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蕊  雷熙文  滕佳焱  毛保华 《物流技术》2011,(11):107-109,125
以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各出行方式的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分别进行了分布拟合。研究发现,采用k阶爱尔朗分布拟合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在出行距离方面,小汽车与自行车的出行距离分布随机性最大,常规公交次之,城市轨道交通相对来说出行距离随机性最小;在出行时耗方面,自行车的时耗分布最为集中,小汽车与出租车次之,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时耗分布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各出行方式的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分别进行了分布拟合.研究发现,采用k阶爱尔朗分布拟合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在出行距离方面,小汽车与自行车的出行距离分布随机件最大,常规公交次之,城市轨道交通相对来说出行距离随机性最小;在出行时耗方面,自行车的时耗分布最为集中,小汽车与出租车次之,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时耗分布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为例,选取交通支出与收入比、出行时耗、站点覆盖率和公交线网密度等指标对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交通出行现状进行评价,揭示出城市低收入人群在出行中存在经济上的贫困、时间上的贫困、接受服务上的贫困和安全上的贫困等问题。进而从降低出行经济成本、减少出行时间成本、增加公交服务供给和保障慢行交通安全四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制定更为公平的城市交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5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其2000~2010年的样板数据,分析人口密度与居民出行能耗的关系,并通过STIRPAT模型评估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城市空间形态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居民收入是影响我国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能耗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城市空间形态要素。2人口密度与人均出行能耗呈显著负相关,与欧美城市相比,我国典型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更显著。3当人口密度大于200人/hm2时,其对出行能耗的抑制作用迅速增强,建成区面积对出行能耗的影响不显著,万人公交车保有量的提高会导致居民出行能耗升高。4当人口密度小于200人/hm2时,建成区面积是影响居民出行能耗的关键因子,建成区面积越大,居民出行能耗越高;万人公交车保有量的提高能有效抑制居民出行能耗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合理规划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极为重要.合理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减少私家车辆出行、降低人们出行成本,同时也减少城市机动车的拥堵情况.通过优化城区公共交通和城际公共交通、保障短距离非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几个方面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配送车辆高频率、小批量、多停站行为引发的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及能源消耗问题,将“行为理论”引入城市配送领域,从出行链的角度研究城市配送模式,提出了四种配送车辆出行链模式,并建立配送车辆出行链模式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分析城市配送出行链特征与交通和环境影响的互动关系,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居民日常出行既反映城市人口转移与集聚的真实路径,也体现着城市不同空间的使用强度差异。基于深圳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研究从出行规模、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三方面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SPSS的K-MEANS聚类方法将市域482个交通小区划分为高热、次热、低热三类区域;由此识别出全市三级出行中心,三条出行走廊和五个出行组团,并将深圳城市出行总结为"多心多廊组团式"空间结构;最后从中心城区与外围郊区出行空间模式、城市出行中心与建成环境中心体系比较、五大出行组团发展差异等方面总结了深圳城市出行空间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戢晓峰  陈方  韩春华 《城市问题》2011,(1):48-51,82
认为出行信息环境的服务水平是影响城市交通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出行信息传递能够显著提高路网的整体效率。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出行信息环境现状,在出行信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城市路网、交通方式与路线三个层面的出行信息环境分层规划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出行信息环境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住房市场化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中观尺度空间作为一种特定尺度的城市空间,其功能与空间结构优化对减少居民出行距离、提高交通效率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关山口街区为研究案例,将出行需求作为核心因素,以减少私人长距离出行为导向,结合街区的空间布局特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街区居民出行行为的数量、类型和频率,指出2km是居民出行活跃程度的临界尺度,该尺度在非机动出行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存在大量长距离、高频率的工作出行。中观尺度空间的规划布局应注重2km尺度内匀质的功能混合,将一部分的长距离出行内化于非机动出行可接受的尺度范围内。最后,从交通与功能空间协调的角度提出大城市中观尺度空间布局优化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来疏解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历来的理想,但这种理想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关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否节省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析表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源于两种不同形成机制的多中心结构,改善交通出行的多中心结构是以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develops a mixed behaviou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explicit consideration of mode choice (MBE-MC) in a transportation system where fully automated vehicles (AV) coexist with conventional human-driven vehicles (HV). For the mode choice, travellers select among three options, following a logit modal split: driving their private HV, or taking an AV mobility service provided by either a firm or the government. For the route choice, the HV drivers follow the random utility maximisation principle while central agents route the AV passengers following the Cournot Nash (firm agent) or Social Optimal (government agent) principles. We consider two types of travel costs (i.e. travel time and monetary travel cost) to characterise the new features (e.g. expanded link capacity and reduced value of time) of the mixed AV–HV transportation system. We model the MBE-MC problem in a combined mode–route choice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s a route-based variational inequality (VI) problem. We show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VI formulation and the MBE-MC problem, and the existence of a solution to the MBE-MC problem. Then, we modify a partial linearisation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proposed model. Numerical results validate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nd show the efficacy of the new model in capturing the features of the mixed AV–HV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impact pattern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1)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AV share and system cost and (2) on the solution efficiency a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12.
面对突发事故,合理运输路径的选择旨在最大程度的提高救援效率。文中选定运输时间、运输距离、行驶困难度、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输组织的有效性五个指标,利用熵值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应急物流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行程费用的城市物流配送通道选择模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时间质量的角度出发,指出行程时间最小化和行程时间可靠性最大化是城市物流配送通道选择的两个重要目标。定义行程费用等于行程时间费用和行程时间可靠性费用的加权平均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行程费用的物流配送通道选择模型。最后,对北京市实际路网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金华市旅行社网站建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和分析指出金华市较多的旅行社存在对网站建设不够重视、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旅行社网站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进而建议各相关者重视旅行社的网站建设、完善旅行社网站建设和注重旅行社网站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于莉  倪杰 《物流科技》2021,(2):101-104
针对上海地铁平峰期客座率不高、运能低的问题,对乘客愿意增加平峰期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根据居民对地铁票价优惠、增值服务的需求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各措施下乘客平峰期地铁出行意愿情况;建立平峰期出行意愿二项Logit模型,研究出行者特性、出行行为特性以及选择方案特性等因素的影响。由此为平峰期地铁客流提升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互联网营销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减少汽车出行的政策分类及交通管理的软措施机理,回顾了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三国的软交通政策及其减少汽车出行的实践,并分析了三国的共同举措。结合中国的交通发展趋势,认为发展绿色交通是中国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对三国交通政策实践的分析,针对中国促进绿色出行的交通政策导向需求,总结了四项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Through developing a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a linear monocentric city with a bi-modal traffic corridor (i.e., highway and public transi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s (including the decreases of the fixed travel cost, the travel time and monetary cost per unit distance)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utilities of the two resident classes, namely car-available-residents (CARs) and car-unavailable-residents (CURs). As a result,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ity size increases with the improvements of vehicle-highway system and the degree of CARs’ travel mode choice rationality, but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transit may produce a shrinkage rather than an expansion in city size. From the aspect of utility, both CARs and CURs benefit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vehicle-highway system; however,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transit might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utility of CARs. These findings woul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对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进行关于公交信息化服务下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调查,获取个人属性、公交出行经历、公交出行评价、出行方式转移意向以及公交信息服务需求等信息。从公交信息使用者角度,重点关注公交信息化服务对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分别构建信息化服务情境下(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和车辆未在提示的时间内到达)的公交出行方式转移二项logit模型。模型结果表明: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是否经常使用公交到站服务、是否有道路拥挤车辆未按时进站等原因而产生出行延误的经历、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与是否有必要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情景下的乘客出行方式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侍非  王晨 《价值工程》2014,(29):105-107
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等各个方面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特征,探讨其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关系,结合居民出行意愿、路网情况、经济情况与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宿迁中心城区居民出行优化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