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盛 《管理观察》2017,(20):72-7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球化背景下掀起了政府治道变革运动,但资源配置中不仅存在市场、政府失效,政府治理也可能失效,善治理念应运而生。当前,"善治"已然成为国家治理的主流"范式",成为学界、政界的主流"话语"。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过程,是一种网络协同治理模式。善治主体间关系是一种动态、复杂的网络互动"嵌套式"系统过程,从而实现社会有效治理及公共利益最大化,最终达到"多元自主、协同治理、共治共善"的总的、抽象化价值追求,走向善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业委会发展的困境及其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安 《城市问题》2012,(3):98-102
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担负着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深化基层社会自治、培育公民社会的责任。就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状况来看,业主委员会正面临着发展困境,集中表现为业委会与业主及其他治理主体间的权利矛盾关系、业委会作为"代议式"治理机构所存在的内部问题。协商民主承认多元利益,倡导在公共利益原则主导下多元主体平等、理性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其理念与制度设计有助于破解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困境,有利于突破社区治理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不再是政府一家唱独角戏,而是将政府的"他治"、市场主体的"自治"、社会组织的"互治"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共治的"善治"模式。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引导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推进市场监管社会化进程,实现管理主体从单一管制到多元参与、管理方式从自我封闭到开放互  相似文献   

4.
德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由政府监管、食品生产经营为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覆盖监管,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11月,德化县通过全省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考核验收,2016年11月,通过全省首批、泉州市首个省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考核验收,成为目前泉州市唯一同时获评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的县(市).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年来,邵武市通过多方主体参与、多种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治理方式,改变了过去的单纯依靠政府主导、监管部门协调配合的治理方式,成功营造了各方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监督的社会氛围,形成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化、长期化格局,连续七年食品药品绩效考评名列南平地区第一.  相似文献   

6.
在"全民发声"的新时代,日益频发的网络暴力乱象作为一种社会软风险,已经成为转型时期典型的社会问题.如何提升政府治理网络暴力的能力与效能,是当前政府面临的治理挑战与难题.网络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各种力量长久不懈的努力,为实现网络安全有序,我国政府治理网络暴力的可行路径在于虚实结合、 协同多元主体,构建"主动规管—带动共治"的综合治理体系.具体来说,政府一要增进福利与绩效,稀释社会矛盾,缓和现实愤怒;二要在网络平台积极回应,参与虚拟互动,构建政府话语权威;三要规范与适度监管网络运行,保障网民权益;四要传递道德价值,促进网民自律与责任;五要协同媒体与互联网行业,动员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时期。变迁的轨迹实际上是多元社会组织参与共治、政府逐步下放权力的过程。现行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背景下,在公共组织之外出现了多中心社会力量的组合和分化,但分化和多元的社会组织并没有进入组织化程序,也没有获得整合而进入公共体系当中。这使得现行的"乡政村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发展变化,急需进行一次现代转型,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多元共治模式。  相似文献   

8.
引言 我国的行政管理长期以来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政府职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越位"、"错位"、"缺位"状况不时发生.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职能就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市场能办的,多放给企业;社会组织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组织;政府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社会多元共治,从宏观上讲就是发挥市场和社会的特点,社会组织和企业在政府指导下参与社会监管治理;从微观上讲就是要建立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相关的行业、消费者、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自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区营造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等语境下城市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路径。日本社区营造经历了社会制度与规划体系的转型,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合作共治的治理模式转变,其服从于资本逻辑,是通过空间调控进行空间关系再生产的表现。引入“资本循环”理论和“自主治理”理论,分析资本、权利与空间生产及再生产的关系,阐述资本逻辑下日本社区空间发展的本质及权利逻辑下社区空间治理的模式。通过借鉴日本社区营造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坚持顶层设计以实现社区自主治理、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促进社区空间正义,以及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以重建社会资本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社区营造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德化县围绕做强城关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中心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管机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德化县在评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基础上,被福建省食安办确定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省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1.
<正>“嵌合共治”机制要求明确界定多元主体间的职责分工,让所有主体有效参与共建共治。近年来,怎样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水平,重构社会治理基本单元,已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社区治理逐渐形成了国家-社会-市场多种治理主体优势互补、相互作用的“嵌合共治”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利益矛盾论视野下食品安全治理的一种模式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中存在着复杂的利益矛盾运动态势,主要表现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生产者与监管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我国目前建构在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基础上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存在着对食品领域利益矛盾运动简单化理解的局限,直接表现是缺乏对食品领域利益机制的有效设计。为了实现食品领域的利益均衡与和谐局面,必须重视对食品领域利益矛盾运动的分析,并有效构建该领域的利益冲突与制衡机制、利益产生与分配机制、利益代表与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与利益保障机制,实现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政府、第三部门、法庭与私人多元共同参与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彭文利 《企业文明》2023,(2):126-127
<正>“乡村振兴战略”于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提出。在这一背景下,乡村公共事务作为乡村社区中反映公共利益、公共意志的事务,其治理效能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是现阶段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探索“党建+合作治理”,构建党领导下的乡村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路径选择。构建党领导下的乡村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的意义合作治理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有别于以往基于行政层级的垂直治理模式,它提倡民众、政府和第三部门多方协作共治,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由政府、村委会、村民、市场化主体多方共治的合作治理模式,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以儿童友好为内核的集政策、权利、服务、空间、环境和产业于一体的系统化体系建设,本身兼具公共治理的意图和社会福利供给的目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具有多元、协同、合作和互动等特征,在公共治理以及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等领域被广泛运用,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儿童存在参与和共享不足、多中心治理主体存在缺位与错位、治理方式存在缺乏认同与协调、治理机制存在保障不力与支持不足等现实之困,需要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治理原则、确立多元主体参与共治的治理格局、优化治理主体合作与系统的治理方式以及完善儿童友好的治理机制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行政区划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管理向治理转化过程中学界对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政府与社会参与的行动策略研究尚显不足。以公共性理论为基础,对Y社区调整为街道的过程考察后认为对体制资源的吸纳是社区进行区划调整的行政逻辑,需要平衡好政府逻辑与社会参与间的张力。研究发现,政府为了确保区划调整方案得到执行的同时保障社会公众的参与权而采取了分散式协商的行动策略,在控制与赋权并存的逻辑下对不同参与主体进行规范,但因主体利益不同,参与的社会主体公共意识、参与逻辑存在差异,出现参与需求程度与协商空间大小失衡的情况,这既与我国公权力现有的作用发挥形式存在关联,也说明社会的公共性精神需要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6.
拓宽普法渠道,提高安全意识 将新《食品安全法》作为普法宣传的重点,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认真落实"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监管制度,广泛提高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和群众参与食品安全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是政府与民间逐渐走向良性互动的双赢选择.作为多元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社会团体通过权利诉求彰显主体性精神.在上海,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社会团体已经成为部分领域推动民间治理的重要力量,促进了上海社会治理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促使城乡规划从传统物质规划管理逐渐走向多元网络化治理。通过对台北大溪老街与上海市田子坊街区保护更新实践中多元协作过程的分析,指出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困境与利益格局转变的背景下,政府赋权与利益协调对多元协作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区规划师引导下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协作机制的建构,明确社区规划师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作为多元利益协调者、公众参与组织者、规划过程监督者等多重角色,提出历史街区规划服务平台支撑、社区规划师引导、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协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和功能 1.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公司制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形成的企业经营者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所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继而产生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制衡和监督的需要.委托人为了防止代理人损害自身的利益,需要通过严密的契约关系和有效的监督制度限制代理人的行为.公司治理结构通过一整套制度来实现相关权益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其中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分权与制衡,是<公司法>所确认的一种正式制度安排,构成了公司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研究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各个角度来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梳理.首先是对国内外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总结来从法律层面上对食品安全进行必要的解释,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法律认识.然后是通过从企业的角度对食品安全进行分析,给出食品产业出现问题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企业获得高额利润,进而导致由于为降低成本,而做出不良行为欺骗消费者,一旦揭露则会对行业造成巨大不良影响.接着,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于食品安全做出说明,我国是以系统论为核心的法治系统工程,将系统论应用于食品安全法研究应用,既可以使相关法学理论更加清晰准确,也可使食品安全法律实践更有预见性和可操作性.接着,是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方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出解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诱发原因之一.现代食品安全问题有两大类别,其一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其二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因利益原因,在原料的选择和使用上违背诚信道德,恶意采取违法手段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监管制度来构建不同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最后,是从社会共治角度对预防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说明.共治主体实质是上下结合,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分为企业,政府和第三方监管力量.在企业自律,政府介入程度,和第三方信息补充揭露等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