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是一个技术学习过程,本文对技术能力和技术学习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个企业技术能力发展决定因素和机制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为获取技术能力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技术学习需要整合三个维度的知识学习: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内部知识学习与外部知识学习,以及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学习。因此,企业技术学习应该包含以下四个子过程:外部知识获取、内部知识获取、知识编码化以及知识社会化。由于这四个过程所获取的知识来源,性质不同,为完成这些子过程所需要的资源和机制也各不相同。通过对各个子学习过程决定因素和机制的分析识别,综合起来,我们为分析企业技术能力获取的决定因素和内部机制提供了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8,(2):78-87
双元创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尤为重要,它对提高组织绩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双元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构建了一个资源组合方式、双元创新和组织绩效的整合模型。对我国190家医院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资源内部开发和资源外部获取都促进了双元创新,并且两者是互为补充的。此外,组织规模正向调节了资源内部开发和双元创新的关系,而负向调节了资源外部获取和双元创新的关系。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外部获取和内部开发两种途径来实现双元创新活动。另外,为了实现双元创新,大企业应该更加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而小企业则应该注重吸收外部资源。  相似文献   

3.
武光 《财会月刊》2023,(21):132-137
商业模式创新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在中国制造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创新商业模式已引起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中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尚未得到系统的整合与归纳,中国情境特征并未给予充分阐释。鉴于此,本文全面分析中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作用机制和演化机制,总结归纳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国路径,剖析实现创新的中国策略和中国企业能力,并构建“创新机制—创新路径—创新实现”的中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整合研究框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研究有助于提升中国情境下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为制造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技术 创新是企 业活力和 竞争优势 的重要源 泉。企业 无论是通 过吸收外部技术进行创新,还是通过内部技术进行创新,都必须经过技术选择、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这一过程。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技术水平高低、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的竞争。技术创新可以来自企业外部技术,也可以产生于企业内部技术。虽然吸收外部技术和积累内部技术进行创新,都是创新的重要途径,但积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对于网络成员通过组织间关系来获取关键资源具有重要价值,而企业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则是影响其资源获取能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还会受到企业与网络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联结以及市场环境等情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网络中心性作为自变量,以创新关联、政治关联和技术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对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关联和政治关联均对网络中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这种关系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技术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并未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微观企业层面综合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框架,弥补了已有微观层面研究企业技术能力片面化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创业精神、企业内部技术积累、外部技术获取、企业外部市场和制度环境共同影响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全球价值链上知识的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经常是外生的,具有更高技术基础的企业更容易吸收复杂的、隐性的技术知识.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企业除了技术模仿提高技术能力外,还可以打破已有的技术范式,超越既有技术范式下技术资源和市场的竞争,建立新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破坏性创新是中小企业在后发情境下实现突围的有效途径,却少有实证研究探索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破坏性创新机制。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和创新网络理论为基本依据,逐步建立"创新网络—破坏性创新—成长绩效"的分析框架,基于杭州市开发区400家中小企业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变量间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破坏性创新对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网络对破坏性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后发企业实现突破,助力中小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7,(4):154-161
协同创新已成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相关文献,本文整合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研究框架,分析了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08家科技型企业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法发现: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组织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强化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科技型企业应加强与关联各方的协同,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及合作方式,通过资源互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开放创新的理论范式引入到跨国资本流动分析框架中,探讨微观创新环境演变对跨国资本流入技术扩散效应的影响及其门限变化特征。利用DEA Malmquist指数分解法测算中国内资工业企业2006—2011年技术进步率,并基于静态面板门限回归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证实:自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国内创新环境的演变对于跨国资本流入技术扩散效应的门限影响具有极强的正向作用。其中,区域技术市场开放程度、区域高等学校参与积极性对于外资技术扩散效应的门限影响最为显著;区域技术市场健康程度的影响也较显著,但因受到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发展制约影响相对较弱。本研究工作提供了观察创新制度环境变迁对跨国资本流动技术扩散效应分析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许龙  周嘉怡  刘兵 《财会月刊》2023,(10):146-152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受制于技术匮乏、路径模糊等因素,大量企业的数字化探索以失败告终。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相关研究,基于“资源—能力—结果”框架描述数字技术、数字化资源与数字化能力的协作效应及其对转型结果的影响机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构建包含技术融入、数字变革和智能生态三阶段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刻画不同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环境要素、管理实践、效果及结果等。在此基础上,从概念内涵、内部协同、外部共生、治理防治、情景嵌入等角度讨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劳动关系理论研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认为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论证并通过经验数据验证清楚劳动关系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对不同层面的竞争力的影响机制。通过梳理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本文构建一个基于ser-M范式的整合的竞争力分析框架。同时,借鉴Porter(1985,1990)统筹研究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思路以及整合竞争力研究的思路,本文构建了基于ser-M范式构建了动态、权变的劳动关系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对于劳动关系的理论分析必须综合考虑劳动关系主体在不同环境压力下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形成独特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整体过程,而不应该仅仅从政策制定或推广最佳实践的角度探讨相应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的城市旅游企业技术效率测度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技术效率的分析框架和测算方法,对我国部分城市旅游企业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旅游企业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低下,必须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整合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体系等途径来提高旅游企业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李金阳 《价值工程》2006,25(10):75-76
工作流技术应用于企业信息系统中,有利于提高企业协作能力,整合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信息化。本文主要论述了工作流技术的内涵,在企业信息化中应用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将工作流技术应用于企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法构建反映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指标,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考察数字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可以显著促进供应链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主要通过提高供需匹配精准度和降低外部交易成本推动供应链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促进效果在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以及竞争程度较强的行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加快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以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聚焦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升级问题。通过将内部资源与外部网络关系嵌入相结合,基于对本土制造企业升级的案例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企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并构建企业升级机制的理论模型。能力提升是企业升级的本质,资源层级模型更清晰地体现资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与能力相互转化的路径和过程,深刻揭示企业升级的本质及内在机理。作为企业升级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内部资源与外部网络关系嵌入存在交互耦合关系,其耦合协同程度越高,越能够促进企业升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Java EE和.NET的企业级用已经当前系统开发的两大主流平台,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技术框架可能同时存在,因此为了做到企业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如何实现Java EE和.NET的整合或互操作就成为必须要研究和考虑的问题此。本文首先介绍Java EE与.NET两种平台的多种互操作类型。然后利用第三方工具JNBridge Pro来实现Java EE与.NET框架的同步集成。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情境下企业如何实现创新持续性是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投入视角,基于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围绕多元化经营角度实证检验数字化情境下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促进企业多元化经营;但不同维度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国际多元化有助于企业整合国外市场资源优势,促进实现持续创新,而产品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持续性存在正“U”型关系,动态能力强化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拓展性研究发现,当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时,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更加显著。该发现为从多元化经营视角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创新持续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标:探究外资银行进入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变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异质性企业和新增长理论,将企业异质性和新熊彼特模型有机整合到统一框架中提出命题,根据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外资银行进入这一外生冲击对银行业开放后的制造业企业“加成率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外资银行进入后,进入区域内企业平均加成率显著增加。行业层面异质性渠道检验表明,行业与技术前沿差距越小、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与银行业投入产出关联度越大,外资银行进入“加成率效应”越大。分所有制类型的结果显示,民营和外资企业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且大型民营企业的正向效应值最大。分地区和要素密集度的结果显示,东部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正向“加成率效应”较大。研究创新:首次从企业盈利水平视角出发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下游制造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价值:证实金融业开放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19.
创业活动是创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企业家通过持续探索创造新业务,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以大众创业浪潮为研究背景,深入揭示创业导向、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并以中国246份创业新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对新企业的机会识别和外部知识获取均具有积极影响;外部知识获取在创业导向和新企业的机会识别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市场知识获取比技术知识获取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技术变迁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诺思却认为技术变迁不是制度变迁的动力,而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本文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对两种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制度理论和诺思的制度理论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