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中具有绝对控股比例的大股东虽然有所减少,但具有相对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反而增多。本文以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15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较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中具有绝对控股比例的大股东虽然有所减少,但具有相对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反而增多。本文以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15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较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上升,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增强,控股股东就越有可能对上市公甸实施盈余管理,因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而本文的研究显示,虽然股权分散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大于股权高度集中公司,但其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尽管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有高低之分,但其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联程度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股权制衡度和股权性质方面,对上市公司股权机构现状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变化的前提下,盈余管理程度随着股权制衡度的提高而有所降低,上市公司在国家股股东的控制之下与没有国家股股东控制的公司相比而言其盈余管理优势往往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李京 《会计之友》2012,(18):114-116
文章从盈余管理的角度,研究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在控制了关联方交易的条件下,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降低公司盈余管理角度来看,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且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治理作用将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证券市场的完善而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05年1235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了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关系。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ST公司、重亏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建议应深化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审计师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5年1235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了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关系。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ST公司、重亏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建议应深化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审计师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以2004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聚类、均值比较与检验等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股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约有80%的上市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并不一致.按照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特征,可以将上市公司划分为两类:低持股比例高分离度公司和高持股比例低分离度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低持股比例高分离度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趋同之势,与此同时部分依然分离的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开始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封200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治理与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与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显著正相关,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公司法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人独立董事的比例显着负相关。因此,应当改善股权结构、提高股权集中度,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职能,造对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有效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从盈余管理程度、正向盈余管理与负向盈余管理三个角度系统研究了终极控制权、股权制衡度、终极控股股东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越高,盈余管理幅度越大;股权制衡度越高,正向盈余管理幅度越小;国有上市公司由于受到政府的"照顾",正向盈余管理动机显著小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负向盈余管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左晓蕾 《英才》2006,(3):26-26
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已近半数。“股权分置”通过对价虽然进行了“部分股权分散”的股权结构的调整,大股东的控股比例相对减少。但是推动真正能够约束上市公司行为的现代上市公司的冶理结构的制度性建设是“后股权分置时代”,严格说来应该是与股权分置改革同时进行的更艰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为研究重点,识别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转变过程中地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采取的策略。以沪深股市中江苏2004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使江苏国有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比例平均下降10%左右,但股改后国有股东主动减持意愿并不大,对某些一般竞争领域行业还进行了增持,这可能与国资管理部门害怕失去控股权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不同,充分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在处理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二级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以及提高董事会效率方面的突出作用。同时,也指出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对监管层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中国股市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的类型和数量问题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对投资者关系和盈余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建设,今后应加强的工作:一是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二是进一步开发金融产品,同时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三是政府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策略应该改变;四是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市场,加强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建设,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在2003年之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以2006年1月20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09家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2004年‐2009年作为研究区间,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作比较研究。在本文设定的样本期内,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呈下降趋势,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有下降迹象;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布不均,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有很强的控制权。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流通股比例稳定上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盈余管理的内在影响因素,构建盈余管理评价模型,以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度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实证测算,构建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显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异常应计利润占非可操性应计利润的比重大;高股权集中度主要源自于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过度集中,而非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过于分散,从而对其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十分强,但非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差;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越高,其盈余管理行为越严重;非控股股东的股权集中度提升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质量系数成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有效控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7.
股权质押给股东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会加剧股价的波动性,可能会增强控股股东通过盈余管理稳定股价的动机。那么当股价达到平仓线时,进行质押的控股股东行为和市场反应又是怎样的呢?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8年1月—2019年9月共7个季度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波动分别在股价未触及平仓线和触及平仓线时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质押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越剧烈,并且这种正相关关系随着真实盈余管理的提高而得到缓解,说明真实盈余管理在股权质押与股价波动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同时,在股价触及平仓线的上市公司,虽然存在真实盈余管理,但其对股权质押与股价波动不再具有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更多采用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两种手段抑制股价波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7-2009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采用截面Jones模型、DD模型、真实盈余管理模型计算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尽管市场环境(股权分置改革、会计准则)发生改变,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仍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进一步分析控制权转移特征后发现,协议转让的公司、最终控制人发生变化的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的公司更偏好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结构的缺陷给市场主体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破坏了证券市场运作的效率.文章从股权分置所引发的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行为着手,分析股权分置对其的影响及推动作用,最后在全流通背景下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作用,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价值是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话题。本文以在2006年底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73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产权的角度研究了终极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家族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均对公司价值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对公司价值有微弱的抑制效应。作为股权分置改革代理变量的流通股比例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