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魏晓红 《活力》2022,(4):49-5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对文化育人的重视,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后,着重分析了融入的意义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家申 《西部财会》2014,(10):43-46
珠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珠算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大中专院校应借助财政、教育、人社保障部门,普及珠算教学和培养师资,发挥珠算课程在育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贾月  黄欣 《河北企业》2023,(12):144-148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文化的品位和层次,为企业发展注入灵魂。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认知模糊化、单一化、抽象化,等级分明和官僚主义文化,组织活力不足,因循守旧、盲目排外、固步自封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思想,如“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理念,“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民族文化基因,“贵和尚中”“亲仁善邻”的社会心理,“讲信修睦”的新时代传承等。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身处新时代,履行新使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创新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探索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新路径,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立足职教特色,分类施策,切实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探索立德树人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4,(10):80-84
现代组织文化实施的本质在于将组织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相契合,使现代组织文化融入员工绩效层面,这也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赋予了新的职能。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促进组织文化落地这一主题分析了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员工行为,工作绩效的内在逻辑框架,提出了基于员工绩效提升的CHCP模型,并跨层次地对此模型的应用策略展开了深入探究,构建与组织文化相互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寻求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文化的价值空间,并系统性提出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引入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实践中成效甚微的原因之一是它没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联系起来,挖掘儒家文化在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方面的内容,总结批判继承这些思想与经验,发挥它们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甄别、人才配置、绩效管理、培训开发、组织文化中的作用,必将对中国特色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王蒙 《企业导报》2014,(19):196+155-196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古国历时千年所沉淀下的精华,将中华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当中,不仅能极大地丰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形体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必修课,探索研究该课程的改革发展,应以新时代弘扬的文化自信为动力,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科学有序地融进形体教学与实践内容中。文章将喜剧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精神科学地融入教学与实践创作中,为形体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竞争时代,优秀的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组织文化渗透并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亦已成为塑造并深化组织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探究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李楠 《数据》2023,(2):218-219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融入内容;发挥思政课主渠道,提升融入实效;运用网络媒体平台,拓宽融入渠道。  相似文献   

11.
孙玫春 《数据》2023,(1):219-220
“双减”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初中德育课程教学中被赋予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初中德育课程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更加专业的教研活动,丰富农村初中德育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本文对“双减”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初中德育融合的制约因素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初中德育课教学的策略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农村初中德育课程提供多样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德育课程的创新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2.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文化是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及基层民众,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广大人民实践得出的宝藏。传统家训文化中包涵着人民的意志和期望,有着历史和时代的结合,是中华民族重要精神财富,对于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开展提供了教育资源。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时应发掘出地域家训的意义和优点,了解将优秀家训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探讨传统家训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家庭教养、社会责任感、职业品德、积极向上的个人魅力,从而影响社会,营造优秀的社会风气。高校在牢记高校核心价值观课教育使命的情况下,融入传统家训文化,对于提高高校核心价值观课教学效果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应充分重视文学理论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在德育文化理念指导下,将高校德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学理论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德育文化理念在文学理论课程中的渗透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德育文化思想和德育文化在文学理论课程中实施紧迫性为主要依据,首先分析了德行高尚、学识广博、关爱学生、明确基本职责、平等公正,其次探究了教师缺少文学理论人文性质意识、教师政治素养意识缺失,最后从德育文化,树人先正己;挖掘教材,渗透德育知识;文化育人,提升教学质量;树立"四爱四情"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提升文学理论课程质量;激活第二课堂,渗透德育知识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设的必然要求。让新时代的孩子们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对于其人生成长更是大有助益。文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学生的成才之基、力量之源,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理想与信念,有助于激励青年学生向上向善,塑造理想品格。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精华融入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根、魂,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并具有强大的科学价值。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发扬千年积累的道德、智慧价值,也是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主要内涵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强大依托;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深厚根基;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风建设提供内在保障。在治国理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供有益启示;同时在道德建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其提供有益启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华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业景观,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中华老字号既是传统企业品牌的延续,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承传和人类优秀精神财富的积淀。中华老字号的消失不只是一种品牌的消亡,更是人类优秀物质财富和文化精神的巨大浪费,因此,保护中华老字号对中华传统品牌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延展以及中国当代企业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践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脚点,发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12):169-170
"家"是中国人血液中的一部分,"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及现实应用意义。本文试图将中国传统"家"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与管理中,以期解决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实际问题,在有效传承创新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