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正视现实,转变观念目前,我国涉及地方政府债务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预算法和担保法,其目的都是禁止地方政府举债。但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隐性举债成风,债务规模巨大,财政风险剧增。应当正视地方政府举债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审计结果公告指出,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用于弥补地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主体,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举债方式不断创新,隐性债务比例上升,政府资源、资产和债务信息披露存在缺陷,债务风险不断聚集,防控难度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基于宏观管理视角,应对症下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产生的根源;多方努力,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及其风险防范已成为热点问题,其关键在于科学估算债务规模.文章基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口径的分析,细化出两大类隐性债务:违法违规类隐性债务和政府出于道义责任、迫于公众预期及对政府角色理解而承担的政府支出义务.以PPP项目为例,引入集值统计法和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有效确定三种回报机制下PPP项目风险系数和政府部门的风险最优承担比例,结合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估算模型,尝试构造精准估算PPP项目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方法,以为我国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基金等开展准公共产品生产过程中隐性债务规模测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极大隐患。新《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国加快建立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基本框架,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因举债权限与额度受限,出现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导致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个别地区超警戒线,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在未来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需要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风险规制纳入法治化轨道中来。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如果债务膨胀、赤字飙升就会加剧地方债风险。当前我国大力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去杠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就要重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象,把握2020年最新政策,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地方债务规模过度膨胀引发的现实和潜在风险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政府财政和国民经济运行。从经济体制和政策环境等宏观层面和地方政府举债动机等微观层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可以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控制和规避债务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向梅 《现代审计》2007,(3):14-15
1.债务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以内债为主。包括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举债偿还的直接债务和地方政府其他部门举债财政担保的间接债务以及地方各职能部门所属实体负债形成的隐性债务。前一种主要是向上级财政借人的各项周转金和专项资金:第二种主要是县乡政府其他部门立项举债的项目资金.如某县水厂.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由财政担保向国家发展银行所借的项目资金:第三种主要是一些职能部门如原乡镇政府举办的乡镇企业.南于经营不善所形成的债务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债务到期偿还本息.若债务规模超过了当地政府财力的一定限度.债务风险就会产生。就我县情况看.一些负债较高的乡镇政府.负债总额已远远超过了当地政府当年的可用财力.最高的超过了当年可用财力的十倍.财政风险随时都有暴发的危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骅  倪旻澍 《财会通讯》2022,(3):117-12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量积聚将严重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隐性债务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未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不规范的政府投资基金以及"伪PPP"项目等.这其中由违法违规操作变相举债而异化成的"伪PPP"项目,已成为近年来隐性债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本文以"伪PPP"项目为例,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计的具体流程以图谱形式呈现,强调审计监督在防控隐性债务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回答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什么"以及"怎么审"的难点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而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模式并不健全,审计存在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计量基础、轻视经济责任审计、停留在举债资金使用的单一环节、难以持续跟踪审查政府隐性债务等问题,审计未能有效发挥其对地方政府债务所起的监督、预警作用,建议从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制度、规范审计评价、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和审计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健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方政府的过度举债导致其面临着严峻的债务风险。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易引发地方债务危机,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财政、经济和政治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再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地方性债务管理经验,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中央政府监管和地方政府举债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益、中央政府监管行为策略、地方政府举债成本、中央政府监管成本等因素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方财政债务风险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财政风险问题的认识的逐步加深,地方财政风险问题也越来越受到财政学界的重视,特别是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与财务部门的日益关注。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巨大的债务规模和面临的债务风险,固然有地方政府举债不慎、债务风险意识淡薄、债务管理制度滞后等因素,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转轨和财政体制的转换等两大体制性因素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实载体,其债务特点和风险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但由于缺乏数据,因而缺少相关的实证分析。选取全国30家投融资平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平台公司的举债规模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平台所属层级呈正相关;平台公司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土地资源进行融资,所融资金多投向市政建设公益类项目,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大。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30家平台公司2009—2014年数据,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体系,发现宏观上经济下行,中观上地区财政不良竞争,微观上平台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违约风险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各地方政府纷纷举债建设。而地方政府举债管理上的混乱,致使地方隐性债务大量存在。如果这些借款到期不能偿还时,直接影响地方政府预算的正常执行或者社会安定,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允许举债,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地方政府开始以不同的形式大规模举借债务。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问题,成为我国经济财政领域的突出问题。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和风险防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更应引起我国对政府债务情况的高度关注。我国巨额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面临总量风险、结构风险、效率风险和管理风险,为保障地方和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应该积极完善预算制度,明确指定债务管理机构,运用合理的举债方式,健全政府债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赵晨 《西部财会》2023,(12):73-75
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逐渐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以进行举债融资,然而部分地方暴露出举债过度等问题。政府审计作为国家监督和约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有力工具,能有效揭示违规举债问题,监督平台运行,防止风险累积。从政府审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现状,阐述债务审计的意义及关键点,深入研究目前债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加强对平台的审计监督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提出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的基本要求。本文对我国2015年至2017年之间隐性债务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进行了初步判断,并提出了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目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多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在某些局部早已经有所表现,潜在的风险不可忽视,如不能及时防范和化解,将会向中央转嫁,给中央财政带来极大风险,并会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今后的方向应是中央、地方协同构建立足于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前后,巴西发生了三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负债式增长战略"以及债务约束和风险预警机制缺乏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增加,表现为规模大、结构复杂、债务原因多样化和债务扩展机制动力较强等特点。债务问题正逐渐累积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如果没有形成债务约束机制、化解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地方债务规模超过"债务阈值",就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为此,需要通过《财政法案》立法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通过建立债务责任制来约束举债人的行为;通过债务披露制度将地方债务问题透明化;通过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来防范风险的发生;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和发行市政债券来形成可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平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