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工程机械产业属于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兴衰影响到国家"硬实力"强弱。温家宝总理2009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落实自主研发重大装备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着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在金融危机中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表明了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骨干装备业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信息文摘     
曾培炎对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出6点要求国务院务近日在大连召开的振兴装备制造业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提出6点要求,一是建立有利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新体制、新机制,加快国有装备制造企业改革、改组、改造;二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吸引培养研发人才,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开发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是调整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力争在优势产品、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精尖加工能力上取得突破;四是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装备制造业;五是完善市场体系,促进产销衔接,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良好环境;六是把发展重大技术装备作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精神,近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为此,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就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税收政策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先进适用装备的重大任务。振兴装备制造业,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基础,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技术进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将决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集约化  相似文献   

5.
《会计之友》2007,(7):84
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精神,近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为此,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就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税收政策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赵德海  王锋军 《物流科技》2007,30(4):123-127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东北振兴的重点,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和自身特点所致,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了东北振兴的进程.本文从分析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产值变动和劳动力变动着手,对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和障碍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沈生  李辉 《企业研究》2004,(6S):68-70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先进适用装备的重大任务。振兴装备制造业,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是工业大省,工业是辽宁省经济的主导产业,作为工业经济主体的制造业无疑是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形势下,辽宁省提出了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口号,可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进一步增强辽宁省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将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物流》2006,(4):3
七月初,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在听取“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情况汇报”时,韩正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嵴持“两个优先”产业发展方针、在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把优先发展现代制造业、火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抓手,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以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主线,上海要为国家实现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国宝委员:我国装备制造业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居世界第4位。我国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经验应认真总结。一是立足国内市场,以重大工程为依托,突出发展重点。二是着力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三  相似文献   

11.
6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发布之后,振兴装备制造业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个口号,有了《若干意见》之后,相关部门将会在短时间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装备制造业实实在在的强化政策支持的大幕在徐徐拉开。  相似文献   

12.
今企 《企业世界》2006,(10):47-47
日前,国务院在陕西西安召开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会上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提出,16个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都是各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所急需的,必须尽快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如何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前不久,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副谜书长、新闻发言人曹玉书。曹副秘书长说,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即人均GDP到2010年比2000年翻一番,关键就是科学发展。“十一五”期间需要转变发展或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优化产业结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大力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一国综合实力的标志,是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我们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是装备制造业仍然是中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亦是如此。当今世界,装备制造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仍然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利器,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或国家硬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振兴中国就必须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发达国家如今"再工业化"的背景下,这种要求就更为紧迫。早在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上,我国机械制造业就喊出了"让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响亮口号,并作为全行业的共同理想与不懈追求。此后,人们又进一步将之丰富完善为"让中国装备装备中国走向世界"。为此,一大批装备制造企业及其企业家和广大制造业的员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机械制造工业的规模总量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科技》2007,(4):72-72
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今年初,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更是将“装备大国”走向“装备强国”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由于装备制造业工艺复杂、技术集成、成套要求高等特点,高速车轮装备研制项目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其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使得研制项目在质量控制中呈现出混沌现象,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管理思路,必将对研制项目最终质量目标造成影响。本文试图通过高速车轮装备研制项目中质量控制的实例分析,对大型复杂研制项目中出现的混沌现象提供有益的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分析了大连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中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有针对性地分别从政府及环境、配套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推进大连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对策建议.对于提升大连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从而使大连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核心地位与龙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会计之友》2007,(3S):84-84
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情神,近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为此,财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税收政策相关问题接受了记的采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陈贵棠 《公司》2001,(8):13-15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托重点技术改造重大工程项目,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推进机电一体化;为各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这是党中央赋予装备制造业的重托和希望,也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确保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的一个特殊而又重大的历史命题。因此,必须大力振兴和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推进技术装备的优化升级,坚定地依靠中国装备来装备中国。 科技实力的强弱和技术装备的优良先进与否,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实力、综合国力强弱的基础。我国的技术装备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不仅推进了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技术创新是关键,本文主要从技术引进和创新分析角度切入,通过对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