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倾销是WTO允许的世界各国均可采用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反倾销法律已成为WTO成员方贸易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一、加拿大反倾销调查的法律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加拿大积极参与关贸总协定和WTO组织的多边谈判,制订或修改与贸易救济有关的国内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反倾销法律体系。其中,加拿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我国是全球受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加,中国的出口产品业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和产品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地掌握世界贸易的反倾销规则,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策略,通过WTO规则并运用法律武器来应诉反倾销,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国际惯例成为约束与规范企业行为的重要依据。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遵守国际惯例将不仅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与国外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的基础,而且也是规范企业自身行为,充分获得国际市场利益的保证。面对我国即将加入WTO的现实,国外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有关立法值得国内借鉴。发达国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立法趋向1.注重贸易立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是WTO主要成员国的重要做法。有关国家制定了许多反倾销法律。我国也应积极研究有关对策,加强贸易立法,完善反倾销条例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计数模型,从WTO制度和贸易不对称角度分析了1994~2006年间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土耳其、墨西哥、阿根廷和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共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WTO制度和中外贸易不对称关系严重影响着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政策.中国加入WTO显著地增加了国外对中国反倾销调查的数量;中国双边贸易不对称度上升和中外双边贸易量的增加,引起国外对中国反倾销数量增加;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数量增加会显著抑制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行动.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贸易领域,开放贸易与保护贸易始终是一对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反倾销是以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已构成了各国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被频繁地采用,反倾销政策和规则不仅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和法学界激烈争论的话题,更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摩擦和冲突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使用非常频繁.作为新兴贸易大国,中国屡受反倾销之害.反倾销不仅是一场法律战,还是一场会计战.  相似文献   

8.
自1979年欧洲共同体对中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起,以中国为目标的应急性贸易保护措施快速增长,其中反倾销措施比保障措施等其他贸易救济手段更为盛行。20世纪80年代,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终裁措施平均每年6.3起。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增到每年30.3起。世贸组织(WTO)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WTO于1995年成立以来,中国连续11年登上反倾销名单榜首。2005年中国总计遭遇40次额外反倾销,居WTO各成员之最。而跨国公司的反倾销策略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WTO中的竞争规则概述贸易与竞争政策问题是WTO框架下最新议题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事实上,WTO的许多最新议题,包括投资问题、贸易与环境问题、贸易与劳工标准、电子商务、政府采购、贸易便利措施、贸易与发展等等,从这些问题的基本性质上来看,它们均与国际竞争存在密切关系。WTO法律体系中,涉及到竞争问题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WTO所涉及到的有关国际竞争方面的规范主要有《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保障措施协议》等。此外,《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及《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不仅实现了巨额增长,贸易形式也在向多元化发展。但在对外贸易中不可避免的是国际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反倾销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情况,分析当前中国反倾销问题现状以及反倾销问题愈演愈烈的原因,提出应对反倾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宋利芳 《中国审计》2002,(10):42-44
在WTO框架体制下.关税的作用日益削弱,相反,以反倾销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已成为各国维护公平贸易环境、抵制不公平竞争的最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近年来,以欧盟、美国等为代表的许多国家频频发起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诉讼,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市场又屡屡受到海外倾销产品的冲击,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倾销与反倾销危害最大的国家。可以预期,对于加入WTO后的我国来说,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将会面临更多的倾销和反倾销案件。  相似文献   

12.
反倾销是指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一国出门到另一国的产品价格过低,低于正常价值,对进口国的相关行业造成了损害或者威胁,进口国就可以依据本国的反倾销法对此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工具,已经成为被WTO成员国使用频率最高的法律武器之一,反倾销作为WTO允许的法律手段,能在短期内为实施国的相关企业和行业带来较大的利益,所以经常也被用作排挤国外竞争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支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献综述 倾销是一种不合理的贸易行为,会对国际正常的贸易秩序造成损害,许多国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反击,即反倾销。在WTO框架下,反倾销通常是指进口国反倾销调查当局依法对给本国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它是世贸组织允许使用的一种抵制倾销的手段,目的是为了抵制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价格歧视。推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企业频繁遭受外国反倾销,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应该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增强企业应诉积极性,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整顿出口秩序,加大对外反倾销力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看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加强传统的关税壁垒措施越来越受到限制且失去原有的作用,在可选择的、不违背贸易自由化原则的非关税保护手段中,反倾销作为WTO所允许采用的抵制外来不公平竞争的手段之一,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贸易政策和首选的贸易保护工具.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在国际贸易领域,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由于有悖于WTO精神日益受到约束和限制,现在,反倾销被不少国家及企业视作贸易保护和排斥外来竞争者的新手段.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同时也成为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出口贸易面临严重威胁,损失巨大.2005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51起,涉案金额17.9亿美元,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因此积极应对反倾销已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海  黄少援 《企业经济》2004,(12):180-181
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立法层次较低,在实体和程序上均存在不足,中国已经加入WTO,有必要根据WTO的原则,完善反倾销法律制度。应提升立法层次,从实体和程序上完善中国的反倾销法。  相似文献   

18.
反倾销问题引起的思考宋子勤反倾销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西方发达国家在鼓吹贸易自由化、降低进口关税的同时,又在积极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反倾销——这一关贸总协定所允许的法律形式就被用来作为进行贸易保护的武器。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外遭到反倾销...  相似文献   

19.
背景资料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外贸易法律的重要内容。中国关于反倾销的立法最早开始吾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调整和规范倾销和反倾销、补贴和反补贴行为的行政法规,也是我国现行针对反倾销、反补贴的专门立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统计,从1979年我国出口糖精及盐类首次遭到欧盟反倾销以来,截止2001年9月底,共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452起。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受理反倾销案件11起。其中已经作出最终裁定的5起,作出初步裁定的2起,已经立案并正在进行初步调查的4起。11起案件涉及到轻工、钢铁、化工等多个行业。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并正在研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中国外贸出口的迅猛发展,欧美一些国家加大了对我国反倾销的力度,反倾销已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贸易保护手段。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对反倾销的贸易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举证、调查、鉴定的活动。如何应对反倾销,特别是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已成为我国企业界和会计界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