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新常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业和创新提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创业创新是新常态背景下发展思路的转变,剖析创业创新的内涵,明确新形势下国家就业政策的新导向,树立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调速换挡"背景下下,中国经济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量增质更优,创新被寄予厚望望,创业被赋予使命。"互联网+"、创客、中国制造2025、草根创新、"众创空间"…………这些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呈现出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亮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在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4.
林云 《中国就业》2016,(4):34-35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创业新特点,去年以来,山东省菏泽市人社局以全民创业创新为主线,以"三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载体,科学施策、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积极打造大众创业新引擎。创业,已成为菏泽青年的第一选择。政府"驱动"创业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深入发动,市委、市政府召开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向全市发出全民创业创新"动员令",吹响了"全民创业"的"冲锋号"。动员会以来,市政府连续7次召开全民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安  相似文献   

5.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有之意。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余婧 《管理观察》2015,(10):85-87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小,再加上大学毕业生规模激增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面对"就业难",创业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方向,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近两年来,"双创"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引擎和驱动力,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和发展。山西省大同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在互联网和去产能化的市场及政策背景下,创新和转型,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创业和就业成为保障民生的根本。本文在大同市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近三年来的创新、创业服务及平台运营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该市创新、创业环境及群体需求和特点,立足国内形势及大同市战略发展布局,就以创客实训营为抓手阶段性开展创新、创业各项工作,助力城市经济发展提出建议。文章极具参考价值,尤其对创业培训和孵化工作有很好启发。本刊进行节选刊载。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25):262-265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家提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使高校创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包含培养正确创业动机、鼓励创新创业、突出社会责任认知三方面,据此提出高校创业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江涛涛  王文华 《财会通讯》2021,(21):173-176
传统商科教育已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等特点,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典型特征的新文科建设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孕育而生.新文科建设是数字化经济时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需求和新呼唤,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的一种继承和升华,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要构建双循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教师通过"科研引领—教学熏陶—实训指导—实践升华"的循环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商业伦理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循环,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本科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积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数智化商科实训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速度不再是衡量经济发展好坏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发展质量,创新创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创新创业服务可以通过吸收聚集稠密的经济能量,推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达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创新创业服务链,发现当前我国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链条不完整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创新创业服务产业集聚、推进生态服务链条向前端与后端延伸等手段,来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12):205-20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作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金德发展。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平台,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升级改造大学生科技园和创业园,形成立体式的"众创空间";加强创新创业的辅导队伍建设;联动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展创新创业联盟;建成互联网+的科技型孵化器;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正在迎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时期,人们称之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30多年平均10%以上增速下降到6%至8%。在这样的"新常态"下,房地产走过了单边上涨的十几年,在2014年迎来了新一波的回调。而同以往数次调整不同的是,此次调整是在未受政策干扰下单纯的市场行为。那么,"新常态"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还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和趋势?房地产转型和升级的机遇在哪里?尽管创新早已成为业内共识,但如何创新才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8,(12):43-44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引擎,但是对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制度条件却缺乏应有的关注。为此,首先对我国创新创业的企业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创新创业的企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创新创业的企业制度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动局面的主要载体,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刻不容缓。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探讨了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时下,"新常态"正在成为讨论中国经济增长的热词。然而,何谓经济的"新常态"还不甚清晰。为了界定本文讨论的内涵,也为了给大家的讨论提供一个靶子,本文拟在给出"新常态"定义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作出描述,并进而对新常态下的政策取向给出一些建议。何谓经济的"新常态"从字面上理解,所谓经济的"常态"应该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常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和大逻辑,谋划和做好人社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和严格遵循这个大逻辑。在新常态下,滨州市人社局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到了更重要、更突出的位置,2015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重点实现"七个新突破"。一是突出"三项计划",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上有新突破。着力抓好"农民工三项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农民工在职业培训、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7.
自2014年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如今"新常态"已成为社会上耳熟能详的词汇。在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趋于平稳发展的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行业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如何在新常态下平稳快速的发展成为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合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以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是新常态下国家建设及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创业型企业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性,而维持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创业之初,应该如何进行财务管理,文章结合初创企业普遍具有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8,(7):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从媒体曝光的"就业形势严峻"到"最难就业季"再到"更难就业季",这种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就业形势,促使我们国家把解决就业的措施转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着实是一项明智之举,然而由于中国的创业教育"先天不足"起步晚,后天"营养不良"发展畸形,导致存在问题很多,亟需完善。本文从政府、学校、社会及其他相关方向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目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方兴未艾。然而,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主要侧重于技术层面,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创业群体法律意识、社会责任的培育。尤其是作为中坚力量的工科大学生,在对其开展创业教育时存在明显的创业法律教育意识性缺位、针对性薄弱及功利性浓厚等问题。因此,在高校逐渐完善法律课程体系、建立咨询模拟机构、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是维护工科大学生创业群体合法权益,营造和谐创业氛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