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线路三维建模技术和方法中,路基三维建模方法及与地形三维模型的交接、融合是技术关键和难点.在分析当前路基三维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下路基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叠加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GIS控件实现路基的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的方法,并对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连续刚构桥一般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施工之前需要技术人员研读桥梁结构、挂篮结构设计图纸,全面了解工程的施工工序及工艺,在脑海中形成桥梁的三维立体状态。通过达索3DEXPERIENCE创建1:1的BIM模型,并将BIM模型与实景地形相融合,形成4D工艺工序展示动画,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示连续刚构桥挂篮施工的工艺工序。通过基于BIM模型的连续刚构桥挂篮施工动画进行技术交底,可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错漏碰缺、避免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本文以城开高速A2标段任河特大桥主桥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动画为例,阐述挂篮悬臂浇筑工艺工序。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我国BIM技术在公路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本文将实际的公路工作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IS)技术、BIM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结合起来,对BIM+3D GIS技术在公路管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在现有公路BIM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公路BIM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是BIM?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毖础,建立三维信息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构造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技术是一种集成三维图形和数据库信息技术的数据化工具,通过三维建筑模型整合项目的各类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     
正河北延崇高速三维可视化场景发布日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延崇高速三维可视化场景,通过沿线高精度三维场景建设和工程BIM模型建设,形成了逼真的三维可视化场景,司乘可提前领略该高速的风采。据悉,该模拟视频采用基于3DGIS+BIM技术的数字高速平台,合成了延崇高速周边405平方公里的三维地理空间场景,并创建了延崇高速路基、路面、收费站、服务区等施工图范围内的建(构)筑物BIM模型,模型尺寸、坐标与施工图设计中完全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铁路站场BIM技术应用的现状,针对铁路站场应用BIM技术具有的模型信息完备性、关联性、一致性等特点,分析铁路站场BIM技术应用优势,提出铁路站场前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构建,进一步从站场设备构件的创建、站场BIM模型的建立、参数信息的添加、站场工程量的统计等方面,探讨铁路站场三维BIM模型的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搭建铁路工程基于BIM模型的三维场景,有助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设数字孪生铁路资产。由于BIM模型体量巨大,给数据传输、模型渲染带来极大压力,在浏览三维场景过程中存在加载速度缓慢、交互卡顿等用户体验差的问题,限制了BIM技术的推广。为解决此问题,对国内外BIM模型轻量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调研,提出从几何转换与模型渲染两方面对模型进行轻量化的方法。几何转换通过数模分离以及相同模型采用实例化存储的策略降低文件大小;模型渲染通过分级加载、多重LOD的策略,保证显示质量的同时降低模型三角面数。通过对比西延高速铁路处理前后模型的文件大小、场景帧率、三角面数,验证了模型轻量化的显著效果,解决了BIM模型不能被建设单位有效应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atia软件BIM模型轻量化的平台显示方法,分为实体数据离散、数据轻量化和数据交付3个部分。通过Catia-Json接口的数据结构定义离散重组模型构件几何和属性数据,实现了模型几何的轻量化。通过Catia-Json-IFC-GIS数据转换方法,实现了模型与GIS平台的集成。该方法在实际公路工程项目中得以验证,展示了轻量化后的IFC模型可高效用于GIS平台的各项可视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并开始试点应用。与建筑、市政、铁路领域相比,公路领域开展BIM研究和应用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2014年,中交集团立项特大科研项目,组织集团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攻关。BIM技术在项目上的应用,已经从最初的重点集中于规划设计阶段的方案展示、碰撞检查、三维模型制作,逐步发展到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和  相似文献   

10.
BIM模型运用于不同场合、不同阶段时应有不同的建模方式,主要体现在模型精细度、建模精度、信息深度上。本文旨在创建运维阶段的BIM模型,分析市场上各类建模软件的利弊,采用参数化与代码驱动双重方式,快速高效建立刚构桥BIM模型。  相似文献   

11.
正项目在"无参考标准、零实践经验"条件下,依托虎门二桥工程建设,研究攻克了轻量化BIM三维图形引擎底层平台和数据库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在轻量化平台下总装和数据融合,同时兼容IFC、DGN、RVT、SAT等各种国际主流标准格式的BIM数据模型,保证在工程精度和工程属性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实现非结构化文档向结构化数据转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大型桥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具有线长、面广和体量大的特点,BIM+GIS在建造智慧高速公路中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BIM、GIS技术的特点,并分析了BIM+GIS融合的主要技术难点以及应用价值,提出了达索平台+超图平台的解决方案,还结合实例介绍了BIM+GIS融合的具体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3.
正BIM作为一种产品时,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作为一个过程时,即建筑信息模,指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应用和管理过程。BIM不是狭义的模型或建模技术,而是一种新的理念及其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平台和软件等。BIM技术基于三维几何模型,以面向对象的方式表示建筑构件,并具有可计算的图形及资料属性,使用软件可识别构件,且可  相似文献   

14.
正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项目全过程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设计阶段,传统方式上非专业人员想了解更全面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BIM将二维表达转为三维可视模型,使各专业人员可通过清晰的三维模型正确有效地理解设计的意图,增强了项目相关方的信息共享,促进更有效地互动;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虚拟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同步提供有关建筑  相似文献   

15.
<正>BIM涵盖了几何学、空间关系、地理信息系统、各种建筑组件的性质及数量等。BIM可以用来展示整个交通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了建设过程及运维管理。BIM用数字化三维模型表示真实世界中的交通构件,对于传统电脑辅助用二维矢量图形构图来表示交通对象的方法来说,BIM已给交通行业带来一次变革。"BIM+交通"的实际工程应用,是通过建立BIM应用软件与交通项目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接口,充分利用BIM的直观性、可分析性、可共享性及可管理性等特性,为交通项目  相似文献   

16.
正无人机是通过搭载远程控制系统进行远程操控的不载人的飞行器。无人机航拍,即将航空拍摄系统搭载于无人机平台上,接入远程操作系统,进行远程的航空摄像操作。这里以搭载的35.52mm、Cannon EOS 5D MarkⅡ型单反相机为例,在无人机平台上可以获取到低空高分辨率的实地地形图像,无人机航空拍摄系统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从优化组合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  相似文献   

17.
掌握长江电子航道图中的水深和岸上地形等航道数据的更新过程是广大一线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其制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和优缺点,是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和思考的,以便为后续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更多好建议,为长江电子航道图高质量的数据源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BIM的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开始,至今已经过了15个年头;自从2012年住建部启动建筑BIM标准研究与编制项目开始,我国对BIM的探索也有5年多了。当前,国内BIM起步较早的行业和单位,对BIM的态度发生了一些转变,不再那么积极;也有人认为,BIM现阶段无非是三维建模、碰撞检查和方案展示而已。然而,我国已经有了较多的典型成功案例,BIM在各工程领域的应用,为什么仍然停留在典型案例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快速增长以及信息化、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设计人员对接触网悬挂的安装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吊弦长度计算是接触网悬挂的重中之重。针对基于BIM参数化建模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弹性链型悬挂吊弦长度的计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跨距、第一吊弦距离、结构高度、线材参数、曲线要素等影响吊弦长度计算的关键因素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吊弦长度的关键因素及变化规律,明确统一的现场测量标准,并通过BIM轻量化平台进行参数化应用,将测量、计算和BIM参数化3部分形成闭环控制,为现场测量和计算提供依据,有效提高吊弦计算的精度,实现施工安装模拟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变,各环节间数据互联互通,最终为形成高品质的弓网关系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信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海事监管业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海事监管业务中,通常使用专用网络作为海事通信的载体,以保证雷达、视频监控等敏感数据的安全性,从物理上把海事数据与互联网隔离开来.海事通信是指海上目标(船只、信标台、油气开采平台站等)与海上目标之间、海上目标与岸站之间、岸站与岸站之间或海、岸目标与飞机之间,通过海事卫星或其他手段进行的信息传递.因此,与一般网络相比,海事通信系统的建设、维护和检修通常需要采用专用的手段.利用电子沙盘技术将海事通信数据可视化,可有效提高海事通信系统的管理效率,使相关人员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定位故障问题,减少海事业务中由于通信异常所导致的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