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疏松砂岩油藏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油井易出砂,油井持续出砂最终会导致油井停产甚至报废,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因此出砂的油井必须采取防砂措施.因油层出砂严重.油井必须进行先期防砂才能投产,自开发以来先后采用过绕丝管管内砾石充填防砂、涂料砂防砂和复合防砂工艺,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地层出砂情况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2.
随着乐安油田热采开发时间的延长,老区油井处于高轮次吞吐,吞吐效益逐年变差,油井出砂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稠油的正常开采。乐安油田的防砂工作开始于91年,当时主要以绕丝筛管充填砾石技术和陶瓷管防砂技术为主。防砂工艺的发展要向整体方面发展,即采用油层治砂--井简滤砂--携砂采油--地面除砂一条龙的配套工艺技术,使出砂井重新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3.
针对欢喜岭油田稠油、稀油主力区块在开发中后期出砂严重的现状,开展了综合防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施防排一体化的治砂战略。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是一项技术成熟、应用效果好的综合防砂工艺,极大地延长了油井砂卡检泵周期,有效地维护了油井的正产生产,尤其对于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油井出砂量大、出砂粒径变小的情况下,应用该技术将在维持油井稳产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综合防砂技术在特殊油气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欢喜岭油田稠油、稀油主力区块在开发中后期出砂严重的现状,开展了综合防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施防排一体化的治砂战略.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是一项技术威熟、应用效果好的综合防砂工艺,极大地延长了油井砂卡检泵周期,有效地维护了油井的正产生产,尤其对于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油井出砂量大、出砂粒径变小的情况下,应用该技术将在维持油井稳产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防砂堵水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蜡、水、稠"是困扰油田开发的几大难题.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油井结蜡及高粘度原油开采难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几年来,防砂技术及堵水技术虽然发展较快,但是油井出砂及高含水仍然是制约油藏开发主要技术难题.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既出砂又高含水油井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注水开发油藏,注水开发阶段是生产井严重出砂的开始,当油井见注入水后,含水上升很快,其胶结物逐渐膨胀疏松.此时的胶结强度会迅速下降,进而导致严重的出砂现象.目前现场应用某种工艺技术一般只能解决生产中一类技术难题,但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同一油井往往存在两种以上的开发难题,高含水出砂油井即是这类情况.如果采用单一工艺手段,效果不理想,从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来看,一种工艺多种效果是油水井工艺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韩锋 《科技与企业》2014,(11):178-178
本文研究了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及防砂技术现状,指出稠油粉细砂岩油藏是防砂开发中的难题,采取防砂工艺防住地层砂,油层近井地带防砂层渗透率明显下降,油井产量低或不出油,进而研究了适度出砂提高产能机理。并介绍了出砂提高油井产能因素分析等,为排砂采油矿场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特高含水油藏防砂堵水的井下发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试验方法。针对孤东油田开发中后期油井出砂日益严重的现状,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研制开发了井下发泡多孔防砂剂。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稠油区块属砂岩油藏,由于长期的蒸汽吞吐造成地层出砂严重,在多年的生产中由于出砂造成九区大量油井减、停产,产生大量修井费用,对整个油田的开采效果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九区稠油区块严重出砂的躺井,对不钻塞人工井壁防砂工艺技术进行优化。现场施工达到了恢复了躺井的产能,提高了生产时率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侯新宇 《科技与企业》2014,(23):161-161
黑帝庙油井地层埋浅,压实作用差,砂岩胶结疏松,基本不成岩;注汽、地层压裂、汽窜原因使地层原始结构遭到损坏,从而油井出砂严重;由于黑帝庙油田稠油粘度大、携砂能力强,使油井更易出砂。结合储层物性,分析稠油热采出砂原因,利用各种防砂工艺分析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家庄油田目前共有稠油热采井300口,目前均采用吞吐开发。据2012年数据统计,因作业及维护出现油井冷伤害占所有维护油井的85%,全年影响油量3200t。低温入井液对地层影响是不可逆的,冷伤害严重影响稠油热采区块开发水平。陈南稠油热采井在注汽过程中,针对油井在作业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冷伤害,开展的热能的再利用研究和推广。通过内、外部热量的利用,达到了油井末期维护、是否出砂的判断、地层降粘等目的,实现了防止冷伤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毛伟华 《价值工程》2010,29(24):244-244
针对油田在用井下采油筛管防砂过程中出现的砂堵等问题,依据能量转换原理,研制出一种辗辊式井下采油筛管。辗辊式筛管既防砂又不发生砂堵,还具有穿透性和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不仅可用于一般的采油井、含砂量大和压裂的井,还可用于污水泵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高晶 《价值工程》2013,(33):28-29
捞砂工艺是适用于低压油水井清砂的一种工艺技术,但在捞油作业过程中往往遇到需要先捞砂的特殊情况,因此研究出新型捞油及捞砂悬绳器将捞砂工艺与捞油工艺融合为一套新工艺技术,用一套工艺设备即可完成捞油、捞砂任务。该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易于操作、节省成本、减少地层污染等诸多优点,大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3.
支撑剂是石油、天然气低渗透油气井开采增产工程压裂增产施工的关键材料。文章主要探讨分析了我国最常应用的天然石英砂、人造陶粒和树脂包层砂三种支撑剂的应用及现状。  相似文献   

14.
乐安油田草27区块是特-超稠油油藏,由于特-超稠油油藏原油粘度很高,故采取多种配套工艺注采,包括完井防砂工艺和井筒降粘举升工艺,大大的提高生产了效率。文章针对草27区块配套工艺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对各个工艺效果进行分析,配套工艺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草27区块产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守朝 《价值工程》2011,30(33):1-3
林樊家油田林东馆三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敏感性强,供液差,产能低,油稠,出砂严重,多年来采用了各种工艺措施,均未取得好的水驱开采效果。文章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低水驱的主要原因和论证了低效水驱转蒸汽热采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块低效水驱转蒸汽热采的开发经济技术政策界限。开发实践表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热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同时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萨北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产量进入总递减期,后备优质储量不足,因此三类油层中的优质储层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油田开发后期为实现对这类难动用储层精细开发调整,也为了更客观地描述各沉积单元的沉积特征,本文对该试验区GⅡ油层组进行了至单砂体级精细对比,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进一步细分15类沉积微相(3类水下分流河道、3类河口坝、3类主体席状砂、6类席状砂),建立了15类测井微相模式,并依照此模式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精细刻画。本次研究发现GⅡ油层组部分小层具有明显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且在席状砂中预测出物性较好的主体席状砂可进行优先开发。这种对三类油层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方法为今后同类油层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对油田开发后期持续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辛朝坤 《价值工程》2012,31(18):201-202
扶余油层组主要储集体是河道砂体,如何准确、快速地识别河道砂体是实现长垣扶余油层勘探突破的关键。本文针对萨5井区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单层厚度小、单砂体体积小和横向变化快、常规技术难于识别的特点,在地震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高分辨保幅地震资料,采用多属性分析技术和三维可视化多体雕刻技术,实现该区河道砂体的地震预测与识别。  相似文献   

18.
胡萍 《价值工程》2014,(18):52-53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潜油电泵采油技术也随之逐渐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可满足于多种特殊油田的采集需求。现阶段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在油田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潜油电泵采油技术是保障油田生产效率的关键,对油田开发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出发,对其应用与管理作出了分析,并提出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在低孔低渗油田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于立明 《价值工程》2012,31(26):94-97
辽河油田锦99块构造特征复杂,储层砂体变化快,区块1992年投入开发,但初期投产油井生产效果较差,区块全面停产12年,属于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地区,为了正确识别油水层并为制定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依据,建立该地区油水关系解释图版和识别标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储层"四性"(指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关系研究,应用交会图版法来识别油水层。同时,结合对区块内各四级断块内的油井进行试采,来综合确定含油层系,为下部开发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铭晖  刘晓霞 《价值工程》2014,(28):124-125
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施工周期短、结构特殊、低碳可持续等突出特点,其在建筑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制作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重视,本文详细描述了钢结构的定义及高层钢结构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内容,并从材料采购、加工制作、构件运输、吊装安装四个方面着手,对钢结构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