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经济增长率的几个公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最近,在研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论文中,有些是从分析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和投入增长率的关系入手,提出评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进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评价的。但是,在分析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和生产要素增长率三者的关系时,有些学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公式,这些公式中,有的本身有错误,不能使用;有的是近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所谓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速度进行增长,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是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分析国际经济现状,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经济想要实现稳定而高速的发展,必须要正确的把握住金融发展以及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的关系,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重视跟踪分析和把握发展形势的新变化。这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消除了人口增长率对于分析经济增长率时带来的干扰。同时,通过对模型解出的最优解的分析以及对影响经济增长各种因素的解释,进一步说明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并将这两方面的因素内生化,使其变成可以进行控制和预测的变量。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提出,在缺乏有效制度的领域或地区,或者一国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制度效率是最高的。同时,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经济增长率也较高。我国多年来的改革充分说明,制度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在转型经济这个大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在新形式和以前经验基础上,继续坚持制度创新,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改进的STR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序列进行了拟合。基于该模型,我们发现:自建国以来,我国增长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要素投入的增长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这说明在绝大部分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都表现出了粗放型特征;除资本以外,其余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得到了持续的提升;资本边际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拉动,从而导致了投资过度;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最后,我们还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圳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燕 《价值工程》2005,24(6):12-15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以深圳1979年至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深圳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动分析、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灰色关联分析以及深圳经济增长的部门因素分析,总结出:深圳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度最高,但第二产业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却低于第三产业,而其发展过程是随着深圳产业结构的变动,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度较高,且其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最大,但近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二元社会下的奥肯定律,以及二元社会下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用实际数据对中国奥肯定律进行了测算,同时得到了我国1986~2004年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水平没有超过潜在增长率,但潜在增长率对我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目标,应努力阻止实际增长率达到其潜在的水平,并在控制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要努力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资源、能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凸显,研究能源价格、能耗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我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本文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中的VAR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能源价格和能耗强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而言,能源价格的上升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对能源价格的上升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能耗强度的下降伴随着人均实际GDP的上升。实证结果也表明,充分发挥能源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使用GDP增长率和居民储蓄率这两个经济增长指标,对股票市场规模、流动性、流动性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对GDP增长率和股市指标的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仅具有微弱的正向作用,股市对经济增长的作有相当有限,实证结果与哈里斯(Harris,1997)的实证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孙明华 《经济界》2014,(2):12-1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实现了三十多年的接近10%的高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下降到7-8%的水平。本文分析了学术界有关经济增长问题上的分歧,指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但同时未来经济增长也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国60年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去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刻影响,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发展集约型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笔者分别从深化改革、科技进步、发展规模经济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发展集约型经济进行了简要阐述,探索我国如何发展集约型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与转型国家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没有关系,甚至引入经济自由度后,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低。本文认为,转型国家既要强调经济自由,也要重视影响经济发展的多种因素,特别要重视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增长率从量的方面反映经济增长,并构成经济增长的基本主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增长,需要确立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率战略,虽然现实中确定适度的经济增长率要考虑许多方面因素,但在理论上认识适度增长率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重点对适度增长率作理论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的适度增长率作一初步的实证考察。  相似文献   

15.
纪志明 《企业经济》2004,(11):172-174
本文对我国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具体的经验分析,根据1985年至2001年的数据回归分析,发现税制结构以及不同税种的组合可以影响名义经济增长率。其中间接税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负向作用,直接税作为一个整体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本文还测算了以经济增长最大化为目标的税制结构,发现33%的直接税与67%的间接税为最优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多线段回归模型对山东省1978—2007年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和经济增长进行研究。研究的结论是: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净出口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河北省1996-2011年金融和经济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方法,对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金融相关效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金融相关效率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格兰杰成因,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不是金融相关效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转型期技术进步影响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又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本文运用1978~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基于DEA方法测算我国的技术进步效率,并对我国经济转型中技术进步影响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予以分析,结果凸显出以1996年为分界点的阶段性特征.数理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进步的发散趋势较为显著,中国经济亟待从技术模仿向技术创新转型,结论从理论上支持转型时期技术创新支持经济增长战略的制定.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制度变迁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出发,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型;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实证分析结论的解释,对我国经济增长提出规律性认识;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林洁 《物流技术》2011,(15):14-18
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介绍了两种经济增长理论,即平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阐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政府作用的三种理论:亲善市场理论、国家推动发展论,市场增进论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通过对经济增长模式、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以及传统的政府职能理论方面的分析,为中国转型阶段的政府职能导向提出一些初步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