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数字矿山建设的煤炭物流管理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矿山建设给矿山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数字矿山建设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在数字矿山建设中没有树立煤炭物流管理的理念。针对这一情况,以露天煤矿为例,对煤炭物流特点、存在问题及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将物流管理纳入数字矿山建设体系的思想,论述了数字矿山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物流问题,特别指出废弃物流与生产物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刘家祥 《价值工程》2014,(10):203-205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高速发展的煤炭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压力。"数字矿山"已为矿山高级决策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密切关注并开始提到议事日程。本文根据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信息技术在矿山企业的应用现状并结合近年来的实践,对"数字矿山"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现阶段我国"数字矿山"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内涵、构成以及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数字矿山”基本框架及其构建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数字矿山产生的背景,介绍了目前国内的几种数字矿山架构,并评价了他们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还重点阐述了在构建DM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技术、存在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目前矿山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矿山测量等学科问题,分析了在"数字地球"时代,研究建立"数字矿山"和"数字矿区"对矿山测量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当前矿山测量界所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指出"数字矿山"与"数字矿区"的建立将会使矿山测量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浅议煤炭企业的数字矿山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矿山是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矿山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数据基础。数字矿山建设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化解高危行业风险的根本途径。文章在解读数字矿山的定义及原理的基础上,以中国神华集团为例,阐述了煤炭企业进行数字矿山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探讨了矿山安全管理新模式。首先介绍了矿山事故的严重性和预防管理的重要性,然后详细分析了露天金属矿事故的特性,不同类型的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失。接着构建了一个基于数字孪生的露天金属矿事故安全管理模型,该模型可以实现对矿山的实时监控、预测和预警,从而提高矿山的安全性和效率。最后,通过建立质量屋,确定了模型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应用等。  相似文献   

7.
国内的技术实现背景方面阐述了"煤矿机电设备可视化管理平台"的概念,并以基于GIS的煤矿机电设备可视化管理平台为例,分析和介绍了当前基于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数字矿山建设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21):205-206
从贵州省数字化矿山建设目标、建设步骤及数字矿山应用系统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使贵州省矿业企业向数字化矿山进行转型,提高矿山生产效率、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推行的"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实行,以矿山监测安装系统为依据,建设矿山六大体系应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实施,满足当前矿山供需发展平衡,建造矿山综合治理平台,最终实现六大系统相辅相成的建设体系,顺应了矿山生产管理模式与生产配套调度相结合的需求,并列入国家矿山数字资源调度规划当中。笔者对当前我国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推行六大系统建设工作探讨,并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矿山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利用计算机科学、矿山地质和图形学等多学科多种技术,对矿山开采前期和采矿等多个环节,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对矿井生产进行虚拟现实模拟,以实现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是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必由之路,而建立指导矿井生产的各类三维图形则是基础环节。在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中,如能构建三维图形库具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为企业培养综合素质强,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数字矿山在松湖铁矿的应用与设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对于矿山资源的开采力度逐渐加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危机矿山的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危机矿山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项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才能够有效保障危机矿山资源开采的有效性,而三维数字矿床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是目前危机矿山资源找矿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本文就对三维数字矿床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进行了实践研究,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字校园"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学校科学化教学、管理和决策的先进工具,是GIS技术在校园空间的综合应用。文章从当前"数字校园"的需求出发,总结吸收当前"数字校园"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的方法,研究了构建"数字校园"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数据的构建思路、平台的设计目标以及平台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4.
矫桂娥  张嗣萍 《价值工程》2012,(27):219-221
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在"工学"学科门类下增加了"交叉类",其包含"数字媒体专业",代替了原来的"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影视艺术技术"、"数字游戏设计"4个专业,符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目标,体现了数字媒体的复合型、交叉性。结合我校建立的数字媒体实践平台,本文主要介绍多学科的建设、多学科实践平台的构建、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28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煤炭工业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现场会在冀中能源召开,全国50余家煤炭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就"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进行了探讨。"我们通过绿色生态综合技术的应用,每年可以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44万吨,消灭矸石180万吨,日处理污水16万立方米以上,年节电1865万千瓦时。用数字证明,煤矿不污染或低污染,照样能高效生产。"冀中能源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刘建功典型经验介绍的话音刚落,会场立刻响起了雷鸣般掌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炭工业正处于一个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积极推进煤炭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工程,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保障国家能源稳定供应。冀中能源通过集成创新,把一批低碳生态矿山支撑技术嵌入生产过程中,创新了矿井的设计理念,形成了生态矿山运行机制,达到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资源,以最小的末端治理还原和再造矿区生态环境的目标,使矿山工程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引领了现代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12):222-224
通过到煤矿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在调研、统计、分析、提炼矿山机电技术员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许云丽  黄瑶  刘雁 《价值工程》2012,31(5):236-237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两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目前两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浪费学时,且易使学生思维混乱。基于"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主体思路,并对相关具体内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矿山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受到的不利因素较多,矿井生产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直接威胁着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那么如何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对矿井开采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有效地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数字测图技术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型产物,随着在电子全站仪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地形图的成图方式逐渐向着数字测绘方面发展,为煤矿井下测量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矿山井下测量效率,有效地确保了矿山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雄安新区提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首创"数字孪生城市"概念。论述了其技术背景、构建逻辑和概念框架,提出数字孪生城市以城市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认知基础,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实现手段,通过构建实体城市与数字城市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系统,能够将城市系统的"隐秩序"显性化,更好地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的自组织规律。它不是智慧城市的N.0版本,而是数字时代城市实践的全新探索(1.0版),是雄安新区探索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重庆境内矿山开采现状,对境内矿山开采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矿山地质环境指标确定权值,运用灰色聚类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地质环境评价模型。针对重庆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防治对策。最后,基于地质环境保护理念,结合重庆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境内矿产资源开发新模式。通过对重庆境内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