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千里朦胧,万里尘飘,十面"霾"伏很糟糕。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已达52年之最。面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被破坏的自然生态,十面"霾"伏成为2013年的热词,也让贴上可防霾标签的产品卖到手软。  相似文献   

2.
正雾霾已经够让人烦的了,而利用雾霾忽悠人更招人恨。比如一些化妆品商家推出号称可以抗雾防霾的产品,说什么"能有效抵御PM2.5的侵袭"。要知道,目前我国根本就没有出台针对抗雾霾化妆品的相关标准,有关"产品具有防霾功效"的宣传无法获得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的验证。而相关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也早就提醒,普通的化妆品被冠以"防霾化妆品"均为虚假宣传,消费者不可轻信。  相似文献   

3.
2011年美国大使馆发布的PM2.5空气污染信息以及中国政府终于承认"雾霾"一词,使得雾霾开始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而具有抵抗空气悬浮微粒、病毒、细菌等作用的防霾口罩是防霾最佳选择。目前,群众购买口罩的途径还仅仅是药店、淘宝、超市等渠道,针对这一商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校园口罩销售的实践活动,探索校园,销售的新模式,并据此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完善防霾口罩校园购销的新模式,为防霾口罩的购销提供新渠道。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现象日益增多且危害加重。特别是去年冬季,我国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给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困绕。据统计,去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如何突破"霾"伏,让广大群众呼吸到洁净的空气、享受到灿烂的阳光?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省市为此  相似文献   

5.
正雾霾的肆虐,改变的不止是环境,还有人们的日常出行。随着健康防护理念的加强,不少市民雾霾天外出开始选择佩戴口罩以对抗雾霾有害物质的侵蚀。但面对商家各类五花八门"防霾神器"的概念营销,消费者深陷云里雾里,到底这些口罩质量是否合规?是否具有防霾性能?外出该选择什么样的口罩?又有什么标准可遵循成为了困扰消费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我国平均霾日数达20天,创历史新高;2012年~2013年冬季,我国中东部地区再度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2013年1月份全国平均霾日数达4.4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2013年11~12月雾霾加重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障碍性因素。因此,分析其原因,十分必要。一、雾霾加重的直接原因: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费过快增长雾和霾本是两种天气现象: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霾是大  相似文献   

7.
2013年伊始,华北地区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之后东北和长三角地区更是遭受前所未见的雾霾困扰。面对恶劣天气,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减霾”路线图,将“治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学术界对雾霾的表现、成因、影响及对策已有许多探讨。我认为,应针对大气污染源类别、大气污染物防治法规、“减霾”的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均遭遇"十面霾伏"。为了彻底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尤其雾霾问题,本文从治标、治本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治理雾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3年12月12日,淘宝网公布了2013中国消费年度关键词,霾单、县金流、手机购物、父婴时代、大黄鸭等词汇上榜.它们为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作了注脚. 霾单:8.7亿 2013年,是全民开始为雾霾买单的一年.在“千里朦胧,万里尘飘”的形势下,口罩、空气净化器、室内跑步机等预防雾霾的用品成为抢手货.据统计,这一年全国的淘友们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雾霾防护用品上的花费是8.7亿,共买了450万次,其中购买口罩的人比前一年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也多了131%.因此,2013年中国消费年度关键词中,“霾单”最为关注.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标准化》2013,(5):3-3
雾霾很严重,老百姓抱怨了,政府说话了,看来要来一场轰轰烈烈“与天斗,与人斗”的治霾斗争了。但能不能扼制住雾霾,还真的很难说。有人曾将雾霾的真凶追溯到机动车尾气污染,名嘴小崔打个比方说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雾霾的影响只相当于一个居民在自己的小区里放了个屁。此言一出就得到了不少立挺“尾气致霾论”的环保专家们的抨击。  相似文献   

11.
《福建质量管理》2014,(1):44-45
雾霾天已从偶尔侵袭变成常态。“十面霾伏”既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商机。其中,空气净化器成为防霾用品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的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前,大多数中国人只知道雾、沙尘暴,少有人了解霾。短短几年的时间,雾霾席卷了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特别是2013年12月9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对雾霾有了切身的了解,中国人对它不再陌生。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雾霾天气首次纳入。中国雾霾也成为世界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污染物的增加,我国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等部分地区雾、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雾霾天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及生活。本文通过全面分析雾霾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各种污染因素,提出避免和治理雾霾天气的对策建议以便减少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困扰。  相似文献   

14.
经过几番雾霾的连续侵袭,网络上就开始流传了这样一句话:“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这虽然是笑谈,但不断侵袭的雾霾也再次证明:雾霾问题很严重。  相似文献   

15.
<正>冬季是雾霾高发的季节,近几年太原市雾霾频发,日趋严重,而雾霾对人体伤害很大,所以治理雾霾已刻不容缓。"雾"和"霾"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现象。"雾"是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时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自然现象。其实在城市中雾并不多见,钢筋水泥的建筑和沥青硬化的街道并不利于地表水的蒸发,空气相对湿度不足80%,很难形成雾,何况太原地处相对干燥的华北平原,市区纯粹的雾天更是少之又少,而城外农田土壤中的水蒸发较快,很容易使空气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雾霾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雾霾治理正进入新的阶段,目前正是对以往城市雾霾治理举措进行反思、进而为下一阶段提供治理思路的关键节点。在中国城市雾霾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城市政府治霾举措的基本框架,包括污染源源头控制、污染源源强管理、污染源源位优化和增加环境容量等四类举措,并以杭州市为例,梳理回顾了以往治霾举措的分布与特点。最后,给出了源头控制举措分地区适度放缓、源强管理举措继续深入推进、源位优化举措亟待统筹谋划、增加环境容量举措需要加强探索等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雾霾治理的启示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5,(27):243-245
气候要素和大气污染是雾霾产生的主要成因,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雾霾治理成功经验及启示,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提出依法治霾、数据共享、综合控制、联防联控和绿色出行等雾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13,(12):154-154
元至元六年"雾锁大都""都门隐于风霾间"北京地处我国的北方,气候干燥,尤其是冬季漫长,且北距沙漠不过200多公里,很容易出现雾霾天气,史称"霾灾"、"雨霾"、"风霾"、"土雨"等。《北京气象志》、《北京灾害史》、《元史》、《明实录》和《清实录》等史料中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19.
正除了指望风,个人防霾只能靠防霾产品了。可是市面上所见防霾产品到底靠不靠谱呢,这很难说。听商家们宣传一个比一个牛,但他们的产品大都经不起检验。有网友提出这样的质疑:"一戴PM2.5口罩,眼镜片就全模糊了,这说明口罩跟脸不贴合,有漏缝。既然有漏缝,雾霾就能钻进去,这样还怎么防霾呢?"相信不止这一位眼镜人士有如此感受和疑问。事实上,这跟戴不戴眼镜没关系,只是因为戴眼镜,问题被更清晰、更直观地发现罢了。有人说  相似文献   

20.
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我国投入大量的专项治霾资金,与此同时,雾霾治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也被同步提出。文章剖析了雾霾治理审计的六个要素:审计主体、审计目标、审计标准、审计对象、审计支撑以及审计内容,为构建雾霾治理审计理论体系打下基础;同时从雾霾治理审计要素出发,探讨强化雾霾治理审计工作的具体途径,从而达到促进雾霾治理审计工作效率以及提高雾霾治理绩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