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其实体法上的权利,因此,诉讼权的主要内涵即是使当事人能利用诉讼获得实质有效的权利保护,故当事人须有权利保护的必要,才能使其进行诉讼。法院则必须确认诉讼权是人民的基本权,法院在适用、解释法律时,应以实现人民的诉讼权为指导方针,落实主权在民原则。另外,法官应居中裁判,做到公平、公正,避免损害当事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辩论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贯穿于民事诉讼活动的始终。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法的自治原则正深入人心,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越来越受尊重,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正向当事人主义的审判模式转变,在民事诉讼中坚持辩论原则对于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基本权利,强化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主导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单其满 《中外企业家》2016,(11):156-157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强制执行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环节,是保障民事主体诉讼权利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途径。关于首封与优先权执行法院处分财产的问题、关于执行当事人的变更追加的问题、夫妻共同财产或者配偶财产执行问题,是民事执行中经常遇到的几个疑难问题。这些执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需要依据有关法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的一个种类是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种类划分中的特色。当事人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与诉讼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  相似文献   

5.
<正>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的一个种类是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种类划分中的特色。当事人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与诉讼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决定了当事人陈述具有真实与虚假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恶意诉讼 根据恶意诉讼的行为特征和相关法律规定,恶意诉讼的概念可以作这样的表述: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滥用民事起诉权,为追求不法、不当利益或达到其他非法目的而提起民事诉讼的违法行为或现象.简单地说,恶意诉讼就是当事人基于恶意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从本质上看,恶意诉讼具有侵权属性或滥用权利的违法属性,属于违法行为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何成 《企业导报》2014,(6):118-119
民事起诉权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民事诉讼领域的重要体现。它对于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约法院审判权的滥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起诉权的规定存在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从当前我国民事起诉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对如何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纪慧敏 《活力》2009,(9):40-4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但是。由于我国公益诉讼的缺失,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无法获得圆满的救济与维护,仅仅依靠公民以原告资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是非常不现实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理论。当事人仅能获得其自身受侵害权利范围内的救济。而对于超出自身权利范围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公民无权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9.
如何确定民事诉讼当事人,事关权利救济和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的“直接利害关系原则”越来越不利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而且,随着现代型诉讼的出现及日益增加,传统的当事人理论已经无法有效应对现代社会纠纷的解决。鉴于此,有必要从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角度出发,重新反思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起诉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1991年《民事诉讼法》的颁布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构造是典型的职权主义,法院对证据的收集及案件事实的证明承担全部的责任,无疑使得法院在诉讼中承担过多的责任,当事人不承担证明责任,诉前证据收集制度无从谈起。之后,《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虽明确规定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但并未对证据收集予以细化,使得证据收集制度成为一项"缺乏程序保障的抽象性权利,是一种权利的招牌"。为弥补民事诉讼诉前证据收集制度的空白,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增诉前证据保全程序,但其功能仅限于保存和固定证据,诉前证据收集是证据保全的衍生物,不符合现代民事诉讼所要求的证据收集和证据开示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1.
赵志玉 《活力》2013,(4):35-35
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为获得非法利益规避法律的规定义务.虚构或串通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人.以伪造证据、虚构事实等手段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实现非法目的。虚假诉讼是侵害国家利益、他人的合法权益,浪费国家的司法资源,扰乱正常的诉讼秩序,增加诉讼成本,浪费诉讼时间,给当事人本身增加了经济负担,其恶劣行为必须坚决打击。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活动实质上就是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据法定程序和规则对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的责任进行查明分清的过程。而在诉讼过程中,证据自然而然成为查明案情分清是非的关键。1991年新民事诉讼法确立了以当事人举证为主,以人民法院有限查证为辅的举证责任制度。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出具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举证…  相似文献   

13.
无救济就无权利,民事诉讼诉权是保障民事权利实现的权利,如果说既判力是民事诉讼的终点理论的话,那么诉权理论则是民事诉讼的起点理论. 一、对诉、诉权和诉讼权利的理解 1.诉权这个概念法律上无明确规定,理论上也有争议.诉、诉权和诉讼权利三者到底如何下定义,如何揭示其本质特征,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没有将这种理论严格地表述为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14.
企业基层保卫组织的调解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处分权。在没有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情况下,当事人依法达成的调解协议,是当事人对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自主处分的结果,保卫调解组织应当认可。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是否调解的选择权在当事人,是否再次调解的选择权也在当事人,保卫调解组织不得在事先未告知当事人进行调解的情况下通知其进行调解,调解方案应当由当事人首先提出等。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法院审理相对简单民事案件的专门程序,具有快捷、简便的特点,在解决日益繁重的民事案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设置简易程序可以消除诉讼拖延,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具有重要的程序价值意义。本文首先从学理上剖析了简易程序的价值理念在于寻求效率与经济之平衡、保障当事人正义机会之实现以及保障案件之及时解决。在此基础上,用比较与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并评价了国外在简易制度设计上先进的立法经验,以资借鉴。进而,指出我国简易程序在适用范围、当事人权利及程序设计等实然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最后,从立法政策学角度提出了我国简易程序的立法建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我国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首次修改,但是人们所期望的人身保全措施等立法建议并没有被采纳.离婚诉讼是所有民事诉讼中身份关系最为典型的诉讼,通过对离婚诉讼和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现状的分析,针对我国离婚诉讼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民事诉讼当中的保全措施问题,很难保障当事人离婚自由的实现.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一套与经济、社会和家庭关系状况相适应的离婚诉讼制度,对于正确保障婚姻自由,促进家庭关系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禾萍 《乡镇论坛》2011,(7):36-36
时下,在农村常有一些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由于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表现为消极对待诉讼,有的轻易放弃了自己的诉讼权利,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妨害诉讼,最后懊悔莫及:  相似文献   

18.
郭妍琼 《企业导报》2010,(4):171-171
英美法制发达国家在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方面很有建树,在强调当事人主导证据收集的同时,为当事人获取收集证据的途径设置了一系列保障程序,并赋予了法官广泛的程序指挥权,使证据收集成为当事人与法官协同完成的诉讼活动。合理吸收有利于构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的基本模式和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侦查阶段缺乏当事人的抗辩参与,缺乏中立的裁量,缺乏有效的救济,是一个偏行政化的强力自决程序,这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显然是不利的.本文从我国的诉讼构造中存在的弊端出发,对检察机关的侦查决定权产生质疑,进而提出法院作为中立裁判机构在此阶段参与的必要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房屋登记是房屋登记机构依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其登记房屋权利,将其合法享有的权利在房屋登记簿上记载公示的行为。由房屋登记行为引发的诉讼,一般通过行政诉讼途径来解决。但是由于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往往是由民事领域的行为实施后而产生的,故当事人进行诉讼时可能遇到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交叉现象。作为房屋登记的行政相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