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对湿地公园保护和公园景观设计也愈发关注.作为相关管理部门,要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中,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展开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现在美学与功能使用的基础上发挥湿地的良好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4.
5.
银川市湿地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在抵御洪涝、改变径流时空分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本身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维系以及为人们提供游憩场所等方面更具有重要作用。但城市的不断拓展,造成了湿地面积缩小,使其失去了生态功能,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钱畅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1):220-220
以湿地公园为例,结合地域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态学原理,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从分区规划、水系规划、种植设计等方面论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打造城市居民的生态休闲之地. 相似文献
7.
8.
正近几年,我国开发和建设湿地公园的项目逐渐增多,"湿地"似乎成了时髦的名词,其中虽不乏成功的案例。但由于我国对湿地及湿地公园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设计理念和认识并不成熟。本文通过剖析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理念,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区域中湿地的设计和保护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水景是构成居住区景观环境空间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现有的水景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总结出居住区生态湿地雨水收集、湿地植物运用、驳岸处理、景观建筑、雕塑小品设计的方法,构建水体循环系统使居住区污水处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提出改善居住区内的水景景观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理论在长株潭城市生态安全研究中的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实验区,其生态安全是指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理论为研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量化研究的手段,对于研究全球或一个较大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很好的可行性思路.但是,我们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进而具体到生态安全时,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长株潭生态安全研究与评价时遇到了困难,如果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这能更真实地反映长株潭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城市交通空间拓展及对个体机动化交通工具的依赖,增加了城市交通拥挤、交通污染与能源消耗,降低了城市交通的运输效率。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决非一项政策、一项措施或一次行动就可以实现的。本文明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城市交通发展政策规划,即通过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控制诱导城市交通空间及方式结构发展,在城市有限道路交通资源条件下,实现城市交通的极大化运输,降低出行对个体机动车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并取得了一定实效。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是46.6%,到2030年将达到65%,城镇将新增3.5亿人口,而水这一最基本的资源如何获得与利用,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文章认为,城市废水开发和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黄壁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即将完工,对今后如何利用好库容资源也提出了考验,为此本文仅就目前黄壁庄水库的水资源现状做一下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九洲江防洪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概念及分类,论述了人工湿地设计规模、工艺类型及分区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的自然景观、地理景观和农业生态旅游景观,但其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分析在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永续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城市人口也随之不断增加和居民出行逐渐频繁,这势必会对我国的城市环境以及城市道路建设提出要求。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城市生活环境差,人均绿化程度低,道路拥挤严重,堵车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出行问题,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等等。这些问题不但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也给政府增加了压力,影响了城市经济化建设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九洲江防洪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概念及分类,论述了人工湿地设计规模、工艺类型及分区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