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燕娥  张玲  童彦 《价值工程》2012,31(5):109-110
针对珠江源风景区及周边乡村的现状,根据旅游循环经济和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循环利用和保护并重的理念,分析了在珠江源周边的二道沟村、青山村、刘麦地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提出基于循环经济三原则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以促进珠江源风景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周边乡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2.
林茜  魏薇 《东方企业文化》2014,(22):205+213
国家对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非常重视,乡村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热点。本文定位老年人群体为目标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既提供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又丰富了老年人群体的消费市场。通过对老年人群体乡村旅游市场及产品的开发研究,为乡村旅游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指明了新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暴海波 《活力》2011,(2):49-49
乡村旅游的定义是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在法国,这种与乡村紧密结合的旅游被称为“生态旅游”或“可持续性旅游”。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收益相对较低的村屯,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镇企业》2014,(10):78-83
杜氏旅游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主经营“乡村生态旅游”,自1997年起,在六工镇十三户村承包荒地的基础上开展旅游业、养殖业,从零起步,历尽艰辛,逐步发展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的新疆乡村旅游龙头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杜氏旅游己发展成为新疆乡村旅游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重庆市黔江区乡村旅游为考察对象,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旅游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地方政府抓旅游大区建设,把城乡一体化统筹布局,整合各种政治社会资源.建议植入民俗因子,强化社会民众参与,在乡村旅游高质量的旅游景区,把建筑等物态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富民兴旅.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是对传统乡村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使乡村、社区、景区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平衡状态。本文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整合"的原则,构建了三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并以滕头村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起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目标的需求。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以区域融入为视角,阐述乡村旅游单点发展的利弊与区域联动差异化发展的优势,通过研究厦门市翔安区溪美村现状环境优势条件,结合区域旅游规划发展建设生态旅游产业,打造望山而作、栖水而居的诗意溪美。  相似文献   

8.
胡丽丽 《现代企业》2017,(11):25-26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乡村田园风光、乡土人情为特色的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近年来,受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影响,旅游业和电子商务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陕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优势显突,但由于陕南地区受到旅游资本的限制,导致其旅游资源未能形成规模开发态势,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基于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针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及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生态旅游产业投资巨大、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模式陈旧、融资效率低下,生态旅游融资难的问题;并通过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融资方式现状研究,运用PPP融资模式、BOT融资模式等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找出适合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的融资渠道,以解决融资难题,促进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铜仁市旅游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前提下,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分析,并建议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构建铜仁市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通讯员/周广莹)近年来,蓬莱市不断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在原来北部"仙、阁、海"的基础上,在中部发展"酒、湖、马",在南部打造"山、林、泉",形成城乡互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依托特有的葡萄与葡萄酒和旅游两大优势产业,注重挖掘各村优美景观、民俗文化、优势产业等资源,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档次高、带动强的乡村旅游项目,推进传统农产品向休闲商品、农业园区向休闲景区转变,重点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如今,蓬莱市乡村旅游发展与"蓬莱美丽乡村"建设同规划、同部署,目前蓬莱已多次邀请旅游规划专家走进乡村,考察乡村旅游资源,编制了《蓬莱市木兰风情丘山片区生态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蓬莱市龙山道教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旅游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已在全世界迅速兴起。乡村旅游以朴实无华的大自然给人以返朴归真的感受,使人得到充分的放松和精神上的慰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休闲的时间选择走向乡村,放松自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寻找精神上宁静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东平县是全国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近年来,东平县把乡村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重点培植,坚持全域化布局、差异化发展、市场化运作、项目化推进,实现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共融互促。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是2010年的2.4倍;旅游总收入20亿元,是2010年的3.6倍;1—11月份,全县入境旅游人数达到4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人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32%。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园林县城、山东县域旅游十强、最佳生态旅游城市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石大英 《西部财会》2023,(10):20-23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生态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青海生态旅游在财税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以青海省西部的柴达木盆地为例,在梳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财税政策对柴达木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分析生态旅游财税政策的不足之处及成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推动柴达木生态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论生态旅游对环境产生的效益与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企业经济》2006,(6):85-87
生态旅游作为替代旅游的扩展和派生形式,其发展是弥补传统旅游不足的一种必然趋势。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与严格的生态旅游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多问题。因此,综合分析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效益以及负面影响有利于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并为保持旅游与生态的双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现代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的认识 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旅游经营方式。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作为新型的、能够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之间产生“双赢”效益的旅游模式,在吉林省旅游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依托基于顾客体验及生态旅游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从文化体验的视角分析吉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分析吉林省发展文化体验型生态旅游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文化资源为载体,以诚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三者合为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是加强城乡居民感情沟通、体验古老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情、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之一;它迎合了近几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的时尚潮流,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已引起了旅游界的广泛重视。生态旅游是发展可持续旅游的关键途径和重要手段,它必将成为21世纪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形式。生态旅游给我国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迎接挑战,为了适应生态旅游的要求,必须加强我国导游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按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乡村旅游主要分为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点三个基本类型。休闲观光园区是一种农村产业新业态和生态旅游新类型,现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从国内外的探索和实践看,发展休闲观光园区是农旅结合、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作为休闲度假和产业融合的重要产品,还是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