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余玮 《现代管理科学》2010,(5):98-99,115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通过控股母公司张裕集团,管理人员实现对上市公司“张裕股份”的管理层收购。在对“张裕”的MBO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市场对管理层收购事件反应是积极的。但是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转让机制,转让价格的确定缺乏市场监督,管理层收购存在定价过低的现象。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实施环境,在管理层收购定价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市场性约束。  相似文献   

2.
赵颖 《企业导报》2010,(2):61-62
管理层收购(MBO)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欧美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得到应用。其运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有待规范和完善的地方,其中收购的定价公允性问题是最具争议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理念被引入我国是在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而且一度被认为是解决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灵丹妙药。然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管理层收购在探索过程中也产生了极大的争议。问题集中表现在内部人控制引发估价偏低、收购程序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管理层收购进行分析研究,希望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发展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海企业家》2005,(1):45-46
在媒体上已吵得沸沸扬扬的“郎顾案”争论的焦点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其中,国有企业股权转移如何定价和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此,国资委的一位相关人士就此案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可以将公司发展和管理层利益紧密联系,起到激励管理层积极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凝聚力、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等作用。但我国企业在MBO应用过程中还在定价、融资渠道、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从完善定价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和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将有助于MBO实践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是一种特殊兼并形式和重要资本运作手段,对于建立国有企业退出机制、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有重大意义,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有资产战略布局中将发挥一定作用。文章分析中国公司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在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就管理层收购中的资产定价及融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收购必须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主持下,按照市场化的规则进行;如果收购过程本身处于管理层的主导之下,许多问题很难避免。本文论述了进行管理层收购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关系,然后提出了管理层收购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后指出了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风险。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缺失与不足始终影响着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发展,而管理层收购作为企业产权改革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问题。文章从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制度演进、专用性投资理论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管理层收购对解决经营者激励问题的意义所在,指出应辩证看待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特殊的并购方式,在中国掀起浪潮。本文在介绍管理层收购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总结了管理层收购在优化产权结构、降低代理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实行管理层收购的原因和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归纳出管理层收购目前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如定价风险、融资风险等,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各自的解决办法。在解决定价风险、寻找合理定价方法中,作者认为“贴现现金流量法”是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论管理层收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企业制度的创新,在我国企业改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从财务与会计的角度,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问题、定价依据问题和管理层收购后业绩变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国有企业产权改制的浪潮中,管理层收购(MBO)模式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引入模式之一。文章分析了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及现实状况,并探究其在国有企业产权改制中深层次的问题所在,进而阐述管理层收购在国有企业产权改制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国有股比重过大使国有企业管理层法定应负责任与其能负责任极不对称。国有股减持成为我国国企改革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主要几种定价模式进行分析之后,从公司内部管理层收购(MBO)角度提出了国有股减持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管理层收购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以及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立管理层收购的风险防范措施与企业管理层收购后的运行监管。  相似文献   

14.
管理者收购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者收购(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股权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杠杆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人们期待用管理层收购这一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所有者长期缺位的问题。然而实行管理层收购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其中职工安置最为突出,问题最多,解决起来也最为棘手。本文就管理者收购中职工安置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不仅是对传统企业理论的一种突破,同时也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创新。加强管理层收购行为中优势和风险的理论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持有一部分股份,也就是MBO(管理层收购),是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甚至有人断言2003年为MBO年。然而,前不久,财政部在给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中说,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做决定。日前,财政部有关人士已明确表示,暂停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审批工作。MBO赞成者如是说对于未来个人能否购买国有股权,李荣融在6月上旬作出肯定回答,并认为时间不会太久。他续称,现在个人受让国有股权很多地方已经在进行,只是问题出在不规范上,规范后就不怕乱也不会乱。在我国,一般认为,MBO主要用于解决"红帽子"民营企业的产权虚置和传统公有制企业的转型。据了解,在财政部暂停审批之前,我国有许多大型国有企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 我国管理层收购是前些年才出现,前两年一度很热.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股减持、提高公司治理结构效率的一种方式,为国有企业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以及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中逐步退出提供了一条途径.近些年来,国内先后有TCL、四通集团、胜利股份,美的股份、宇通客车等上市公司先期实施MBO改造,而已实施或变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非上市国有或集体企业则是更多.  相似文献   

18.
张祉姝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78-78,81
管理层收购有助于加快我国企业改革的步伐,完善我国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我国的管理层收购相对于欧美等国相比还有些许不足,文章便从分析管理层收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完善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唐新刚  杨红 《企业研究》2006,(11):34-35
一、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及定价现状 中国的管理层收购起步较晚,是在中国渐进式转型的产权改革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并且是在缺失了很多市场的环境中进行的。正因为如此,使得中国的管理层收购具有价值创造和财富转移的双重特点。中国的管理层收购可以以2003年为界,此前的收购多表现为管理层通过设立新公司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之后的收购则多以管理层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母公司的股权从而达到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目的,更有第一大股东出让股权而使管理层控股的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大股东禅让式”管理层收购,这些表现在“后MBO时代”的隐性MBO常被称为“曲线MBO”。这一收购方式的出现,和我国财政部自2003年4月开始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出台了一系列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有关的法规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最终目标是实现产权的清晰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而国有企业要进行产权改革,往往要借助企业资本运营,如并购、管理层收购、股份制改造等。通过管理层收购(MBO),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利用借贷资本购买本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