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短缺,是困扰企业家的一大难题。于是,许多企业纷纷从外部引进高级人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空降兵”。通用电气引入韦尔奇,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是,从我国企业多年的实践来看,空降兵的引进效果却很不理想。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引进“空降兵”失败的比率超过了90%。  相似文献   

2.
“空降兵”成功着陆四步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洪明  方艳 《人力资源》2007,(6X):51-54
企业发展中,当面临人才瓶颈时,解决的方式不外乎“培养子弟兵”和“外部引进”两种,外部引进的高端人才谓之“空降兵”。现实的情况是,大刀阔斧力排众议引进的“空降兵”进入企业后,很多并未到公司董事会或高层的预期,最终折戟沉沙,无果而终。“空降兵”如何成功软着陆,成为企业高层尤其是HR的挠头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当管理层突然离职造成职位空缺时,是选择通过对外招聘方式给该职位找来一个“空降兵”,还是通过企业内部选拔方式来填补这个空白?无论是通过外部招聘,还是内部提升,人事经理的最终目的都是确定新的部门“掌门人”。让其带领部门为企业创造业绩。  相似文献   

4.
"空降兵"成功着陆四步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洪明  方艳 《人力资源》2007,(12):51-54
企业发展中,当面临人才瓶颈时,解决的方式不外乎“培养子弟兵”和“外部引进”两种,外部引进的高端人才谓之“空降兵”。现实的情况是,大刀阔斧力排众议引进的“空降兵”进入企业后,很多并未达到公司董事会或高层的预期,最终折戟沉沙,无果而终。“空降兵”如何成功软着陆,成为企业高层尤其是HR的挠头事。  相似文献   

5.
"空降"怎么这样难最近常听到一些企业抱怨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就像下山摘桃的猴子,既不种树也不看护,摘完就走;职业经理人都是只做自己职责内的事,从不肯主动担当,连加班都不愿意……职业经理人又称"空降兵",指不是企业内部培育而是从外部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些人通常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在知名企业锤炼多年后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他们或许是遇到了职业天花板,或许是受到其他企业的吸引(包括诱惑)而做了"空降兵"。战场上,"空降兵"天生就是要被包围的,中国的职场"空降兵"也不例外。我国早期的职业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一、 走出去与引进来——沈青看了几期贵刊管理经营栏目的文章后,我作为一个经营者也想谈一些我个人的想法,关于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话题。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大量引进西方的资金、技术、管理及人才,同时把我们的产品、品牌、技术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这是一种经营战略,也是经济走势的必然。现在,很多企业已深刻认识到“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比如,四川省的又一个品牌川菜企业“陈麻婆豆腐”与台湾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把连锁经营开到了台北,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品牌走出了大陆,找到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空降兵”一词,相信人们一定不会陌生。“空降兵”是指企业直接从外部引入的高管人员,他们承担着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重任。空降兵的加入,往往使得一些企业浴火重生,形成新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却看到“空降兵”如中了魔咒一般,像流星雨般纷纷划过天空。  相似文献   

8.
李桦 《企业活力》2002,(1):24-25
当前很多企业进行的组织变革,是采用空降兵“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方式,将组织变革的设计、操作交给“女婿”来完成,而且大多是草率地完成。这种做法的成功率当然微乎其微。那么,如何才能成功进行企业变革呢?  相似文献   

9.
职业经理人“空降兵”,一直以来都是职场的热门话题。这些“空降兵”该如何面对一个新的企业,如何融入这个环境,在员工当中树立起威信,并当好企业的“舵手”……这些问题一直备受企业界人士的关注。宋彬,一位爱写文章、爱画画、爱交朋友、爱说话,性格憨直的东北人。教师出身的他,在北京做了多年人事经理,在不经意间来到河南漯河,负责开发完成7万平方米的家盛世家居商场的开业工作。作为一名典型的“空降兵”职业经理,将他的切身经历和体会,集结成篇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中外管理》2006,(12):10-10
企业需要“杜拉克五问” “杜拉克经典五问”,看起来简单,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回答此五问也是深刻地思考自己、企业、人生的过程。特别是企业家,思考此五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每个企业家都来回答”杜拉克经典五问”,就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什么?企业的方向是什么?就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寒冷,2009年到了。面对金融危机,面对企业裁员,员工该如何为自己的竞争力加分,让老板舍不得你走呢?无论你身在哪一个阶段,都必须时时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在10年后依然是企业抢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空降兵”——曾被视为“企业翻身”、 “扭亏为盈”、 “创造奇迹”的天兵天将。然而,当吴士宏离开TCL;李汉生撤出北大方正;陆强华拉上队伍做了大众电器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黄骁俭从SAP“空降”金蝶再从金蝶重返SAP……这些让各路媒体争相爆炒的“空降神化”也一夜之间变成了“败走麦城”,曾经名噪一时的“空降兵”也随之失去了光彩,辉煌不再。2004年伊始,一定有不少企业又在思量着请来“空降部队”为自己创造奇迹了,面对着以往的战绩,企业难免举棋不定:“空降兵”是否真的可以拯救您的企业?我们很有必要重新翻开历史,找出“空降兵”,失败背后的真正问题!为“空降兵”说句话!  相似文献   

13.
江山 《公司》2004,(5):84-86
“空降兵”为何不能落地 ★“空降兵”能否落地.最重要的是企业有没有建立纯职业化的氛围。 ★企业都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因此,能将企业家的想法和战略不折不扣执行的人也是值得中小企业重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王敏 《质量春秋》2007,(4):44-44
“空降兵”指着陆中国企业的曾有外企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中国企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以后,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这些企业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几乎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而最受企业家青睐的是那些谙熟西方企业运作模式、有着先进管理概念、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空降兵“们。  相似文献   

15.
我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在这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人人都在谈创新。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创新?什么才是真正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有用的创新?一个人,一个企业该如何获得持续创新的动力,该如何增加自己在创新,特别是有价值仓Ⅱ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呢?  相似文献   

16.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 ,任何一个国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 ,自己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资本输出 ,但主要是资本输出 ,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 ,即快速而稳定地“走出去” ,我认为至少有下述十个问题需要讨论 :一、“走出去”的主体是政府 ,还是企业 ?二、“走出去”的主体是国企 ,还是民企 ?三、“走出去”的风险防范来自行政约束还是企业利益约束 ?  四、“走出去”是单纯的市场目标 ,还是多元的目标 ?五、“走出去”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是采取独资 ,还…  相似文献   

17.
在自由、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但作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才“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成长空间、晋升机会等因素的影响下,始终处于不稳定的流动状态中,从而成为企业的过客,正所谓“人往高处走”。影响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就企业而言,如何保持骨干员工的相对稳定,如何保持一定的流动比率而不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重大影响,是员工和企业都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不希望自己亲手建立的大家庭成为大多数员工的旅店。  相似文献   

18.
当华为意识到“让思科畏惧的华为”比“中国的华为”更具备商业的进攻性时,这表明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已到达一个高端层次。虽然对大多数羽翼尚未丰满的中国企业,这个目标目前似乎遥不可及。但华为毕竟是他们的一面旗帜、一座灯塔,引领着他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当麦肯锡的咨询专家为中国企业指明国际化的4种路径时,位于更前端的一个岔路口,被人们忽略了。与那些造价昂贵的高速路相比,这是一条“羊肠小道”,多少有些狭窄,多少有些迂回,但对一些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它是一条通往国际化的助跑道。1948年在英国帝国大学发起成立的国际非盈利性和非官方组织——爱因斯特(IAESTE)的宗旨是为世界各国实用性学科(理工科及商科)的大学生,提供在所在国以外的专业实习、实际工作经验和短期培训的机会;同时,也为跨国公司.科研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获得世界各国优秀人才的机会。爱因斯特项目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个新的思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人才的国际化,未必只有起用高成本的“空降兵”一条路可走,直接引进国外低成本的中低端人才,这对中小企业而言,也许才是一条更现实的出路。自2000年正式在中国启动以来,经过4年多的成功运作,爱因斯特帮助中小企业及高校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国际化的作用,已渐渐被中国的企业和高校认同并接受。  相似文献   

19.
“空降兵”与落地企业的文化交锋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似乎所有的交锋又都是以职业经理人的败局而告终  相似文献   

20.
国企改制期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强 《人力资源》2005,(10):36-37
近年来,国有企业纷纷通过改制,为寻求新的生存道路而不断摸索。在改制过程中,对于企业最基层员工来说,他们的未来充满变数。或留或走,自己的未来将会怎样,谁的心理都没个准数。这时,一份“心理契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