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利率改革,对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企业管理,强化宏观调控,有着重要作用。本针对贷款利率计价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已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标志着我国向利率市场化迈进了重大一步。毫无疑问,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对于我国金融改革和市场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风·前瞻     
《住宅与房地产》2013,(8):M0003-M0003,5
金融改革轮廓呼之欲出 中国人民银行自7月20日起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评论称,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貌似终于甩开了膀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金融改革已全面进入了行动层面。利率市场化正在取得实质性突破。7月,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迈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酝酿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也渐行渐近,明确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时存款人的保护和损失分担机制,将成为宴现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坚宴前提。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0日起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消息一经公布,随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人们普遍认为,新一届政府成立伊始,李克强总理就在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提出要推进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此举凸显了中国政府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有利于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彰显了"精准、稳妥、持续"的改革思路. 凸显新一届政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决心 "‘钱荒’事件不到一个月,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有新动作,政府反应很快."7月19日晚,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消息一公布,不少网民为决策层的改革勇气和决心叫好.  相似文献   

6.
民间金融在给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高利贷问题,产生不利影响。利率、汇率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利率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的展开,总结了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系列政策变化。利率改革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考虑对银行业、储户、国有企业、货币政策的影响,首先进行银行转型,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货币政策再优化,为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民间金融在给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高利贷问题,产生不利影响。利率、汇率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利率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的展开,总结了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系列政策变化。利率改革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考虑对银行业、储户、国有企业、货币政策的影响,首先进行银行转型,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货币政策再优化,为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以来利率市场化在中国呼声已久,2011年初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次提出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本文首先归纳了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金融自由化"和主流经济学家的数量分析:其次总结了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历程,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和拉美一些国家;最后的给出了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可能的三方面影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相似文献   

9.
汪浩泳  向海 《企业经济》2002,(10):155-15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国家宏观管理和微观经济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率市场化是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利率市场化是由各个金融机构根据金融市场供求状况和中央银行的指导信号自主地确定利率大小和调整利率的时机,中央银行只是通过预定年度货币政策计划,制定和调整法定准备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其他指导性窗口等,借助货币市场的内在运行机制,向金融机构传导中央银行的贷款政策、利率政策信号,从而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利率.从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国家放松了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纵观世界各国过去30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相对脆弱,经济市场化程度也比较低,利率市场化比发达国家更具艰难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从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历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10.
1996年至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允许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并扩大了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攻坚。从我国金融运行情况看,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利率由资金供求双方自主决定还需要一段时间。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扩大企业发债规模、贷款利率从浮动走向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分次扩大向上浮动区间,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可行途径。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步代,实现经营策略转型;中央银行应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创新金融调控手段,加强信贷市场监管,保障金融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但市场主体缺位和市场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必须尽快消除这两个制约因素,做好各项改革的协调工作,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环境分析和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莉 《经济界》2003,(1):61-65
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极大地提高,但在金融领域的改革还相对比较滞后。政府对金融活动的管制过多,资金的价格还没有完全放开,金融体制改革的缓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制约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经济领域全面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金融领域也迫切需要市场化,而作为金融商品的价格——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3.
方卫武 《企业经济》2003,(12):154-155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第一、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自1978年以来,为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商品价格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并轨、开放劳务和资本市场等改革措施,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但是,作为市场经济血液的资金供应和定价仍然由政府管制而不是由市场决定,已严重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金融深化过程中,我国的金融业要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器和枢纽,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业尤其是国家专业银行系统按照商业化银行模式进行改革和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晓丽 《现代企业》2009,(10):46-47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生产要素市场化的重要内容,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由市场供求水平自由决定,运用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使金融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潘建辉 《福建财会》2003,(11):27-28
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货币政策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客观要求.其对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在此,本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院2004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金融改革深化的必要条件和必然趋势.选择一种正确而有效的利率市场化推进方式,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借鉴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应具备的宏微观配套条件和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存贷款利差扩大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本文运用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减少金融改革中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相似文献   

18.
马珍 《西部财会》2013,(10):47-50
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何有效地深化利率改革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2011年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划定范围、提供激励、加强自律的思路下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一。笔者认为,在开局之年,就应从战略高度审视和把握利率市场化改革,据此制定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长期实行的利率管制政策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在借鉴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指出当前正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