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其中建筑照明能耗已成为一个国家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建筑照明节能设计的几项措施,对几种经常使用的照明装置进行了简要计算,说明了选择合适的照明装置在节能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其中建筑照明能耗已成为一个国家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建筑照明节能设计的几项措施,对几种经常使用的照明装置进行了简要计算,说明了选择合适的照明装置在节能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建筑行业是一个耗能大户,一方面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为了在建筑物的内部创造一个适合人们生活、生产和开展各类活动的环境,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还将不断地消耗能源。目前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内外节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我国已专门颁布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45%。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20%~25%,正逐步上升到35%。因此建筑节能设计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照明设计的发展,公建、住宅除整体照明、局部照明外,有的还设有装饰性照明或其他辅助性照明,作为建筑能耗第二大项目的照明系统,其节能问题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建筑照明节能对建筑节能、城市照明节能而言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建筑照明节能重要性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应用节能设计与节能设备的策略来实现建筑照明节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城乡现有建筑总面积约40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其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消耗的能量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在现有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高出2~3倍。我国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住房实行商品化之后,无论是住宅的建造数量、速度和质量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普遍得到改善,住宅质量也在逐年提高,目前我国每年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在20亿平方米以上。住宅建设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建筑能耗上,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现在的27.5%以上。在资源紧缺的环境下,大力发展节能型住宅已成为当务之急,不仅能节约能源开支,还能给住户带来许多切实的好处。  相似文献   

7.
办公楼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平 《价值工程》2011,30(8):74-75
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中电气照明是能耗较高的工程。在建筑电气照明工程设计阶段采用一系列节能设计措施,是降低办公建筑照明能耗有效方法之一。电气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工程设计阶段采用优化设计方案、选用节能设备和器材、采用一些合理和先进的照明设备控制方式来降低办公建筑照明工程运行使用中的能耗。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众多并且是一个能耗大国,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5%,而工民建又在建筑能耗占较高的一个比例。现如今,就如何解决环境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显得非常迫切了。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各种各样的工民建筑工程当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的工民建筑行业正一步步向节能化、智能化、科学化发展。笔者主要阐述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一些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能耗大户的建筑耗能已危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见建筑节能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电气节能是建筑节能的一个组成部分,电气节能设计已成为电气设计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2000年商品能源总产量约12亿吨标准煤,届时能源总需求量约24亿吨标准煤,因此,一半能源必须靠节能来实现。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建筑业是耗能大户,从欧美十国资料统计看,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日常使用能耗占总能耗的30~40%,若加上建造能耗,建筑物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50%,我国建筑能耗也大于全国总能耗的30%,因此,节能潜力巨大。在寒冷地区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开展建筑节能活动,从建筑产品全寿命周期费用角度降低采暖费用、节约能源,无疑是对这种现代化方法在建筑领域中的一种有益尝试,而且通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郑西斌 《大众标准化》2023,(20):162-164
随着全球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商业建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商业建筑的能耗占据了全球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比最高。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节能措施,其中基于BIM技术的节能设计和管理成为了一种新兴趋势。BIM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建模的全过程管理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各个阶段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BIM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对建筑能耗进行精确分析和优化。因此,基于BIM技术的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旨在探讨基于BIM技术的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通过对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和建模,提出一系列节能措施,并利用BIM技术对节能措施进行仿真模拟和评估。研究结果将为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但是能源日益缺乏,节能问题被提上议程。由于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能耗所占总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空调能耗又占了建筑能耗的大部分。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要求中央空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范围地降低空调能耗。本文通过描述我国建筑能耗和中央能耗的发展现状,结合中央空调构造和工作原理,提出有效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影响因素复杂的工程,如何将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合理应用到工程设计中,做到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节约投资、减少能耗、使用管理方便,是广大电气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根据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结合实际案例,从供配电系统节能、照明节能、设备节能三个角度,阐述对应的建筑电气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建筑体系在不断发展,智能建筑照明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在拓宽,而电气照明能耗是重要的基准点,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低碳设计、绿化设计为研究点,逐渐提升建筑照明节能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文章将以智能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形式为研究点,按照固定设计形式对其进行优化分析,以满足照明节能控制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建筑结构节能的设计与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产业是重要的第二产业,在我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管理办法、标准规范、技术规定不断颁布,建筑节能全面推进,但具体的节能状况却令人担忧。据相关研究调查,建筑能耗已占整个社会能耗比例的30%~40%。因此,加快我国建筑节能的步伐,提高建筑节能的水平已迫在眉睫。就此,文章简述了建筑中一些常见结构的节能设计与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袁开海 《民营科技》2012,(12):287-287
在人类社会文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仍然是不可再生资源,因而节约能源问题应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应当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问题.据统计,在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0%,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可能不断增长.因而建筑节能(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室内配套设施的节能、运行管理的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三大组成部分,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8%以上,北方地区达到了30%-32%。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建筑节  相似文献   

18.
能源资源紧缺是我国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在我国,由于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6.7%,位居能耗首位,因此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近几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但能源开发和供应的增长率却不到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战略,国家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进行节能。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较大.目前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建筑节能势在必行。中央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比例达到65%左右)。也就必然成为了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为此国家制定了采暖、空调能耗应节约50%的目标。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等环节。下面就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建筑节能是21世纪建筑的发展趋势,推进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牵涉到国家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情。目前我国建筑能源的浪费很严重,无论是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用电设备,都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而电气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电气节能。文章分析了现代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从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用电设备等方面讨论了节能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