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是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经济发展三位一体的系统平衡与协调。本文对北京市1978-2012年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其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好;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快速增长是北京市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财政收入弹性较小、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明显是影响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深层问题;最后,从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和加强财政监管三方面提出了提升北京市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资金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财政和金融是农村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要实现重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各自优势,形成良性互动是必然要求。本文对现在文献中有关重庆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实验区背景下有关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财政与金融协调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其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地县(市)财政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对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结合塔城财政工作实际,就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县(市)财政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提高对新农村建设保障水平提出一些粗略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同时也为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更加有效地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发展优势产业是促进西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强大动力,是整合利用西部资源,促进西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战略选择,对提高西部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部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采用层次分析法等对中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中部农业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各个省份可持续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我们通过提高中部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农业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可持续性,培育新型农民,可以建立起农业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机制,以促进中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涛 《企业活力》2010,(12):77-79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地区协调梯级发展的态势,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中部地区作为东部省份的近邻,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促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减轻实体经济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完善税收体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从宏观政策支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重大抉择。江西将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相关政策落实落地,切实减轻实体经济企业税费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社会投资信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财政来源不足,收支矛盾扩大等影响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平衡好财政收支,确保我省财政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争取中央减税降费支持政策、加大统筹弥补资金减收、强化节流严控财政支出、密切关注消费税改革动态、积极培植财源、创新创造支持经济发展平台载体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天丽  赵金业 《活力》2007,(7):30-31
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有许多不和谐因素,如: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突出,腐败现象严重等等。要下大工夫,通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一、"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互为因果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其根本之意是社会与经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在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和区域之间、代际之间的矛盾.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概括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进一步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也是对攀枝花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其既是攀枝花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序列,中国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归纳和总结为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将构成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序列,中国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归纳和总结为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将构成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13.
蓝色经济与蓝色战略理论指导实践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大特点。蓝色经济是陆海一体统筹发展新经济模式的科学概括,蓝色经济集成战略是海陆区域实施统筹的兴海强国战略,蓝色经济区是实施海洋强国和沿海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我国沿海地区承担陆海统筹的重大使命与责任担当。应在蓝色经济理论指导下科学编制海陆联动的集资源环境、技术、产业和区位发展为一体的综合集成规划,突出陆海统筹促进经济新跨越的战略导向,统筹安排海洋与陆域资源的开发、产业的发展和空间的拓展,实现沿海区域的科学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优化财政分配格局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差异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本文以2016年增值税分成比例调整作为地方财政激励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市县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对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激励能显著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且这一效应具有持续性特征。对于改革前经济发展不平衡较高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财政激励发挥着“雪中送炭”的作用。而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的城市,财政激励效应更加明显。机制证据表明,财政激励通过加强税收竞争和扩大政府投资两种渠道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激励推进了城市共同富裕发展进程,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善的主要表现。本文不仅拓展了税收分成的经济效应研究,而且从财政激励角度廓清了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成因和内在机制。本文结论为新发展阶段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了经验参考和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且着眼于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对陆海统筹发展做出重要战略部署。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应当抓住国家陆海统筹推进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调动依靠广大内陆腹地、面向全球发展的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能力,通过改革创新为全国海洋经济和陆海统筹发展做出表率,使辽宁省成长为全国陆海统筹推进的战略先导区。辽宁省具备创建陆海统筹先导区的综合优势,先导区的创建也将为辽宁省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6.
曾桦 《物流时代》2008,(4):28-30
重庆市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是一座担负着现代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角色的特大型城市。为了更好地融汇得天独厚的区域特点,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需要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发展物流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7.
财政风险的危害可以归结为两大效应,即空间上的放大效应和时间上的缓释效应。空间上的放大效应,是指财政风险破坏财政稳固平衡的基础,使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下降,经济增长减缓,严重的财政风险还会引发财政危机,使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以至影响政治及社会的稳定。时间上的缓释效应,是指财政风险对财政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发生作用,进而阻碍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受经济运行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表面上财政运行良好,但实际上风险因素已经存在,并对财政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当矛盾和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由隐性转变为显性,甚至突然显现,就会影响财政的稳固与平衡,破坏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宏观经济制定与执行中 ,最主要的两个政策工具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它们是各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实现经济目标最基本、最常用的政策手段 ,在协调社会总量与结构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二者的协调配合是现代市场经济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我国 ,关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计划经济时期是在“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 ,正在逐步改变着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目前 ,我国经济正处于体制转轨的重要阶段 ,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移向了依靠结构改变、启动经济增长、防治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9.
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重点探究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策略。通过对1992~2013年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差距的测算与分析,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议建立全方位开放的地区发展格局、建设立体化、城镇化、生态化流域经济、统筹运用梯度、反梯度与地方化开发模式、推进重点领域与重点地区的率先突破,以及促进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土地》2010,(4):4-4
全国国土规划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