤其是二者的定量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得出财政性支出中的资本性支出与经常性支出都可以引起GDP增长。而经常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受到滞后变量的影响,这一因果关系不具有稳定性和必然性的结论。最后根据模型的结论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支出管理制度中引入和突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环节。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和公共财政框架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即通过政府资金投入与办事效果的比较,估量效果与支出的匹配性。其根本目标是评价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通过对财政活动的绩效进行分析和考核来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金融则处于国民经济运行的核心地位,要降低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仅从财政与金融本身考虑是不可能找到出路的。因为从某个意义上,金融风险就是财政风险,有时,财政风险也会演变为金融风险。研究比较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特点及发生的潜在原因,可以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提高我们有效地防范财政与金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由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从财政支出纵向配置来看,分税制改革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是经过中央财政收支的再分配,省级政府财力略有结余;财政支出横向配置方面,地区间财力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中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财政支出项目配置上,经济建设支出不断下降,社会文教支出不断上升,但是社会文教支出缺口还是不断扩大;从财政支出项目横向配置的地区特征看,四个区域经济支出与科教文卫支出是支出的主要项目,但是发达地区经济建设支出比例比其他地区高,而科教文卫支出比例偏低.在个体化社会时代,财政支出结构的方向应该是努力降低公众面临的公共风险.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8.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法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活动必须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许多措施,但法制手段是最有效的措施。分析我国金融法制存在的问题。并从金融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管和法律意识等各个方面寻求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社会公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支出直接提高了其收入水平。对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支出为每一个公民创造了起点公平的条件,财政补贴支出给低收入群体带来比较大的收入效应。基于此,从不同角度分析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本就是在此基础上研究这个问题,得到了初步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公共支出结构,是我国财政改革中一个重要课题。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重点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解决财政职能“越位”、“缺位”问题;二是明确公共支出结构调整的目标,廓清思路;三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范围和支出体系与公共财政要求差距甚远,依据市场效率,政府职能和公共财政要求,重新确定财政支出范围,重构财政支出体系,是市场经济下建立公共财政的具体内容,也是科学财政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扩大内需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扩大内需的内在要求来看.金融领域应该重点强调的是金融服务,也就是通过金融服务促进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顺利形成,从而刺激内需的扩大,但问题是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也很大,防范金融风险也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这点上讲,金融领域应该强调的是金融风险的防范。扩大内需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与防范金融风险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似乎有些相往。这就是说,金融风险与市场需求不足这两种对金融工作有不同要求的经济现象.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不期而遇,同时出现,使得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地方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不仅体现在财政支出的总量上,也体现在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上。本文对武汉市1994—2009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财政支出总量看,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财政支出结构看,基础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城市建设维护费、支援农业生产支出、科教文卫事业费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企业挖掘改造基金、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税式支出与直接财政支出共同作为实现国家一定时期方针政策的手段,各具特色。政府应综合考虑这两种手段,在经济和社会服务领域各有侧重。而现实中,人们并未将两者划分的很清楚,存在有互相“越位”现象,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理想中的模式应是通过税式支出预算表的编制和效果的评价在税式支出与直接财政支出之间进行比较,选择一种较为恰当或最佳的财政支出形式。  相似文献   

15.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存在诸多问题:基本建设支出比重下降迅速,行政管理费比重日益上升,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且比重较小等。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确定财政支出范围,有所为有所不为,且要与优化税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转轨时期的财政支出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政府财政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财政支出总量不足、财政专业结构不尽科学合理,支出管理方法落后,转轨时期,解决上述问题,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科学的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建立科学的支出结构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融发展史看,金融创新始终是主要的动力源,没有创新推动,只能出现同一级别或同等水平上的数量扩张,而不可能形成层次逐渐提升的金融发展。但是,伴随着金融创新而产生的风险又是一种必然。本文围绕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的问题,从渊源、逻辑联系及其表现形式,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时代特征及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文章认为,创新——风险——再创新螺旋式上升,循环中金融在演进、经济在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新思路:系统动力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财政支出调整的过程中,财政支出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的问题广泛存在,这就引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问题,同时也是全面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何建立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与如何加强财政监督等焦点上。本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从系统动力学角度的反馈环管理思想,进一步探讨财政支出资金管理的系统性特征,试图从系统论角度提出解决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问题的政策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出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是加强财政监管、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探讨了财政支出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我国金融风险已相对集中,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和实现社会稳定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活动出发,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体系:金融风险测评系统、金融风险控制系统和金融风险监管系统;商业银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应遵循的原则;商业银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策略:规避风险策略、分散风险策略、消减风险策略、转移风险策略、补偿风险策略和抑制风险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