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宅与房地产》2009,(6):17-20
访问背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市边缘地区逐渐形成了大量以当地居民自建自住兼出租住房为主的社区(以下简称“城中村”),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在此居住工作。在这些社区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提供,均明显滞后于城市的整体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促进城中村社区转型和社会融合;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为引线,推动城乡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对策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城中村改造的实践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建成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即所谓的‘“城中村”。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城中村改造的实践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建成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即所谓的“城中村”。它的存在不仅影响城市形象、城市功能以及城市建设,而且也严重影响所在区域及其周边区域居民的生活,被视作城市之“顽症”。鉴于城中村的众多弊端,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展开对城中村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县城是县级城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城市对外服务的窗口,城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对外的形象.也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县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特别是县城总体道路框架的完成.“城中村”原有的建筑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心和呕待解决的问题。本结合各地县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实际情况.就改造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博弈·和谐·共赢--"城中村"改造经验借鉴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全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着重针对“成熟型城中村”,通过剖析我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借鉴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从构建多方利益主体的和谐关系角度出发,探究力求多方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策略,指出“城中村”改造应多方协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究相应的规划政策和引导措施,力求达到城市与乡村、政府与市民、人与社会、自然等的和谐与共赢,为我国“城中村”改造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地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城镇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独特的城中村景观。在当前的城市化发展趋势中,城中村如何真正地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城中村改造建设中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达到统筹和谐发展,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大中型城市建设活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郑州市是当前城中村问题比较典型的城市,文章拟通过具体研究讨论郑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论证城中村改造中各利益主体的博弈,结合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多方博弈下城中村改造利益均衡模式,最终实现多方利益博弈下的共赢。  相似文献   

8.
一、“城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的认识定位 1.“城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城中村”涉及的关系、长期积累的问题错综复杂,其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多种根本性转变:村民变为城市居民,村民意识转变为市民意识,村民委员会变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制经济,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农村保障变为城市社会保障,“城中村”转变为城市社区等,这都决定了“城中村”改造及开发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城中村这一现象。城中村的位置虽然在城市规划的范围内,拥有一部分城市中的基础设施以及城市中的生活习惯,但是在区域的思想文化、土地规划等一系列方面,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乡村特点。城市村中的这些特点,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城中村的竞争力、土地价值,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的目标,需要对城中村进行有效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在低碳经济兴起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成为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创新。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文化资本”估算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测算了2010年各地级市的文化资本存量,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际“城市文化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沿江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依次递减,二是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依次递减。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C—D函数模型对“城市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城市文化资本”未能充分转换为经济资本,但也具有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最后,就“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各地城中村,导致城中村用电负荷暴增,残旧的城中村电网以及各种违法用电行为使得城中村用电陷入频繁停电的困局。该文通过对城中村用电现状的描述,分析造成用电困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破解城中村用电困局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于城中村(urban village)的概念理解观点不一。李钊(2011),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将一些距新旧城较近的村庄包入城市建设用地内,这些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将其称为‘城中村’。李忆冰等(2005),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是一定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随着城市发展其必然消失。张弛等(2003),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那保留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生活、人员身份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依然承传农业社会的农村聚居点。张成福等(2004)则对“城中村”进行了广义与狭义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王秋菊 《中外企业家》2014,(11):230-231
“城中村”是城市化的产物,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事物。“城中村”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阻滞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鉴于此,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政府的高度重视。我所生活的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徐三里村就是一个“城中村”,文章分析了“城中村”产生的原因、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解决举措。我认为,只有把“城中村”纳入城市的管理范围,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城乡统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地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城镇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独特的城中村景观。在当前的城市化发展趋势中,城中村如何真正地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城中村改造建设中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达到统筹和谐发展,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大中型城市建设活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郑州市是当前城中村问题比较典型的城市,文章拟通过具体研究讨论郑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论证域中村改造中各利益主体的博弈,结合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多方博弈下城中村改造利益均衡模式,最终实现多方利益博弈下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的存在形成了城市建成区的“夹缝地”,一般都位于城乡接合部,全民和集体土地交界处,管理大都相对薄弱。“城中村”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城市景观,也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而且“城中村”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隐患,比如火灾水灾、治安问题、生活卫生等等;这些问题往往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城中村”问题,对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殷宗武 《乡镇论坛》2008,(11):33-34
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城市外来人口持续增长,这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趋势。深圳市作为国内外来人口比重最大的城市,外来人口综合管理成为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可避开的话题。一方面,外来人口以自己的勤劳、智慧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少数外来人口犯罪也给深圳的治安带来不小的压力,让深圳不得不正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城中村改造的理念和政策进行反思.基于对部分大中城市的城中村及失地农民家庭的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城中村在促进失地农民生计资产积累和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城中村改造必须坚持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不能破坏城中村原有的经济和社会运行机理,同时就如何推动城中村发展、进化直至蜕变为真正的城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县城是县级城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城市对外服务的窗口,城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对外的形象,也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县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特别是县城总体道路框架的完成,“城中村”原有的建筑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赵静  闫小培 《城市问题》2012,(3):74-78,87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中村"非正规住房逐渐成为城市居住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圳市为例,探讨不同利益主体在"城中村"非正规住房供给过程中的角色及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村集体、城中村村民、合作建房者和外来人口构成了"城中村"非正规住房供给过程中的主要利益主体,并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形成了以城中村村民为核心的关系网络。利益主体相互关联形成不同类型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动"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管治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福 《城市经济》2006,(3):46-48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的拓展区,也是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随着包头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位于城市腹地的“城中村”发生了惊人的变化。1997年,曹家营、赵家营子拆迁改造,吸引了区内外大批客商投资包头,两个小村庄瞬间一跃成为黄金宝地。1999年,武银福窑子拆迁改造,建成了40万平方米的高档住宅区。包头市中心城区由北开始向南拓展,形成了钢铁大街南侧的大片“城中村”拓展区,稀土高新区就是城中村托起的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