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时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补充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而导致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其系统风险必须加以防范。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现存体态特征分析出发,从源头上把握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源与风险特征,并就提高系统性风险预警,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全面监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一方面满足了社会上日益增多的闲置资金对高收益的追逐,另一方面弥补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巨大的社会融资缺口。但由于其利率较高、杠杆率较高及监管空白等原因,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着很大风险。要防范这些风险,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增强影子银行相关产品透明度,削除利率双轨制,探索建立适合中国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是今年国内宏观调控中关注的一个焦点。据了解,打击“影子银行”是今年银监会的三大工作之一。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今年8月份曾表示,今年的资金供需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种种监管套利的行为,银监会将坚持“成本对称”原则,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  相似文献   

4.
2014年的信托兑付危机、《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债市整顿风波、“钱荒”等等金融事件再一次将影子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特征,紧接着在基于我国影子银行现有的不同业务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应提出了可行的监管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均华 《全国商情》2013,(13):56-58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实现长足发展,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危机时有发生,人们逐步关注和重视影子银行问题。本文着重从如何看待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构建风险识别机制和梳理及分析监管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需要构建一个有效风险识别机制和系统地建立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过去两三年里,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类非常规金融活动和机构的监管,但影子银行仍然蓬勃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表达了对中国影子银行问题的担忧。加强对影子银行运行风险监控,促进影子银行的有序发展,对于加强我国脆弱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维护金融稳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实现长足发展,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危机时有发生,人们逐步关注和重视影子银行问题。本文着重从如何看待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构建风险识别机制和梳理及分析监管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需要构建一个有效风险识别机制和系统地建立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式发展导致了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同时,影子银行由于、高杠杆操作、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度的交易为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2008年9月,金融风暴爆发,影子银行体系首当其冲。影子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缺陷,导致影子银行纷纷破产,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影子银行横向分散风险的特性也使整个金融体系暴露在风险之下,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市场危机。  相似文献   

9.
构建VAR模型与VECM模型,探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动态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短期来看,货币政策调控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增大了银行资金流动性而降低了影子银行体系规模;(2)长期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为影子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提供更多货币基础,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3)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增加了政策调控与监管难度;(4)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的动态循环机制使得三者之间具有了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能够丰富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作用机理的经验证据,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机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发展和全社会对资金需求的增长,中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且规模迅速膨胀,引起了中国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影子银行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分别分析国外影子银行体系和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与发展、界定、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广义角度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和外部影子银行体系,以期科学、准确界定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及其构成。同时,对中外影子银行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发展具有明确的定位和判断,为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银监会发布8号文,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界定、理财产品与投资资产的对应、信息披露、规模控制、管理流程等不同角度,防范化解理财业务风险。8号文的出台对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投资者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可能导致银行强弱的进一步分化,促进理财产品的研发创新,以券商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将长期受益。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应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充分利用新规的利好空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现状、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分业经营体制限制了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业务等综合领域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管制的放松,我国商业银行迈出了综合经营的步伐,出现了投资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交叉融合的现象。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对业务中蕴藏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应采取设立防火墙制度、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完善风险内控体系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引发关注。基于2001—2012年年度数据,选取委托存款和信托存款、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集合理财产品、社会融资规模等作为影子银行的代理指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发展和金融稳定性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作为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其过快的规模扩张明显降低了金融体系钧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环境还很不成熟,影子银行发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能脱离必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对于远期外汇交易、期权、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外资银行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旦允许外资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之类的中间业务,必将很有竞争力。所以在中国金融界积极运作金融衍生工具之时,其风险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从金融衍生工具隐含的金融风险角度出发,深入探析了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可能产生的威胁,以期对金融衍生工具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薪族"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理财细分市场客户群体。为分析我国"工薪族"客户金融投资理财行为和投资理财需求差异,以河南省8个市县地区为样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近2 000名"工薪族"理财客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工薪族"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偏好风险较低的金融资产;但是,"工薪族"的负债比例却较高且集中在房屋和汽车等方面;中高收入地区"工薪族"更偏好理财产品,而低收入地区"工薪族"更偏好银行储蓄;低收入地区"工薪族"在投资理财时存在更为明显的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监管准入标准日益严苛,部分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较低、难以符合贷款准入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开始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纷纷转向信托、基金、保险等影子银行机构或向银行的"影子业务"寻求资金支持。目前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的融资呈现高增长的态势,通过建立市场内外部横向与纵向规制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理""合规""合法"地向影子银行融资,抑制其固有的风险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对当下我国面临城镇化新一轮建设的重要支持。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融资的监管模式,也是我国建立资本创新体制并发展金融创新市场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2011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欧洲债务危机再次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如何在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扩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将社保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进行风险鉴别和风险度量,首先对我国社保基金运营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然后重点提出了通过研判大势,从整体上回避系统性风险、分散投资,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应用CAPM、VAR为代表的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强监管,规避管理风险等四个方面的社保基金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土地储备贷款风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储备贷款风险来源于政府信用、政策、法律、银行操作、资金运作5个方面,必须要加强贷前调查评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完善贷款担保手续、落实第二还款来源,落实贷款用途监控,落实土地拍卖款,探索多渠道融资,减少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合理分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9.
张田 《西部金融》2011,(9):42-44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有关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民营资本参股银行业的利益和银行业务相关监管规定中的缺陷,提出: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的规定中,如单户企业为集团公司,则应明确规定包括母公司及所有控股子公司。各股东必须将自已的投资及受控情况如实告知入股银行及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否则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商业银行不得向客户提供由关联企业和关系人作为保证人的担保贷款。银监委在履行对银行业监管职能时,应重视银行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