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0年9月26日,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以京津城际铁路为切入点,对高速铁路发展规划,高速铁路对经济研究前沿引领作用,京津城际铁路经济、科技、社会、旅游、文化、人力资源等效应进行了探讨,认为以京津城际为代表的客运专线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充分肯定了我国提速战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质量功能展开(QFD)和质量屋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天津城际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客运现状.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为例,应用质量功能展开工具——质量屋,构建客运服务质量屋,分析评价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探讨相关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C篇:京津城际铁路对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连接两个城市的高速铁路,它对加速北京和天津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北京与天津的同城化和一体化进程、提升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地位都具有重要作用。运营一年的实践表明这些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客流结构和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张超 《中国储运》2010,(6):88-89
从客流结构(出行目的、旅客职业、费用来源、旅客月收入)、旅客出行特征(对高速铁路的评价、出行次数、出行日期、出行时段)等方面对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客流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优化京津城际客流组织和服务,加强客运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郑健 《铁道经济研究》2010,(5):I0001-I0001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以此为开端,我国阔步迈入“高速时代”。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投入运营;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总结高速铁路社会经济效应,凝练运输经济科学问题,推动铁路产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意义上的城际高速铁路,是国际范围内先进科技的孵化器。它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都市带和经济圈发展的结果。京津城际体现出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较优选择。构建"四部门四层次动态技术创新模型分析框架",认为京津城际技术创新体现在基础设施层、移动设备层、运营组织层和体制政策层四个层面,通过政府、国内市场、科研机构和国外市场四部门的混成互动,缩短了我国铁路技术创新时间,降低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本。各种经济学理论分析表明,京津城际技术创新既是科技创新的典型,更是制度创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铁道经济研究》2009,(4):I0001-I0001
缩千里为咫尺,连两地作一家。时代的进步让这一梦想已经变为现实,京津城际铁路这一崭新的“中国名片”就是连接北京、天津两市的彩虹。一年前的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如期建成通车。经过一年来运营实践检验,这一整套高铁技术安全可靠、舒适高效,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藉由京津城际,中国叩开高速铁路之门,阔步迈入“高速时代”。  相似文献   

8.
区域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机动性、社会福利及环境影响相关,高速铁路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城市区域可达性的影响.通过原始数据的采集,应用有利平均旅行时间模型、潜能模型、吸引力指数模型进行测量评价,对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的区域可达性进行对比,分析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提高了区域可达性,尤其是目标城市(处于经济主导地位的城市)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运输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缓解运输紧张状况、节约旅行时间、促进经济一体化、带动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探讨京津城际铁路的优势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理。采用有无对比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京津城际铁路的区域经济影响进行定量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剖析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发展的影响,阐述京津城际开通一年来,沿线地区的城市人口分布、生产要素流动、产业布局等一系列变化,揭示高速铁路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的开通会产生时空压缩效应,使城市之间的平均旅行时间减少,提升城市间经济联系度。借助可达性系数和引力模型,探讨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甘肃段城市可达性和经济联系的演变。高速铁路开通后,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缩短,甘肃省城市可达性得到提升,形成以兰州-天水-定西为交通中心,沿高速铁路为轴线对外辐射的空间格局趋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大幅度增强,城市间经济联系差异扩大;内部经济联系极化效应加剧,非高速铁路区存在形成交通和经济双重洼地的风险,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度呈现部分空间耦合。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对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综合考虑高铁带来的集聚经济效应以及与传统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相互关系。借鉴国际经验,引入经济潜力的概念,构建高铁集聚经济效应对GDP影响的模型。并以长春至吉林城际铁路对吉林市的经济影响为实例进行计算,提出了集聚效应模型在我国的使用需要逐步积累和完善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在中国主要运输通道建设高速铁路,将极大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有效供给,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与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形成新的产业带,将为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变革,为沿线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Market effects of regional high-speed trains on the Svealand line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hen the Svealand line in Sweden opened in 1997, it replaced an older railway line between Eskilstuna and Stockholm (a distance of 115 km). Service on the Svealand line is operated with regional high-speed trains. In a cas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high-speed train services, changes in knowledge, valuations and travel behaviour have been analysed. The Svealand line has sparked an increase in regional rail travel of up to seven times compared to the old railway between Eskilstuna and Stockholm. Additionally, the market share has risen from 6% to 30%. Travelling times are valued highly and motorists, particularly, place great value on the high-speed train mode of transport.A general conclusion is that regional high-speed train services have had a major impact on the travel market and on travel behaviour. The improved accessibility to Stockholm, in particular, is especially noticeable among residents living close to the railway stations.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速铁路路网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国民经济、区域城镇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发展高速铁路是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战略目标、布局方案,并分析了中国发展高速铁路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速铁路运营模式特点,分析高铁开办快递业务的必要性,探讨如何拓展消费市场,延伸需求服务,建议以快递运输市场为高铁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简单易行的高铁混运兼容模式运行,以促进高铁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居民对交通票价承受力既是制定旅客运输发展战略的依据之一,也是铁路确定高铁票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根据近些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发展的轨迹,对我国居民交通支出的承受能力进行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对交通出行的承受能力逐年增强,居民对目前高铁的票价是能够接受的;并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对未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交通支付能力进行分析、预测,提出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交通承受能力水平,为我国高铁的发展建设及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发展与中国铁路货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高附加值产成品、集装箱等货物运输需求迅猛增长。新形势下,中国铁路货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高速铁路发展与中国铁路货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对铁路货物运输的影响,介绍中国铁路货运组织创新的一系列举措以及取得的成就,并对客货分线后中国铁路货运的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广深港高速铁路是连接港粤的重要交通通道,选择何种运营模式更有利于两地的经济发展与人员交流值得研究。从法律角度分析大陆和香港两个法域或区际之间的法律问题。认为采取跨境铁路运营模式中的协议模式最适宜广深港高铁的运营,该模式可以解决两种跨境铁路运营模式面临的法律困境,而且有一定的现实经验做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fundamental question related to the massive railway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What is the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 (HSR) on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The question is investigat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First, the influence of HSR on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is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Second, the variation in economic disparity at both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s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 indexes: the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he Theil index and the Gini index. Third, the linkages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HSR is measured empirically from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erspective using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ling framework with a panel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2000–2014. The rail network density is adopted as a proxy to reflect the quantity change in rail investment. Three accessibility indicators (weighted average travel time, potential accessibility and daily accessibility) are introduced to capture the improvement of HSR transport quality. Our findings confirm that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has been decreased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HSR. HSR has promoted regional economic convergence in China. Specifically, the positive effect of rail network density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in the East and North, wherea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ccessibility change is found to b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the Southwest and the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