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成为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新文化地理学的“地方性”理念为再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加贴近实际的遗产利用方案.在分析新文化地理学“地方性”理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基于“地方性”的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概念模型,并以英国凯瑟菲尔德市遗址城市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亦权 《国土经济》2011,(11):50-50
2011年10月,在强大的民意支撑下,美国匹兹堡市再次被联邦环保局评为“美国十大绿色城市”之一,难能可贵的是,匹兹堡和其它旅游城市不同,它是一座古老的工业城市!自从1990年“美国十大绿色城市”开评以来,匹兹堡市年年榜上有名,然而,一座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凭着钢铁、药业、汽车配件等工业而闻名的城市,又是如何保持“常绿”的呢?  相似文献   

3.
一个城市到底应该如何规划?历史与现代如何能够“和睦相处”?一些地方在旧城改造中,热衷于建造高楼大厦,轻易地就将一些古建筑物、珍贵的古迹拆除,这个城市历史中一份珍贵的“记忆”就这么轻易地被抹去了,这不能说不是个历史的遗憾。类似的消息相信不会很难看到,没有历史的城市,是没有脊梁的城市,也是没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这就有必要加强对一个城市发展的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既应保证  相似文献   

4.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副中心城市,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工业基础,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等别称。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为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黄石人就在进行着资源型城市的质量振兴工作。2008年以来,国务院将黄石市和所辖的大冶市均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质量兴市之路,是黄石市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创建"新知识城市" 促进新兴工业化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知识的成长和飞跃是国内新兴工业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结合若干城市的经验 ,参考国外在高新技术发展中的历程 ,提出创建“新知识城市”的倡议及其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从小城市如江西宜春到大城市如上海,全国有100余城市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但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各地却刮起一股“人造生态”建设风潮。许多工程只考虑好不好看.有没有气势,没有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了典型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比如,一些城市通过“筑坝拦河”、“挖地造湖”,圈引流经之水打造城市“水景”,不让或少让“肥水流到外人田”。据统计,在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就有16个大中城市完成或计划了“人造水景”。各地对此的投资金额少则数亿元,多则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7.
系统观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折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茫茫无尽的荒野走进楼宇林立的城市,人类不断从无知走向文明,又继续从文明迈向更高的文明。城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的见证,处处散发着智慧之光。21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早在1993年联合国东京“大城市管理”会议就宣告:“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人居大会,与会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政府代表团通过的宣言中指出:“城镇是文明中心,他们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精神及科学的进步”,并再次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这些预言阐明了城市化是现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在世界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剧的今天,城市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的城市,等于一座没有生命的孤城,必将被滔滔的历史洪流所淹没。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性格,也许岁月会随风飘逝,可打上品牌烙印的城市的脸孔却会永远清晰。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公示了《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草案,对未来十年福州的发展进行了规划。草案显示。中心城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东扩、南进”。采取“结构开放、轴向发展、核心多极、服务沿江、工业沿海、生态渗透”的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一区三轴八新城”的空间布局结构。而随着“一区三轴八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的确立,将推动福州由滨江型城市向滨海城市跨越。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城市经济圈无论对核心城市还是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以及各城市之间制度的障碍,我国城市经济圈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加强城市经济圈的“软件”、“硬件”建设,是构建城市经济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尽管被官方翻译为“urban agglomeration”,但与西方对城市密集区、集合城市等相关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具有理想化和难以明确界定的特点.未来中国城市化的研究中,应更多的放在城市密集区界定、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对城市密集区优化方向、优化路径等问题上,以与国际上通行的“城市密集区”研究接轨,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全球城市史     
《科技与企业》2006,(8):70-70
这是一部“从中石器时代到现代,对城市历史进行了一次扫描”的书,本书作者、都市学家乔尔哈特金以其神奇之笔,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似曾相识但又别有意境的城市世界。他从远古中石器时代城郭的宗教根源入手,分析了古代印度和中国的集镇,并由此把我们引导到“正统城市“的雏形上,再进一步解说从拜占廷、中东地区城市乃至中国的长安、开封,到威尼斯及其后的城市商业帝国的崛起,再到后来的工业城市(从伦敦、芝加哥和东京到上海及底特律),直至今天的后工业化城市和城市郊区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许多城市正面临“垃圾围城”困境,这种困境其实并非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困境的根源在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制度缺失.制度缺失既包括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方面的法律缺乏明确而可操作性的权利义务界定,也包括垃圾收费制度没有体现“多排放垃圾多付费”的原则,致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成效甚微.我国台北市将垃圾分类收集与垃圾费...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后”的城市,与过去两个世纪工业城市的差异足以使其用全新的内涵来解读,其表征着一系列新兴城市功能和形态.后工业时期的城市在若干方面是工业城市的延续,在演化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功能和形态.经营性城市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特征;多中心网络化成为其存在的主要形态;其空间结构也表现出扩散的特征即地理空间的蔓延和经济空间的重构.对先行国家工业化后大都市区发展的经验性总结,于我国率先完成工业化区域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潘海参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3):中插40-中插43
以杭州为例,分析如何利用地域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基于个性化“城市意象”分析框架,从自然地缘、标志景观、历史文脉以及城市的集体记忆等方面提炼了杭州个性化“城市意象”的表现,解读了杭州城市标志设计视觉化背后的城市品牌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张家口独特的地貌特征为背景,通过对工业桥至工业南桥的横断面进行城市色彩调研,以探究城市整体存在的普遍色彩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区域创新的研究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但是没有一套统一标准的指标体系及模型方法可以评价所有的区域创新问题,国内外对于评价问题研究的很多,但是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评价研究还很少,由于“根植性”、“累积性”和“路径依赖”等特点,很多其他地区的区域创新方法及评价都无法应用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因此,本文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创新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步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工作提供公正考核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毛春媛 《活力》2011,(23):48-48
一、垃圾随城市发展而发展 工业发展。人口增长,城市日趋庞大。当都市里的人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的时候,也许还不知道有一支“大军”正包围着他们,并且随着城市的增大而增大。这支“大军”不是别的,就是人们“制造”的各种垃圾。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每年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影响“隋唐长安城”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空间形态的各种因素,对比中国“轴向发展”与西方“有机发展”两种城市空间形态的成因及特征,提出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是导致城市空间形态差异的根本所在,强调“尊重文化”乃是城市发展之魂, “追溯历史”实为城市建设之本,希望为当今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种理性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型社会背景下的城镇化:他国的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我国将加入城市型社会行列.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和巴西四个城市型国家城市化的考察,探究了城市型国家的共性特征.我国城镇化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应走质量型城市化道路,治理城市病,防止“被城市化”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城市问题首次纳入世博会的展示视野.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城市化起始于工业社会,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意义之深,延绵至今.但工业文明的两面性有目共睹,它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与技术进步的同时,却又使城市走向背离人类追求“优良生活”这一初衷的本意.上海世博会主题展示正是立足于反思这一问题和创想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前景而展开.本文的考察与分析结果显示,世博会展示了城市在步入后工业社会后将主要受到“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和“公民意识”三个逻辑的主导,其寓意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