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经济适用房存在问题的博弈分析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我国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和住房市场结构的合理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几年经济适用房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大量问题,如擅自改变用途、弃购或违规出租,这些现象完全与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初衷背道而驰,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经济适用房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经济适用房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产生及发展、基本性质和作用,通过分析目前湖北省中小城市经济适用房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走向和湖北省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湖北省中小城市的经济适用房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杭州实证调查数据,利用经济、效益、效率、公平四组变量构建了“4E”模型,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绩效进行了评价.结论为:杭州经济适用房建设供给的圈层分异明显,整体绩效表现出“经济和效率较好、公平和效益略显不足”的特征.提出:未来经济适用房在规划建设上应注重区住选择、设施配套的高效性与供给规模、开发模式的实效性,在政策管理...  相似文献   

4.
REICO报告建议调整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REICO工作室在北京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从经济适用房的形成、目标、措施和途径,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现状,经济适用房现状的调查等方面,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主张、措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99年至2007年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分布情况的分析,初步探究了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空间分布情况的变化特点,着重分析了2007年武汉市在建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空间分布"集中化"和"边缘化"的新特点.结论为,城市经济适用房的合理分布,能够避免"经济适用房阶层"的空间、心理隔离以及社会地位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经济适用房保障方式纷繁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调控机制的经济适用房保障模式分类,及各类模式的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分析了全国35个重点城市的建议性保障模式。最后,将建议性模式与现行模式进行对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部分,成为各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主要于段.目前,经济适用房空间配置面临着两难的困境,决策者需要在地块经济价值和居住者福利之间进行选择.本文基于福利视角,对宜昌市经济适用房空间配置问题进行探讨,借用空间适配理论、福利经济相关理论,量化居民的福利损失,找出兼顾经济价值和居民福利的最佳空间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8.
经济适用房市场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春梅  黄汉江 《城市问题》2003,(1):49-51,36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了解决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 ,采取减免地租、税收等政策来降低建房成本 ,使中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的一种房屋。从 1 998年开始 ,经济适用房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以来 ,各地的经济适用房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供销两旺的局面。但在经济适用房市场的发展过程中 ,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恒升  王萍  崔诗佳 《价值工程》2012,31(21):172-174
理性增长(smart growth)是城市发展的基本理念,经济适用房的理性增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结合理性增长理论,构建了经济适用房评价指标,用AHP方法对各要素进行评价,综合判定具体项目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及可持续性。以期为我国经济适用房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布局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者出行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计算了北京不同时期经济适用房在不同空间上的建设规模密度,分析其空间布局特征;其次,从经济适用房与地价、交通和主要就业地的相互关系分析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的演变。研究表明,北京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经历了逐步调整的过程,前期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城乡结合地带,后期考虑居民交通出行和到工作地方便等因素,在城市四周较均匀的配置和建设。总体来说,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分布在城市郊区,就业地与居住地相距较远的矛盾依然突出。建议今后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应更加注重主要就业地和居民交通出行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住宅市场的结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价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构成了目前中国城市住宅市场的供应体系.依据中国30个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开发统计数据,选择吸纳率作为评价住宅市场供需均衡状态的指标,利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重点研究了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给结构的城市差异性.研究发现,在城市住宅市场中,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作为具有政府资助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存在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其政策的设定和实施会对整个住宅市场产生影响,地方政府应在利用比较全面的住宅市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中,政府通过土地划拨、价格规制等方式选择性支持中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在拓展垄断产品供给的激励规制模型下,构建经济适用住房供给支持的激励规制模型,分析存在信息偏在和规制俘获情况下的政府激励规制风险。同时,给出最佳规制情况下政府为弥合信息偏在风险所支付的信息租金、高成本企业效率损失租金以及政府为维护社会公平风险所支付的公平租金,并基于此探讨我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未来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一、租房券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1.租房券的由来租房券本身是一种代替现金结算的货币形式,优点是既能流通又能保持专用特性,准确资助到住房需要且不会被转向其他消费。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EPU) and housing price at the macro-level in China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EPU has a leading effect on China’s housing market. In general, the housing market is prosperous when economic policy is stable and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ing price variation and EPU, which means housing market risk grows under unstable economic policies in this developing economy. Moreover, economic policy variation affects low-amplitude changes in housing prices. A variation of policy uncertainty enhances the risk premium of the housing market. By contrast, the level of EPU influences high-amplitude changes in housing prices, which reflects the trend of EPU dominating China's housing market.  相似文献   

15.
李英 《价值工程》2011,30(21):126-127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是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的有效办法,但是目前的经济适用房的退出机制不完善。本文首先解读经济适用房政策,分析经济适用房退出机制不健全使得住房保障资源缺乏累计倍增效应,最后得出必须建立政府优先回购经济适用房政策实行内循环。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国以"一户一宅"为基本特征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为广大农民不断改善居住条件,维护"住有所居"基本权利提供了保障.但是,在经济社会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条件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一些缺陷和不适应性开始更多显现,其中,较突出的是不少地方农村宅基地使用很难确保公平和达到集约节约利用的要求.论文在对部分地方进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当前存在矛盾与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但是房地产税收制度相对于市场变化,明显存在政策制定上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地对该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作出良性引导。通过界定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衡量标准,简述我国房地产业土地开发利用现状;进而从促进土地节约集约的角度,对个人住房征收房地产税的政策效应作出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In a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many commentators have identified the inefficiencies, distortions and inequalities which exist in the housing system of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ese structural flaws are deemed to be incompatible with the adoption of free market principles and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Fo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sons the reform of the housing system has become a necessary and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the market reform proces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growing debate on the context in which housing reform and housing privatization programs have been adopted in Europe's post-socialist economies. The paper goes on to argu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housing privatization and the preoccupation with owner-occupation has not been based on any overall assessment of what has occurred elsewhere in western Europe or on the experience of housing provision in other advanced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The economically driven orthodox approach towards privatization and the way this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the housing system of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raises important policy questions on the longer term viability of housing provis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 sustainable hous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由高房价衍生出的住房购买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近几年国内房价持续大幅上涨,加上贫富两极分化加剧,中国也正面临严重的住房购买力危机。本文从国际化视角描述了住房购买力问题的全球化,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了不同国家衡量住房购买力的标准,评价了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