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国有经济作为国家经济体的组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有经济规模的扩大,国有经济效益的下降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管理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面对国有经济发展的不力,各国尝试进行改革。概括而言,有两种改革思路:一是着眼于改变所有制,即所谓的“私有化”或“非国有化”;二是原则上不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出发,论述如何加强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自身建设,并探讨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如何对国有资产营运机构进行监督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李月  柳松 《财会月刊》2007,(10):17-19
本文从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出发,论述如何加强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自身建设,并探讨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如何对国有资产营运机构进行监督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我国将对大多数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国有资产占有和使用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改制后的国有资产多以股权、债权或租赁经营、委托管理等形式存在于改制以后的企业,实现产权明晰、责任到位的目标。原来由主管局、控股公司、集团公司等具体承担的国有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一大批由国有企业改制、改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企业集团,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栋梁。尤其是自治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设立,自治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的设置及自治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成立,确立了我区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推进了政企分开,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探索、试点、推广及完善的路子。中央十五届四次会议确定了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进退战略,并基本明确了进退的领域,各省区也根据区域经济政策和当地的经济结构及比较优势确定进退领域和实施步骤,但关键是怎样解决国有资本进入资金“瓶颈”和退出通道问题,现实情况是想进入却没有实力,想退出又苦于渠道不畅。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机构投资者异军突起,其在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中的积极作用,使之在各国得到广泛推行。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影响存在着异化行为,进而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规范和完善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营运行为越来越规范有效。然而,根据来自各方面的反映,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国有资产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对此,各地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进行查纠,严肃处理违法乱纪的单位和个人。  相似文献   

9.
10.
刘孟飞  吴可 《价值工程》2003,14(6):76-78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其对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由于机构投资者巨大的股票持有量,他们存在参与公司治理的愿望。但因为经济往来关系、法律法规规定、信息处理障碍导致机构投资者并不能有效地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不仅要接受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内部多种形式的监督,而且还要同时接受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监督。由于各种审计主体职责重复、各自为政,在导致审计资源严重浪费的同时,还造成许多国有企业长期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本文从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现行架构出发,对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及其他多种审计主体的分工与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国有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改革,从固定资产核算入手,探讨适合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核算模式。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应该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相似文献   

13.
暂停"扩张运动",警示"海外冒进",淡化"国进民退"。与李荣融大刀阔斧的"开山时代"不同,国资委新掌门王勇更强调谨慎"监管"。不管是"左"一点,还是"右"一点,国资委迄今都没回答好一个问题:国资委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上市公司经营者监督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总体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股东监督、董事会监督、债权监督的各种监督机制对于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和增加公司绩效的有效性。实证结果发现:各种监督机制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从稳健的角度看,不存在对于所有类型公司均发挥作用的完全相同的监督方式。在中国现有经济和法制背景下,大股东的监督相对于其他监督机制来说具有更好的监督效果;独立董事的监督效果仅对国有公司存在一定的显著性,董事持股激励仅对非国有公司是显著的;债权监督效果对于直接代理成本显著存在,而对于间接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姚建斌 《物流科技》2003,26(2):62-64
资本结构不同,企业各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不同,进而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同并产生不同的效率。转轨前财政主导的融资结构导致公司治理结构效率低下。转轨期企业融资开始向金融导向型的市场模式演进。公司制改造给企业融资结构带来极大变化,公司治理效率也有了改善,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完善,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仍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相继发生的安然、世通、施乐等财务舞弊案件,让媒体能否发挥公司治理功能这一主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现有的经验证据来看,媒体通过声誉机制和信息媒介机制,提升了西方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我国对该问题的研究基本处在兴起阶段。本文综述和评析了国外关于媒体与公司治理关系的最新进展,通过建立媒体参与公司治理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为我国学者从事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讨论了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最后从内、外部治理机制两方面分别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认为企业内部需要建立有效履行各个职能的运行机制,同时还需要政府、银行、社会中介和媒体等对外部治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的绩效函数出发,建立股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绩效模型,用以分析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和公司股权制衡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公司股权制衡受到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操纵,表现为控股股东侵占对股权制衡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股权制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绩效,表现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侵占的负向影响。另外,非控股大股东具有与控股股东相互合谋的动机,以实现对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联合侵占。  相似文献   

19.
An 'activism index', combining data on membership of civil associations and societies and the level of activism suggests that, notwith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civil activism in European countries could be a great deal higher than its current level. If higher civic participation is to be achieved, each stakeholder group within local governance can play an 'activation' role in relation to citizens, both as individuals and in relation to th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which represent citizens in their collective activities. In practice, different stakeholder groups play this role in widely differing ways in the contexts of Germany, Spain and the UK. In the future, we can expect the lead role in activating civil society in each country to be taken by different stakeholders, depending on the trust currently placed in them by other stakeholders in the community and by the resources which they command.  相似文献   

20.
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与内部审计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京华 《财会通讯》2008,(2):119-122
近年来一系列公司治理失败案件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的重新审视,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都呼吁增强公司内部治理,公司治理呈现出内部化的趋势。但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以及内部审计在内部治理中扮演何种角色,仍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认为,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在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人员的专业胜任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治理中扮演着“监控者”和“促导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