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意味着外部审计取代内部审计,因为,外包后的内部审计仅仅是改变了内部审计的主体,它在审计的内容和目的、服务对象、审计时间、审计程序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等方面和外部审计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浅谈内部审计外包与外部审计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意味着外部审计取代内部审计,因为,外包后的内部审计仅仅是改变了内部审计的主体,它在审计的内容和目的、服务对象、审计时间、审计程序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等方面和外部审计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和结果。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审计抽样是现代审计的基石,而审计抽样显然离不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更离不开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不仅直接关系到审计抽样的范围,而且关系到CPA如何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它既是CPA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计划的客观要求,也是CPA评估审计风险,制订和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4.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对任期经济责任人审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高任人应员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判断失误,发表了与事实真相不相符合的审计评价或结论,造成被审人和与之有关方面的损失,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损失责任的可能性。 任期经罚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非自身能控制的因素,它不但增加了审计风险,而且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效果。内部因素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靠自身的作用能够控制的因素,内部因…  相似文献   

5.
(引言)在过去十年里,控制模型一直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有效控制系统风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风险基础审计引入了控制模型,对审计的风险进行测量、控制,这种审计模式成为了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一直以来,审计人员都把精力集中在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通过制定审计计划,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作出评价,向管理层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目标,而不是以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作为审计的目标。因而审…  相似文献   

6.
我国事业单位审计分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具有较强针对性;外部审计又分为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具有较广的覆盖范围。内部审计就是通过监督、分析以及建议等方式,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与内部管理,为开展各种业务活动保驾护航。目前,事业单位大多是以账项为基础的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方法缺乏科学性,如何以内部审计为抓手,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是我国事业单位进行风险控制的热点问题。鉴于此,本文重点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根本目标.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外部审计依赖于内部控制.对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外部审计是一种风险监督机制.基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审计之间的密切联系,笔者构建了由经营者、所有者、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组成的企业风险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概述。战略系统审计方法(SSA)是一种强调通过全面分析评价企业的战略系统风险,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业绩审计的模式,是对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的革新,也称风险战略系统审计。战略系统审计模式并不局限于对被审计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而是通过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从源头上通过被审计企业的动态系统,以及可能威胁到企业的战略及其选择的策略实现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审视。在SSA下,控制被分为管理控制(战略控制、高层控制)和过程控制(一般控制、员工控制),其审计风险模式上也发生变革,没有单独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变成战略风险和过程风险,战略风险和过程风险的评估是非常难的,很多涉及到非财务方面,因为它的观点的“财务与非财务是紧密相关的”或者是“非财务决定财务”,这对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师必须是行业专家,而且是市场专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将财务报表审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但是对历史信息的鉴证,而且是前景信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风险导型内部审计是以对整个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改善作为最终目标的一种审计理念.它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以防控风险为目标引导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所谓"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就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本文拟就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估企业风险,促进企业信息沟通,监督企业活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对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鸣 《广西审计》2003,(6):58-59
引言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单位内部设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通过对企业单位内部的各种业务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其中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其目的在于健全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和舞弊现象等不良现象也浮出水面,国内外会计丑闻频频曝光,如黎明股份、银广夏和安达信等外部审计失败案件。与此同时也就引出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问题,实际上内部审计风险也在日益增加。为了增强风险意识,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我们需要…  相似文献   

14.
辛旭  郝晓雁 《四川会计》2003,(10):39-40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发表了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报告,并导致必须承担审计责任的可能性。其与国家审计风险、社会审计风险一样,也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可控性及可转嫁性等特征。内审风险内容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其风险绝不会控制到零的程度。但是,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可以采取以下八项对策防范和化解内部审计风险。对策一:树立风险意识,合理评估风险水平所谓风险意识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它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如何进行,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内审人员应充分认识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审计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与内容的效益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的一个职能机构,一方面,它是在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审计工作受到领导意图的制约;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自身的物质利益与本单位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会受本单位物质利益的影响。所以,内部审计要与外部审计一样保持其独立性是不可能的,必然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固有风险。内部审计的基本目的是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手段是通过事前的预测、决策、控制,防止决策的失误。但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实质上很难真正参与企业决策,有的领导甚至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种“摆设”。内部审计以效益为中心的同时难免对其他方面有所疏忽,这也造成了内部审计的固有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以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对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此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的一种审计模式。它以审计风险为出发点,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的程度、状况,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使审计资源向高审计风险领域倾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风险的评估最为重要。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中,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而且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审计风险的构成1.按审计人员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造成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一般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社会背景、法律和法规等外部环境。这类因素所产生的风险是审计人员不能控制的称为不可控风险。内部因素是指审计人员本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这类因素可经审计人员自身努力、提高责任心和加强职业修养来加以控制和防范。它所产生的风险称为可控风险。  相似文献   

18.
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企业风险的评估来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并评价和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企业风险为导向,扩大了审计的范围,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从被动承受审计风险转变为  相似文献   

19.
以内部审计外部化为背景,在对国内外内部审计外包相关评述、工程项目审计质量控制模型回顾和实施调研的基础上,以风险导向为基础,基于价值增值视角和现代内部审计理念,结合医院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为切入点,以风险识别为起点,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进而制定审计标准,建立外包审计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和工程项目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风险管控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风险管控缺陷提出整改意见,提升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业务管理水平,加强审计监督,发挥审计职能,提升审计质量,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20.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荣 《会计之友》2008,(10):66-67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