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靓 《河北企业》2013,(4):24-24
<正>近些年来,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老年人日常生活以及精神世界的关注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政策,以加强老年人文化活动方面的建设,从硬件设施的基础性建设和优秀护理人员的培养这两个方面出发,为老年人搭建起了"文化养老"的平台,这对于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来说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老年文化建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而"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更高层次的养老方式。因此,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是助推"文化养老"得以实现的关键,是落实十八大战略目标的重要方面。一、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谓"文化养老",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  相似文献   

3.
在满足退休人员保障性养老的基础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社局针对区域内人口老龄化基数大、增速快的特点,拓展下属区退休干部活动中心的功能,通过开展文化养老精品主题活动,开辟老有所学的培训活动,夯实老年社团的文化活动,拓展老年文化的宣传活动四大载体,致力于丰富退休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老年继续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健康安乐的晚年,不仅仅是只满足于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更应该让他们"老有所学".而老年大学的发展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养老,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本文针对法律政策、 政府、 老年大学、 老年教师、 老年学员、 社区居民等方面进行分析,着重分析老年大学的现状、 意义及发展的前景,从而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计划生育以及观念的改变,我国的新生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的一大问题,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养老.综合我国现状,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最主要的养老形式,他们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需要综合利用,来保障老年人的养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发展,高龄老人比重增加,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日益关注的大事。针对宜春市老年人的思想及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为基础,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完善老年服务行业及医疗机构,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共同探索建立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在我国"居家养老"这种新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居家养老"在我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减轻了政府负担;减轻了子女的负担;缓解了老年人的精神压力,同时又保障了低收入的老年群体;实现了部分人员的再就业;实现老年人之间的互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龄化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解决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已然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尤其是对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3/4的我国来说,经济水平低下、养老服务体系落后,农村老年人生活无人照料的现象极其突出。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弥补我国养老服务缺口的战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中,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居于首位,到2015年,上海的老年人口将占户籍总人口的30%以上,达到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城市的水平。然而,我国是在低收入水平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未备先老"和"未富先老"的特征非常突出。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养老,已成为当前  相似文献   

10.
李谠 《经济界》2014,(2):6-7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2020年预计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养老服务业存在巨大需求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很快,老年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要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与我国迅猛发展的老龄化进程相比,我国的养老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快,面对一些新的老龄问题和老年人养老的多种需求,河北港口集团离退中心结合实际,就如何打造既符合老人心态,又符合老人习惯的文化养老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为他们搭建文化养老平台。  相似文献   

12.
田间  宋贺 《乡镇论坛》2020,(5):34-35
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便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解决好养老问题,涉及毎个家庭的幸福、每个老年人的安康,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是全社会的共间责任而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多,随着农村青壮年不断流入城市,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13.
“以房养老”在中国的实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成程 《价值工程》2009,28(3):42-44
伴随我国日益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现状,现有社会养老模式还不能有效地解决面临的养老问题。在我国推行"以房养老"政策,是对现有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开拓一条有益可行的道路。近几年,根据我国国情,政府和商业部门也在逐步探索和实践。而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行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要进一步更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养老福利服务设施是指根据老年人特点,为满足老年养老需求而设立的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康复、护理等服务的设施.随着西部老年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开始到来,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上海本地养老资源供需相对紧张,异地养老可以激活周边地区闲置的养老资源,同时满足老年人旅游观光、走亲访友、治病休闲、文化养生、生态养老的需求,使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目前长三角区域异地养老还存在医疗资源不平衡、医保跨区域结算程序复杂等瓶颈问题。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合作已势在必行,通过建立长三角养老服务业合作发展的政策服务体系、加快医疗资源共享、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标准、建设养老小镇、发挥国企引领作用等,上海老年人"到绿水青山的地方安度晚年"将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福利服务设施是指根据老年人特点,为满足老年养老需求而设立的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康复、护理等服务的设施.随着西部老年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开始到来,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得到重点关注。本文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发现:我国的居家智慧养老覆盖率低;已享受居家智慧养老的老年人幸福感和满意度更高,并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其结果稳定。因此,我国应加大居家智慧养老理念宣传力度,提升医养融合度及增加精神慰藉服务供给,积极探索“时间银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促进老年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袁霏 《大众标准化》2022,(1):160-162
我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针对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该产业发展,然而,由于各医养结合机构资本构成复杂,医疗设备及服务水平差异性较大,较难满足现有人们多元化需求.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分别研究了枣庄地区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从业人员和设施设备情况,发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老年人中,了解情况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与市场经济转型相关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社会、家庭观念的嬗变,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甚至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陷入养老困境。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养老困境无疑存在多个原因,但老年人自身保守、落后观念,农村子女功利文化抬头和责任观念淡化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农村社区的老人、成年子女都缺乏一种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我负责、自我解放的责任文化。所以,在社会转型期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社会保障不足的情况下,构筑责任文化是提升当前农村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缓解养老困境的现实选择,也是基层农村社区养老创新的原则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老龄化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数量日益增大。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现代中国家庭"4-2-1"倒金字塔型模式越来越多,空巢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机构养老在现实中也很难为老年人接受。因此,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将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本文从当前人口形势,分析人们的传统观念、现有的养老模式,重点分析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居家养老主要内容和方式以及资金来源等,为迎接"银色浪潮"的到来,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指数,探索一条切实解决养老问题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