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首次公开上市时,发起人股东所持股份在一定期限内限售.文章研究2009~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起人限售股解禁时的市场反应.通过采用事件研究法计算出解禁前后窗口期公司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发现解禁日前上市公司的异常收益率显著为负,在解禁日当天异常收益率显著为正,而再其后则不显著.这一方面说明市场对发起人股东首发限售股解禁有负面反应,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基本有效,在解禁日之前消化了此负面消息.在此基础上,对比了风险投资发起人、实际控制人发起人和其他内部股东首发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发现市场对风险投资发起人限售股解禁反应不显著,对实际控制人首发限售股解禁反应最大,说明投资者对风险投资的退出早有预期,但对实际控制人解禁带来的减持可能性仍视为负面消息.之后的横截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累计异常收益与解禁市值、解禁股占总股本比例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有限关注是行为金融学中的前沿理论。当投资者面对海量信息时,由于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等限制,投资者只能选择性地关注部分信息,有限关注成为必然。基于有限关注视角,可探究其对IPO限售股解禁公告后股价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存在IPO限售股解禁公告后的股价漂移现象;投资者关注IPO限售股解禁公告后股价的即期反应和滞后反应均显著正相关,且第二次解禁中投资者关注对股价漂移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限售流通股上市超额收益率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对限售股解禁流通前后股票收益率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限售股减持流通。股票超额收益率在减持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减持前投资者持有即将减持上市公司股票,会取得超额收益,而在股东减持限售股后,持有公司股票会遭受投资损失,而且减持前正的超额收益率不足以弥补减持后的收益率损失,减持在总体上使投资者价值遭受损失。同时,回归分析表明,减持比例、减持后的剩余持股比例都与超额收益率关系不明显,利用减持比例规范上市公司限售股减持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公布股权分置改革信息前后的股票异常收益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此反应积极,期间累计异常收益率为正,且市场反应程度与公司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而与非流通股比例无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金融行业为背景,选取了2012年发布了业绩快报的22家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样本的股票在事件期内的累计超常收益率CAR进行了检验,从而研究金融行业发布业绩快报这一事件是否会对公司股价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市场效应来看,目标公司发布业绩快报会导致公司股价上涨,股东获得的累积超常收益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选取2007年8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法和盈余反应系数分析法均验证出季度报告具有信息含量,揭示我国中小板市场目前状况,证明股票价格波动仍符合基本经济规律,提倡价值投资理念,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降低股票市场运行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了我国CDM项目交易的有效性,即将衡量碳交易有效性的标准设定为能够使企业股票产生价值溢价,实证检验了碳交易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市表现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发布CDM项目注册公告当日,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率;对事件窗及事件发生后15个交易日的检验显示,公告没有使股市产生显著为正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对沪市和深市的对比检验表明,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当日,两市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从市场效应的角度来揭示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通过对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187个资产重组事件的平均股价和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实证分析表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有强烈的超前反应,资产重组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逐渐放宽了反收购限制,表现为降低董事提名权的持股比例和时间要求。本文手工收集2015—2018年发生的107起修改董事提名权的公告事件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放宽董事提名权限制后的资本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放宽董事提名权限制后在事件窗口[-5,5]累计平均超常收益率显著为负,事件产生负面市场反应。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会减弱负面市场反应,而管理层持股会强化负面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3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放现金股利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告日前15日至公告日后15日为事件窗口期,运用事件研究法就现金股利的发放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偏好现金股利,现金股利公告发布前后股票产生持续的累计超额正收益。  相似文献   

11.
费道远 《大众商务》2010,(2):272-272
中国股市的大小非解禁,作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一个特殊产物,由于其牵涉大量的解禁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股市的健康运行造成了极其严峻的影响。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论述了大小非解禁产生的根源以及造成大小非解禁问题的原因,并从市场角度,分析了其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所造成的影响。之后,基于对大小非解禁的原因和影响的探讨,本文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借鉴于西方的先进体制,对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并通过恢复市场信心,建立交易平台,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来修正大小非解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费道远 《大众商务》2010,(4):272-272
中国股市的大小非解禁,作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一个特殊产物,由于其牵涉大量的解禁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股市的健康运行造成了极其严峻的影响。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论述了大小非解禁产生的根源以及造成大小非解禁问题的原因,并从市场角度,分析了其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所造成的影响。之后,基于对大小非解禁的原因和影响的探讨,本文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借鉴于西方的先进体制,对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并通过恢复市场信心,建立交易平台,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来修正大小非解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市场时机选择理论,以中国A股市场进行配股和增发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在配股和增发过程中是否存在着融资时机选择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对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造成持续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融资时机选择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影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但对公司长期的资本结构没有显著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小非"限售股份解禁形成的巨大供给压力是影响沪深股市表现的主要因素之一.要稳妥解决"大小非"问题,突围资本市场"大小非"限售股份解禁上市流通引发的市场困局,实现市场以较低成本最终完成向全流通的平稳过渡,繁荣和活跃股市,就必须积极实施金融工具的创新,在竞价交易系统外发掘、培育和建立新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增量市场,以增强市场对"大小非"的吸纳和消化能力,稳定投资者市场预期,重塑投资者市场信心,而存托凭证的引入和创新是创造新的增量市场的可行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创业板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其2010年中期财务报告会计盈余数据,将样本公司分为三组,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应。研究表明,未预期盈余为正号的组合可以获得的异常报酬率高于未预期盈余为负号的组合;会计盈余对股价的影响周期较长,在公告前后对股价都有影响,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中报公布当日好消息组不能获得明显的异常报酬。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分量回归模型,以2006--2009年间沪深两市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核心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市账比和每股净资产为度量公司治理效率的替代变量,考察债务期限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债务期限结构对核心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长期债务的使用比例会显著影响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创业板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其2010年中期财务报告会计盈余数据,将样本公司分为三组,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应.研究表明未预期盈余为正号的组合可以获得的异常报酬率高于未预期盈余为负号的组合;会计盈余对股价的影响周期较长,在公告前后对股价都有影响,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但中报公布当日不能获得明显的异...  相似文献   

18.
创业板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热情追捧,但密集的减持现象和频发的辞职风潮引起了外界的不断质疑。本文利用多元回归以及事件研究法对影响高管减持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减持比例与高管领取的工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分别存在负相关关系,同市场估值、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以及高管离职行为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高管持股比例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良好的公司治理对高管减持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8~2010年发生违规行为的A股上市公司和其配对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对两组样本在处罚公告日前后的收益率进行差异性检验,其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处罚公告日前后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违规公司股票的市场反应。总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股票在公告日前后有明显的负向反应。分组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所在行业、处罚机构、处罚原因、处罚措施会对市场反应产生影响。针对不同处罚效果,文章给监管机构提出了可能的应对措施,并给投资者提出了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一直是各国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和理论研究热点。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构建数理模型,结合累积超额收益、未预期收益率等指标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内部人交易与公司收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由内部人交易产生的加性效应和互动效应,从而对股市交易和投资者利益产生了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内部人交易行为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