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老年人需求的增加,与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相比,我国老龄服务有效供应却存在严重不足。老龄产业呈现兴起势头,但我国老龄产业整体尚处初步发展阶段,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尚不能有效满足老年群体的现实及潜在需求。本文从分析当前老龄产业发展困境出发、考虑老龄服务的公益性特征、结合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经验等不同的视角,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计划生育在我国得到普遍实施后,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缓和,同时我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五个特点,如果不正确应对人口老龄化,将会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而提出五点对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更新养老观念、发展老年产业、建立健全与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康积极的老年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党和国家对于养老产业的发展越发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国务院针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地方养老产业效应不明显,金融支持缺失。基于此,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首先阐述了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然后就当前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了论述,与此同时,从博弈论角度探讨了产业金融支持的囚徒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养老产业金融支持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这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发展老年教育是走积极老龄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老年教育在其产生、教育对象以及教育目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探究老年教育的影响因素对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作为我国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其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产业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进程。文章对上海老龄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上海老龄产业的个人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养老问题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热点之一。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河北省康养产业发展为视角,运用PEST方法,分析研究河北省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的环境,分析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长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这给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更严重的考验。本文试图通过简单的数量分析,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沿革进行分析,对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改善提出建议。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分析人口老龄化是指按某一起始年龄定义的老龄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例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的过程,所反  相似文献   

8.
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一直是我国的焦点问题。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此带来了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和自然增长率低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一方面,寿险行业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转嫁一定的养老风险,并且我国养老的第一支柱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养老的需求,所以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寿险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保险公司拒保的人群扩大,子女赡养压力增大,由此可能带来有能力支付保费的消费人群的投保意识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讲又会抑制人们对寿险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人口的增加,老龄产业将成为一项最具有发展前景最具有吸引力的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老龄产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老龄产业的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文章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金融服务业发展影响,在分析唐山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和金融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和谐金融生态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理念,将服务营销贯彻于经营活动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速老龄金融产品的研发;加快建立满足老龄金融需要的金融机构,完善社会保障第二支柱;培养高素质金融服务业人才等发展唐山市金融服务业的策略建议,以期推动唐山市金融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缓解人力老龄化压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西藏除外)的数据分析,借助数据模型GMM差分方法分析人口老龄化、健康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数据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会助推公共投资和健康投资,挤占其他产业的投资空间,进而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生消极作用,但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会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增加政府抑或个人健康投资,均能有效削弱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消极影响,但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也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因此,一方面应紧抓“银发市场”时代机遇,积极扶植培育养老产业;另一方面要健全顶层设计,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健康老龄化双重目标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把握时代特征作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部署。文章以城市代际互助养老模式为切入点,分析得出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必要举措,且存在政策支持、社会代际资源闲置和老人参与意愿强烈的实施条件;并提出了"3+2"模式实施路径:由政府、社会和2个世代三方联动,通过代际互助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和时间银行稳步推进代际互助养老在我国的发展与普及,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3.
计划生育国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加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一个快速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老龄产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机遇。本文以山东省老龄产业发展为例,通过调查研究老龄化产业出现的原因,综合分析该山东省老龄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计划生育国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加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一个快速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老龄产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机遇。本文以山东省老龄产业发展为例,通过调查研究老龄化产业出现的原因,综合分析该山东省老龄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当前,人口老龄化导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增速在加快,不断推高政府债务水平和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影响,应强化顶层设计,重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设立中央老龄工作委员会;增加消费税税负、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改革财产税体系,提高高收入群体税负;根据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多寡,差异化调节养老、医疗保险支付比例;出台鼓励专业技术退休人员创业就业的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全球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发展形势,如何有效应用标准的手段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与挑战、满足老龄社会的需求,已经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一些国家的高度关注。文章分析了老龄社会对标准化的需求,以及国内外涉及老年人需求的标准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对老龄社会的标准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口增长步伐加快,高龄化显著,养老负担与养老保障问题突出,老龄人口问题社会压力日益增加,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都将产生深刻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首要考虑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0年连城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深入连城县人口老龄化现状、问题分析,探寻适合县情的养老新模式:加快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承载力;加快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走家庭养老为核心,社会养老相结合模式;构建持续健康老有所乐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需大力发展产业化弥补供应不足.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缓慢.分析阻碍老龄产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对推动中国老龄产业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目前,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现阶段,我国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我们应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分析了老龄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短缺,加大劳动力人口负担,会对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影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深化养老制度改革、积极发展老年产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世界迎来全球老龄化时代,其中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尤为显著。日本政府和社会各方积极的采取各种政策来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体系,在应对老龄社会方面经验丰富。目前,中国也提前步入老龄化进程,但由于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各种矛盾和落差的出现,因此借鉴日本老龄社会对策对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