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经营者合谋不仅侵害了以中小股东为代表的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而且严重地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妨害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文章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经营者合谋生成的博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从大股东监管和经营者约束角度提出了合谋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第一大股东与其他大股东之间的博弈模型,考察大股东之间的掏空、合谋与股权制衡关系,研究发现:提高其他大股东的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有利于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加大对第一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惩罚力度有助于强化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法律对中小股东保护的程度越强,其他大股东越有可能选择监督行为,第一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一、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成因 (一)自利天性与机会主义行为是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根本原因。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由于控股股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控股股东的意志要通过经营者的行为来体现。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控股股东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净收益大于不合谋的净收益时,他会选择与经营者合谋。由于控股股东拥有较多的股份,能够通过董事会来决定经营者的任用和报酬,经营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控股股东的意志,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亦会选择与控股股东合谋。  相似文献   

4.
保护股东权益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是完善证券市场的重要内容,也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首要目标。本文将所有者区分为知情的内部大股东和不知情的外部中小股东两种类型,分析了转型经济中知情的内部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的合谋与监管问题。研究表明:在所有者都不知情的条件下,所有者监管的概率取决于监管成本、监管收益以及管理层合谋的概率;而管理层合谋的概率取决于合谋收益、所有者的监管概率以及合谋失败后所带来的损失和惩罚。在所有者区分为知情的内部大股东和不知情的外部中小股东的时候,知情的监管者因为有合谋带来的收益,会降低其监管的主动性,从而使合谋概率加大。  相似文献   

5.
(一)大股东占用资金阻碍正常生产经营 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的根源,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该现象就越明显.有的大股东与经营者合谋,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严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例如,某公司上市之初,因大股东拥有绝对控股权,其以周转借款、拖欠货款的形式陆续占用公司资金,导致公司资金流严重紧缺,只能从银行贷款以弥补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增加公司债务融资,为公司逐步陷入财务困境埋下了"地雷".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的绩效函数出发,建立股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绩效模型,用以分析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和公司股权制衡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公司股权制衡受到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操纵,表现为控股股东侵占对股权制衡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股权制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绩效,表现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侵占的负向影响。另外,非控股大股东具有与控股股东相互合谋的动机,以实现对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联合侵占。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大股东选择侵占而不是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的普遍现象,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框架,对大股东与经理合谋共同侵占少数股东权益的机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大股东的选择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大股东确实通过牟取控制权收益而侵害了少数股东的权益,对经理的监督和激励存在非对称性;公司内部治理状况、监督程度和信息披露水平对大股东和经理的行为模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差值衡量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以最终控制人的产权性质作为分类标准,论述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中央企业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正相关但不显著,地方企业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负相关但不显著.当控制了负债融资约束这一变量之后,不受负债融资约束的民营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该结果表明了代理冲突“激励”企业投资受制于企业负债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经营者、股东、债权人视角出发,分析股东与经营者、大股东与小股东、债权人与股东的委托代理冲突,研究多重委托代理冲突下的银行治理机制以及对银行贷款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薪酬激励与银行贷款的风险偏好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银行贷款的风险偏好正相关;银行中小存款者的比例与银行贷款行为的风险偏好没有相关性;银行的国家、国有法人持股比例与银行贷款的风险偏好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股权结构、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的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大股东掌握着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他们的自利天性与机会主义行为,又可能会导致其利用控制权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于是就产生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1.
会计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了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客观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而经营者与大股东作为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有动机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为自身谋取利益优势,直接对财务报告进行操纵,以达到不公平地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从  相似文献   

12.
极具中国特色的股权分置现象导致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中积累了诸多矛盾,上市公司并非股东的利益共同体,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屡见不鲜,中小股东合法权益遭受损害.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证券市场上的流动性问题,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趋于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文章对股改前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变化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全流通时代股东之间在股份优势、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方面产生的新冲突,并从加强中小股东保护的视角提出新形势下的相关监管策略,以求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将关注的重点己经从传统的置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上转移到如何处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因此,在大多数国家里,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一直较严重,许多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来谋取私利,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将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分析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并通过理论分析探讨如何从上市公司内外部两方面来抑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从而更好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大小股东关系是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有的研究以代理理论为基础,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措施以防范大股东的不法行为;也有研究从大股东支持中小股东的角度出发,认为大股东的存在为中小股东  相似文献   

16.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我国近年来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考察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根源,探视其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过程,逻辑地推演出由法律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监督机制和声誉机制构成的四位一体机制,以期达到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均能自我履约的帕累托改进,进而实现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协调。  相似文献   

17.
孙静芹 《会计之友》2007,(36):73-74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内生性、基础性缺陷,使各类股东的利益标准趋于一致,但是也为大股东攫取中小股东利益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手段.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将作为新的投资者群体进入二级市场,利益将更多地与股价拴在一起.大股东可以利用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优势,通过发布虚假信息、盈余管理、经营上短期行为等方法,进行业绩操纵,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侵蚀中小股东的权益.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关键在于公司治理和监管体制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高盛并购双汇发展导致其控制权转移后,双汇发展管理层与新控股股东合谋侵占国有资产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国有控股公司一旦被管理层控制,管理层在控制权转移中通过财务指标的调控既谋取私利,又维护新控股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和中小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失。因此,必须建立制衡管理层的机制,加强对国有资产和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公司治理的核心已经转变为如何处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在全流通的情况下,如何能让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同甘共苦"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而"控制权私有收益"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目前证券市场的"妖股"太原刚玉作为案例,来深入分析全流通下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暴露出的大量问题表明,公司治理面临的突出难题是控股股东或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的问题.如何切实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运用行为经济学公平互惠理论,借鉴Rabin模型构建了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互惠机制,可为解决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新的剖析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