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企业文化做的是道的工作(即做正确的事情),之后通过术把事情做正确。道的概念,是大思想家老子提出的。他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另,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也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金句。由此可见: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出来的。孝有孝之道,君臣有君臣之道,待客有待客之道,育人有育人之道,行医有行医之道,经商有经商之道,治国有治国之道,外交有外交之道……  相似文献   

2.
开春枣养生     
《中国总会计师》2012,(2):151-151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生发、生机盎然。春天的饮食是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的事情。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也就是说春天要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老子《道德经》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  相似文献   

4.
老祖宗曾给我们留下一本叫做《易经》的书,中国文化自古的传统精神,向来以《易经》为群经之首,儒道两家的文化思想,也都渊源于《易经》而来。“亢龙有悔”一语,正是出自这本古老的典籍《易经》。这句话是说处在高亢极点的龙,必有悔闷的后果。“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和老百姓常说的凡事要悠着点,留点后劲儿,都差不多一个意思。一个精明的企业家,一方面要大胆进取,一方面也要懂得“亢龙  相似文献   

5.
八面来风     
●何为贤哲?贤哲即向任何人学习者;何为强者?强者即自制其欲者。 《阿伯特》 ●一战不胜,必有战术上的失误;屡战而不胜,必有战略上的失误。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叶玉屏:《六事箴言》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诸葛亮的话,对政治家适用,对企业家也有助益 ●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相似文献   

6.
《政策与管理》2008,(5):43-43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易经》、《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品味人生之真谛,品味万物运行之玄妙,品味事物发展之必然;再读之,可领悟至中和之妙道,可领悟道发自然之始然,可领悟潮起潮落之轮回。  相似文献   

7.
《政策与管理》2008,(7):31-31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易经》、《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品味人生之真谛,品味万物运行之玄妙,品味事物发展之必然;再读之,可领悟至中和之妙道,可领悟道发自然之始然,可领悟潮起潮落之轮回。  相似文献   

8.
正盖此广土众民,夫既为一国矣,则事之利害,必有关于全体者。又以天时地利人情物产之各殊,必有系于分地者。系其分地者,每最繁剧,而其事又中央之所以不必问也。故法每予以自治之权,使有事得自行其便,唯事设全体,而宜为一律者,则受令于中央之政府。——严复(1854~1921年)  相似文献   

9.
蔺钰 《企业研究》2012,(21):50-52
"内圣外王"溯源"内圣外王"出自于《庄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儒家经典《大学》对此有标准的进阶路线,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诚于中,形于外,富润屋,德润身"则是"内圣外王"的因果表述。  相似文献   

10.
    
六月,“乐”月也。在我国南方有些地方,六,方言谐音为“乐”。炎炎盛夏,激情六月,万物正接收烈火的考验,生命正经受炼狱般的拷打,《中国总会计师》也几经历练,在财经大潮中更生。古人云: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喜,春之答也;乐,夏之答也;怒,秋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地之数,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中国总会计师》如何发挥教化的功能,是六月的我们“夏之答”也。如蝉,偷偷地蜕变,终获脱胎换骨。朝霞中啜饮晨露,歌唱生命;月光中风餐露宿,茕茕孑立。而欢乐生命的前奏是蜕变的痛苦,如果蜕变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那要靠自己战胜自己。  相似文献   

11.
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庄子·天地》)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金,诚信是企业的第品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翻开中国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诚信的历史”。《孟子》中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论语·子张》中有“君广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厉已也”的观点,《中庸》中有“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一说,国外,亚里士多  相似文献   

13.
偶翻《明太祖实录》,虽当是闲书,但朱元璋侍臣有关于嗜好的对话,却让我感慨不已,不吐不快。
  朱元璋说:“人君生当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鉴照万物。一为物诱,则如镜受垢,水之有滓,昏翳泊浊,岂能照物?”侍臣说:“陛下谨嗜好,正心之道莫过于此。”朱又说:“人岂能无好?但在好所当好耳(要好得“应当”)。如人主好贤,则在位无不肖之人;好直,则左右无谄之士。如此,则国无不治。苟好不当好(若嗜好有失“应当”),则正直疏而邪进,欲国不乱难矣。故嗜好之间,治乱所由生也。”而今重温朱元璋“谨嗜好”这一人生要诀,定能从中得到启示和警醒。  相似文献   

14.
徐匡 《秘书工作》2014,(2):57-57
正原文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相似文献   

15.
《孙子-势篇》写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其意思是.大凡打仗.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象天地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河一样奔流不息.终而复始象日月运行一样.死而复生象四季更替一样。声音的音阶不过五个.  相似文献   

16.
《皇帝内经·保命全形论篇》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著名军事家孙膑也提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思想。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哲们就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天地之间,人是最宝贵的:有了人,就有了一切。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最关键的资源也是人才资源.企业“重人”才能有所兴旺。而“重人”历来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髓,《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工;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些思想经过历代的发展,逐步成为管理国家的准则,更值得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总会计师》2012,(3):39-40
有人讲,我们的GDP跨了一大步,财政税收跨了两大步,我们的收入只跨了一小步。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涵养税源、藏富于民的税收政策才是科学发展的保证。经济学上把政府的税收称为供需关系中的"楔子",  相似文献   

18.
风和 《上海质量》2012,(3):72-73
一年之计在于春。《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有三个月,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从立春始,白天渐长,阳光暖和,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木树叶开始萌芽,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阳气慢慢上升,渐渐向外发散,百草回芽之际,也是老病根容易复发的季节,是谓"发陈"。  相似文献   

19.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自然万物中,老子独青睐于水,以水为喻来展现他所推崇的上善。  相似文献   

20.
书香     
《心战法则: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营销之道,品牌为要。品牌之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城者,强夺也。攻心者,巧取也。故营销之战,心战是也。心战者,必先预知为战之法。然后,则可为胜败之策。故心战法则,乃攻心之策始由之径也。为战者,必知而后战则胜。此营销战之根基也。刘松涛著中国财政经济版社定价:68.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