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借鉴Rabin模型,将行为经济学引入现有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股东与经理层的互惠机制,研究发现:当经理层不具有互惠动机需求或互惠动机需求较弱时(理性人假设),股东实施可信行为将得不到经理层努力工作的互惠回报,上市公司的期望收入会随之降低,此时股东的最优激励是选择不实施可信行为;当经理层具有较强的互惠动机需求时(非理性人假设),股东实施可信行为,经理层将会强烈感觉到股东的行为对他是互惠的,从而更加努力工作,使上市公司获得更高的期望收入。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如何利用自媒体信息披露在定向增发融资中调节股价的变化,从而获取额外收益的过程。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为使定向增发融资顺利进行,倾向于在定向增发准备期频繁发布自媒体信息,以抬高股价吸引外部投资者关注,并且当发行对象不包括控股股东时,通过发布自媒体信息来抬高股价的行为会更加显著;而在定增新股定价期间,定向增发对象包括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却会显著减少自媒体信息发文数量,以压低股票价格,帮助控股股东以较低对价购入定增股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控股股东定价期间压低股价的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自媒体信息披露这一崭新视角切入,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既有通过自媒体信息披露使定向增发吸引关注、满足融资需求的动机,又有利用自媒体信息披露降低控股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成本、对自身进行利益输送的动机;而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监督这一过程中大股东的利己行为。研究结论为加强对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中信息披露的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企业所得税改革会调整所得税率及征收方式等,可能引发上市公司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文章提出4个假设,并基于750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新税法实施后,劳动所得率、股东所得率呈上涨趋势;实际税负率、利息率呈下降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公司所得税税率降低与劳动所得率增加、股东所得率增加、利息率下降有显著相关性,与实际税负率增减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年~2012年342家创业板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性家族利益获取方式。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族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利益共享而非控制权私利方式获取利益;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家族控股股东通过发放现金股利获取利益的动机将受到抑制,会将现金用于企业未来的成长机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暴露出的大量问题表明,公司治理面临的突出难题是控股股东或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的问题.如何切实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运用行为经济学公平互惠理论,借鉴Rabin模型构建了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互惠机制,可为解决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新的剖析视角.  相似文献   

6.
以平台型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反向保理融资业务为背景,以银行与反向保理平台的委托授信关系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经典HM模型,分析了完全理性假设下银行对平台的最优激励契约;在此基础上,将行为经济学的互惠偏好理论引入模型,提出了基于平台互惠的激励契约;最后通过参数赋值对模型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银行作为善意向平台提供额外固定报酬时,具有互惠偏好的平台会付出额外努力,为银行创造更大收益,从而理性人假设下的最优激励契约实现新的帕累托均衡;(2)在一定范围内,银行提供的额外固定报酬不变时,互惠偏好越强的平台付出的努力越大,为银行创造的收益越多,反之,则越少。  相似文献   

7.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战略与决策的影响已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基于控股股东不同动机,利用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股权质押对现金分红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呈U型关系,表明不同股权质押比例下控股股东现金分红存在动机差异,股权质押比例较低时基于掏空上市公司目的降低现金分红,而当股权质押比例高于临界值时出于控制权保持动机提高现金分红.区分控股股东产权性质检验发现,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U型关系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一、假设的提出 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资格成为一种资源。当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经营业绩不佳,濒临亏损边缘时,公司面临股票价格下跌。股东财富减少的压力,当公司经理人员报酬与公司盈余业绩挂钩时,还影响公司经理人员的报酬。公司便在亏损年度做出尽可能多计费用、递延确认收入的会计处理,通过报告更大亏损。提高以后年度盈利的可能性。故提出假设一: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年度,会利用应计利润和线下项目来调减收益。  相似文献   

9.
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行权价)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此过程称为行权).在股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激励对象可以通过行权获得潜在收益(行权价和行权时市场价之差).经理股票期权(ESO)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是将管理层的个人收益和广大股东的收益,尤其是长期利益统一起来,从而使股东价值成为管理层决策行为的准则.近年来,我国公司中引入ESO理论并试点实行.这样,企业经理层的收入结构主要表现为:经理层收入=薪酬+期权收益.其中,薪酬是短期的、确定的当期收益,期权是长期的、不确定的未来收益.  相似文献   

10.
正一、经理人行为一般描述在现代股份制公司中,存在着众多所有者(股东),通过选举将所有权委托给董事会行使用权,形成所有权代理。董事会通过契约将经营权交由经理人员,形成经营权代理。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股东(或其代理者——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经理层可能做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徐多  郑燕 《会计之友》2012,(22):73-74
股东和管理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博弈,文章主要讨论股东选择是否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是否雇佣管理者,即是否进行重复博弈;而管理者可以选择是否努力工作和是否愿意支付高股利,通过建立博弈模型,管理者和股东来选择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最终由模型解得最优解,股东实施股权激励,管理者会努力工作,并支付高股利;管理者得到股东的认可,可以长期留任。  相似文献   

12.
以上市公司作为行为主体的股票增发和以控股股东作为行为主体的掏空与支持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选取2004-2008年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增发前后上市公司业绩变化、控股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变化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变化与控股股东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支持与掏空行为和上市公司实施增发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控股股东会倾向于在增发之前运用支持手段促进上市公司增发得以顺利实施.而在增发成功之后倾向于实施掏空行为,并且控股股东的这种支持与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有着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控股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文献.并从上市公司增发的角度对掏空与支持行为并存的现象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刘云霞 《财会通讯》2021,(22):113-116,152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股权集中现象普遍存在于诸多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中,然而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管层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控股股东具备的自身优势进一步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存在大量控股股东关联交易"隧道挖掘"行为.为深入分析该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文章依托于实际案例,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性"隧道挖掘"行为实施动因、手段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同时以经济后果为基础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期望对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为例,检验了控股股东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策略选择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在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作用中利益防御动机与利益趋同动机同时存在,并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变化,其作用也在利益防御效应和趋同效应之间变化。为了促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在业绩预告披露中的利益一致性,我们需要以提高控股股东的独立性为核心强化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泉瑛  陈宁  秦帅 《会计之友》2021,(20):102-108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象在资本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因其业务办理流程简单,故颇受上市控股股东的青睐.虽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是其自身的融资行为,但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会给上市公司乃至资本市场都带来较大的影响.文章以万丰奥威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回购股份的动机及该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万丰奥威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试图通过股份回购向市场释放一些积极信号,但因其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不足以支撑股份回购的事实,而导致被市场识破其回购的真实目的仅仅在于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最终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文章丰富了中国情境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和效果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辨别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真实动机,对于监管部门化解股权质押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基于资本结构的中介效应,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两权分离度越高,现金持有价值越低;资本结构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影响现金持有价值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资本结构是终极控制人实现资金侵占行为的工具;并且当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较大时,外部投资者将会对公司持有的现金资产给予较低的价值评估。以上发现丰富了两权分离及现金持有等相关领域的文献,拓展了终极控股股东资金侵占行为研究思路,对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效应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股权质押给股东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会加剧股价的波动性,可能会增强控股股东通过盈余管理稳定股价的动机。那么当股价达到平仓线时,进行质押的控股股东行为和市场反应又是怎样的呢?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8年1月—2019年9月共7个季度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波动分别在股价未触及平仓线和触及平仓线时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质押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越剧烈,并且这种正相关关系随着真实盈余管理的提高而得到缓解,说明真实盈余管理在股权质押与股价波动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同时,在股价触及平仓线的上市公司,虽然存在真实盈余管理,但其对股权质押与股价波动不再具有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更多采用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两种手段抑制股价波动。  相似文献   

18.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能体现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当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低于一个临界值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极度分离使控股股东会有强烈的动机进行掏空行为;当股权集中度高于这一临界值时,控股股东就会因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统一而勤勉工作。文章构建能够激励大股东勤勉工作的股权集中度模型。发现大股东勤勉条件与公司资产回报率、控股股东投资回报率、掏空被发现概率以及罚金有关。文章的结论一方面有助中小投资者判断公司控股股东掏空动机是否强烈,从而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监管层可通过改变大股东勤勉度的决定因素来影响该临界值,在对大股东激励的同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9.
以2012—2014年间对高管实施薪酬管制的国内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上市公司对高管实施薪酬管制,是否会影响高管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是否会影响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司对高管的监督成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薪酬管制并不能够实现通过缩小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以改善公司整体绩效的预期目标,反而会削弱高管积极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进一步提高其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最终导致上市公司高管监督成本的提高。上市公司应取消薪酬管制,完善薪酬激励、监督和追责机制,引导高管积极做出改善公司绩效的努力,并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一直较严重,许多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来谋取私利,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将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分析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并通过理论分析探讨如何从上市公司内外部两方面来抑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从而更好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