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在社会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立足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提出的重大课题,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执政意识的增强,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执政价值观是处在执政地位的阶级或政党的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集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所体现出的价值选择。就其理论内涵来说,主要包括执政党的执政目标、价值取向、执政标准以及执政方式等。就其功能来说,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和普遍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3.
谈谈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领导、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社会实际提出了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全面认识和把握自身建设规律,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再认识与再深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顺应社会进步趋势的必然之举,也是符合社会文明规律的具体之为。国家治理能力寓于党的执政能力之中,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国家治理层面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机制和体制,继续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写照,或者说,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论创新与理论贡献表现为:从历史阶段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继承与创新;从本质内容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继承与创新;从发展思路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其执政资源丰厚与否,不仅关系到它能否履行好执政使命,而且还关系到它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就要从群众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理论资源和组织资源等各方面不断开拓党的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9.
执政成本是政府为达到执政目标而耗费的各种执政资源的总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构成进行分类。经济成本可以精确量化,而政治成本、意识形态成本及其他成本只能通过社会调查、民意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估。如何精确评估并实现真正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执政成本仍然是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刚刚走过80年历史跨进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许多国际国内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出解答的重大历史课题.我们必须立足时代,着眼实践,把握大局,从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战略高度、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去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黎 《西部金融》2007,(12):29-30
据测算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465,贫富差距较大,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中共中央把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作为执政的重要内容,既是对自己执政经验的总结,同时也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可以说,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既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政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使乡村治理结构正在经历着现代转型,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从领导核心、社会角色、利益协调及政治吸纳等方面加强自身功能建设,以适应党的执政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贯穿执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从毛泽东同志到胡锦涛同志、从“两个务必”的忠告到“三个代表”的实践,我们党在执政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与时俱进的回答。历史和现实表明: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是长期执政、执好政的根本所在。保持党的先进性,要认识到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要把握好二个辩证关系,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并且树立起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刚刚走过80年历史跨进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许多国际国内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出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我们必须立足时代、着眼实践,把握大局,从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战略高度、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去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的提出,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大连市湾家街道为对象展开调研,重新定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分析了执政环境和执政资源的变化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从执政能力、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三方面提出了做好农村党建工作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会议,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该文认为教育领域尤其是高校也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决议》中提出的提高"五个能力"的要求,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做到把好方向、管好大事、育好人才和练好内功。  相似文献   

18.
坚持民主执政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一个根本性的、全局性的问题,但在推进民主执政的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分析阻碍民主执政的深层因素,认为坚持民主执政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民主执政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二是落实民主执政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三是社会转型对民主执政的双重影响,造成在操作层面上一定的客观局限。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队伍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执政党都是在一定的执政理念指导下活动的,执政能力建设受执政理念的支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牢同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执政观。  相似文献   

20.
政党与选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主选举是现代政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合法途径。选举是促使政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离开了政党的参与,选举活动又将很难进行。本文从选举的概念,政党的概念和起源,政党对选举所起的作用及选举对政党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政党与选举的互动关系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最基本的涵义就是被统治者或被管理者对于政治权力的认同,是任何政治体系赖以持久的前提和基础。在现代政党政治中,通常由政党控制政治权力的行使,因而产生了政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政党必须拥有很高的执政合法性才能顺利执政、有效执政和长期执政。因此,增强执政合法性是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这个规律也适用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相继通过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意识形态的教化、革命领袖的个人魅力、经济发展的绩效等维持了较高的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