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日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要看到农村劳动力对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贡献,而且更要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及特点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隐性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下日益显露出来。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使农民的商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五期间,我国的目标是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万,但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体规模较大,化素质较低,再加上城市下岗职工增多,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呈下降趋势,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了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我们要注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化素质,同时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还有多少富余劳动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模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但目前的统计数据无法做到这一点.在经济现实需要但又缺乏直接数据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两种间接的方法--工资法、增长法来对这一形势做出大致的判断,得出我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移完毕的结论.这与我国其他学者通过抽样调查做出的判断一致,也与大量旁证一致.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出现新的困难.我国现有的城市偏向政策极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因此,应该积极发展农村技能教育,调整农村二元保障结构,通过农业内部消化就业和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在中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权宜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和就业格局,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农业收入的持续下降,农民迫切希望转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寻求增加收入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持续增加,而农村流动劳动力大多是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所以从非正规就业角度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以及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参考国内已有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既遵循经济规律、又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转移政策,是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文章回顾了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现状,并对众多零散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全面了解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和结果,明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基于江苏省14个村庄597位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近转移已成为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制度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产生影响;受教育程度和家务分担程度的提高、家庭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返乡意愿,均能显著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应积极开展农村女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优化农村女性创业环境,创造农村女性就业机会,以持续推动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  相似文献   

10.
农民产业分化趋势与我国城市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对农民基本上实行的是产业封锁,农民所从事的产业只是单一的农业,收入也主要来源于土地;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很大一部分农民从农村中解放出来,他们开始进城务工和从事服务业,实现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特别是十六大提出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更加强化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和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现代部门转移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Harris—Todaro模型的框架基础之上,分析了工资率差异,生产规模差异,以及城乡部门生产力水平即全要素生产率对二元经济体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转移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近十年间的宏观数据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相关的度量并发现:相对于城市部门,中国农村部门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还很滞后,而为了进一步释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部门劳动生产率是唯一的可持续性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5年农村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考察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已婚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流动,而受教育程度对跨省流动概率的影响呈倒U型,即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均倾向于省内流动而不是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的家庭人均非汇款收入越高,其越倾向于跨省流动;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省内流动,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流动。因此,要使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好的跨省就业机会,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和有效地减少贫困人口,必须提高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并加强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减少其远距离外出打工的现金约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成为"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成为城镇中的农民工,他们是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重要贡献者,但目前却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和保障,这反映出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机制的滞后,从而带来了诸如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建立城乡统一和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等问题。因此,应从建立多层次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资金来源、加大政府投入、加强相关法律与制度的建设与监督等方面着手,以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移社会保障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中国、印度、美国、法国为研究对象,利用反映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农业体制和效率的关系,发现土地经营规模小是制约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瓶颈。同时,具体分析了中国农业体制的成功和局限,阐述了农业现代化趋势和改革家庭承包制的必要性。并借鉴美国和法国的经验,提出了通过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西北部农业开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规模经营带动中国农业转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改革开放30年之缩影:农村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经历了建立单独的农村金融、建立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四个阶段。相对城市而言,农村金融发展依然滞后,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表现为农村金融的结构和运作机制存在缺陷,服务设施差、机构网点覆盖率低、服务手段落后、产品单一、贷款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还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现状与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我国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一直以来承担着支持“三农”金融的重要任务。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变迁的历史,我们却发现农村信用合作法制颇不完备,这无疑会对新农村金融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其中,至关重要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财产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治理结构等法律性质并不明确,这一由现实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立法困境又是农村信用合作法治的核心问题。文章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性质之流变出发,以立法的视角分析了农村信用合作法制的现状,并进一步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农村合作金融法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总量迅速扩张,出口结构和竞争力不断优化和提高,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高速增长是中国工业化和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国内制造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结果;另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也带动了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和竞争力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为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制成品出口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八大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加入WTO后,农村劳动力将流向何方,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人员多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八大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国外有两种理论可供借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数量,决定了任何单一转移理论与途径难以奏效。当前城市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是有限的,农业开发消化的剩余劳动力也是有限的。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城乡统筹,多途径转移。城镇化与工业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长期出路,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探析与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具有较为显著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目前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在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时,需要从国家宏观政策、制度创新、农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快城市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和社保体系,这些措施对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