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国A股市场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53家上市公司股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选定的事件窗口内,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预案公告事件前后存在显著的正面股价效应,而且存在事件提前泄露的情况。进一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引起股价正面效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成长性好、规模小的公司股价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国A股市场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53家上市公司股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选定的亨件窗口内,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预案公告事件前后存在显著的正面股价效应,而且存在事件提前泄露的情况.进一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引起股价正面效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成长性好、规模小的公司股价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资本市场信息延迟披露现象屡禁不止,但鲜有研究关注同伴效应对信息延迟披露的影响。由此,以我国沪深两市2006~2017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信息延迟披露事件为样本,通过检验发现,信息延迟披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行业同伴效应,并会引致非效率投资,主要表现为过度投资。同时,信息延迟披露同伴效应受行业或市场地位和企业相似性的显著影响,表现出"趋上倾向"和"相似模仿"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之间默契合谋行为是解释此同伴效应的一种重要逻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08—2011年间发生并购的煤炭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利用事件研究法和EVA对其短期和长期并购价值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并购短期内为样本公司带来了显著的正向价值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并购给企业造成了价值的毁损,产生负向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并检验了后股权分置、新准则实施背景下,分析师对公司未来一年的盈余预测与实际盈余之间发生的盈余震惊(earnings surprise)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能够显著地对盈利震惊做出反应;投资者对负向盈余震惊更为敏感,反应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开放后,互联互通机制引进了国际资本和先进治理经验,这既增加境内资本市场信息风险水平,亦带来监督效应,审计费用也发生相应变化。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后,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显著提高;行业竞争程度负向调节资本市场开放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且这一调节作用在高市场竞争地位的公司中更显著,而市场竞争地位负调节效应主要体现在高竞争行业中。结果表明,行业竞争与市场竞争地位会对资本市场开放与审计费用的关系产生双重调节效应,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低竞争行业公司和高竞争行业中的低市场竞争地位公司提高审计质量需求。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后,非国有企业和内控弱有效企业审计费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对发布财务重述公告的上市公司在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进行了检验,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重述公告引发的市场反应的差异。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具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且不同类型重述公告的市场反应各异。由收入确认问题引发的财务重述,其负面市场反应大于由其他问题导致的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当重述公告涉及范围广、重述发起人为外部监管机构、重述涉及核心会计指标以及重述导致盈余调减时,其负面市场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会改变投资者对目标公司的预期,从而引起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进而使得目标公司股东的财富发生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行业对2002年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的目标方公司股东财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控制权转移能为目标公司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而对于不同行业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只有原材料企业在公告日前可以获得显著的正财富效应,而工业企业和消费企业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投资对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其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依然没有获得普遍共识。本文运用网络爬虫技术和事件研究法,以2010—2018年发布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5种新兴数字技术公告的21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投资公告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投资公告对企业市场价值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其中,[0,+1]事件窗口期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数字技术投资公告会引起显著不同的市场反应。除此之外,不同行业属性、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公司的数字技术投资市场反应也有显著差异,IT行业、大公司以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0.
胡振  王海燕  师艳 《会计之友》2021,(12):73-80
近年来,PPP模式在我国快速发展,但是PPP模式是否带来正向市场效益并被市场认可和资本追捧,是存在争议的.文章在对PPP与EPC模式进行理论比较的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比分析企业中标PPP和EPC两种不同类型项目前后的市场反应,并分析了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两种类型项目中标事件都存在正向且显著的市场反应,但是相比较于EPC项目,市场对企业中标PPP项目的 反应较为冷淡,说明市场对我国PPP项目发展现状缺乏认可和信心;国有控股对PPP项目与EPC项目投资的市场反应带来正向且显著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两种项目类型中的差异并不明显;环境不确定性对PPP项目投资的市场反应带来负向且显著的影响,而对EPC项目投资的市场反应的影响并不显著;PPP模式前期工作的时间成本较大,会对PPP项目投资的市场反应带来负向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