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何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赤峰市敖汉旗为例,介绍了敖汉旗在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旨在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业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公益事业,兼有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发达的林业,必须以森林资源富饶和合理有效利用为基础.林业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林业作为重要的基础经济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以发展现代林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求实创新,真抓实干,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我省林业发展,大力保护和培育各类森林资源,可以直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4.
江西林权改革促进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农业人口的56%以上居住在山区,山区是贫困人口的聚集区,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解放我国林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江西的林权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助推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样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设和发展和谐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林业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努力构建生态四川和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林业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破题之年起步良好。一、明确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为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落实省委…  相似文献   

7.
发展森林休闲观光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载体,不仅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拓宽林业发展路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森林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和消费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有林场在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起着骨干、示范作用。改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是解决国有林场饮水安全问题,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有林场在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起着骨干、示范作用.改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是解决国有林场饮水安全问题,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休闲经济和现代农业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伴随着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的提出,休闲农业正在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休闲农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休闲农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广大农民的共同富裕。一、发展农村生产力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生产力是一项根本任务。这是由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我市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决定的。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来看,发展农村生产力是一项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就是…  相似文献   

13.
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战略的高度,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农村工作状况,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是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难点.因此,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布局全面部署之年。2月22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布局下扎实推进农资打假行动,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布局下掀起农资打假行动新高潮,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也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布局下开展农资打假行动的…  相似文献   

16.
邓剑伟 《国土经济》2008,(16):31-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路径选择,时其发展进行规划,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经济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新农村"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可见,发展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卓燕 《企业导报》2010,(8):50-51
县域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在阐述县域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出初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桥》2006,(10):20-28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项重大战略部署,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集中体现了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涵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责无旁贷,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前,价格主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完善价格管理网络,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为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