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潜亏是指企业由没有纳入年度损益决算而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和流动资产损失等造成的亏损。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企业中存在的潜亏问题越来越突出。潜亏已经成为企业资产流失的巨大黑洞,如何堵住这个黑洞是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潜亏的表现形式潜亏作为国有企业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从会计角度看,企业当年经营发生的费用、损失应按一个会计期间如实入账,并纳入当年损益的计量。如果滞后处理,甚至不予反映,便形成了潜亏;从法律角度看,如果企业发生了费用和…  相似文献   

2.
潜亏暗流纸难包吴宏林,张军近几年来,少数乡镇企业在承包经营中,由于多种原因,出现了严重的潜亏现象,成了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潜亏的表现形式1.该摊的费用不摊,虚增盈利。一些企业将应摊的费用转移到"待处理损失"、"待摊费用"、"递延资产...  相似文献   

3.
一、不良资产的存在形式及形成原因 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账,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  相似文献   

4.
资产与潜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必然的联系,有一部分资产由于无法变现或不能为今后的经营创造经济效益而转变为潜亏。当然,随着市场的变化,有些看来已是潜亏的事项可能会转变为资产,但从一个企业来说,资产转变为潜亏的可能性要比潜亏转化为资产的可...  相似文献   

5.
企业潜亏大多隐藏在各种资产中,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坏账、不良存货、无效投资等。从账目上看,企业潜亏是企业的存量资产,但实际上已不存在,是“虚有资产”应作为损失冲减企业收益。这些项目具体量化时有些困难,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笔者认为,在审计过程中可以抓住几  相似文献   

6.
近年 ,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 ,转换内部经营机制 ,出现了管理明显加强 ,亏损得到遏制 ,整体效益逐年上升的好势头。这是主流。但是 ,企业的资产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 ,特别是“虚盈实亏”的潜亏现象十分普遍 ,索析亏因 ,探觅对策 ,迫在眉睫。据今年对四川省广安市 1 32户工业、交通企业的核资情况看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32 2 4 6万元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 869万元 ,递延资产 1 0 634万元 ,各种应提未提、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 1 1 0 64万元 ,各种不良资产占用 1 5463万元。这些潜亏累计达70 2 73万元 ,占全部资产总额的 1 3 6%。上述的潜亏在众…  相似文献   

7.
刘洋兵 《企业导报》2014,(6):126-126
潜亏是指企业将已经发生的费用开支或资产损失没有纳入损益核算,而继续以虚拟资产的形式表现出来,或将收入提前反映在财务帐上,致使经营成果虚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存在或使企业会计账面盈利大幅度增加,或使账面亏损额大为减少,或使企业会计报表由亏变赢。巨额的潜亏,严重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潜亏即潜在亏损,是指尚未表现出帐面数字的亏损金额。潜亏是一个“无底洞”,一方面使企业数据失真,掩盖了经营管理中的矛盾与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另一方面造成企业虚增财政收入导致国民收入超前分配,助长了通货膨胀,使企业后劲不足,亏损严重,加剧了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据今年七月份哲盟清产核资办公室对134户工业企业统计,全部资产损失57,078万元,  相似文献   

9.
《中国总会计师》2005,(9):14-14
按照财政部要求.本年末要根据新的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如何预计减值损失.关键在于确定预计可收回或可变现的净值,这项工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工作量大,需对每项资产进行财产清查.落实账面价值,并对盘盈、盘亏进行调账处理.同时要对各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确定预计可收回或预计可变现金额.这项工作须进行大量的信息调查和收集,有些甚至要经过专家鉴定或评估。本次在新老制度衔接之际.资产发生了减值损失的.应该予以确认.这是解决企业潜亏和反映真实财务状况的需要.这项工作非做不可。但每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应该根据重要性原则处理.即只对那些贬值较大的资产预计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0.
企业潜亏的审计是当今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中几乎影响到所有的审计内容,如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经营业绩的完成情况,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个人遵纪守法情况等等。潜亏即潜在的亏损,就是在财务报表上未直接表现为亏损但事实已经形成的损失。一、企业潜亏的形成1.不良资产或不实资产形成首先是流动资产中往来账项中的呆、死账形成,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中,债务人因死亡、破产、撤消等原因所形成的无法收回的呆、死账、直接给企业造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推进,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决策者和经营者风险意识淡薄,资金监管不到位,经营效益考核指标不科学,造成少数国有企业资产损失和潜亏,严重地侵蚀了企业的肌体,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扰乱了经济秩序,给国家财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研究分析企业资产损失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史淑琴 《内蒙古财会》1995,(8):29-29,28
一、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成因。1、国有企业亏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企业亏损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流失。目前,国有企业挂帐损失及潜亏普遍存在;重点调查显示,因潜亏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占多种流失形式的首位。究其原因,既有经营管理的原因,也有政策因素。近年来.部分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经营效益欠佳,使挂帐损失扩大.而企业自行无法弥补损失,明亏潜亏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我们在对区属企业改制情况进行的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国有企业在改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产评估不够客观真实。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只是对企业帐面反应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了评估,对帐外资金没有评估,不能真实反映改制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对未入帐的固定资产和估价入帐的固定资产没有评估或评估过低,对企业商誉这种属于国有资产组成部分的资产也没有进行评估。 二、随意核销企业潜亏。改制中企业申报潜亏要求核销,审计中发现企业申报己被审批同意核销的潜亏远远大于企业下属各单位汇总的潜…  相似文献   

14.
企业潜亏是指潜在的、陷含在企业内部的,没有披露出来的损失。它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党四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在三年内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今年是三年脱困的最后一天。笔者认为,解决潜亏是当务之急,如何对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实施审计监督,是摆在我门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一、企业潜亏现状潜亏使企业停产乃至破产例子很多,而现在潜亏内容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更令人担忧,目前国有企业潜亏因素五花八门,如坏帐损失多,有些企业三年以上应收帐款数额较大,会计既不作帐务处理,也没有按规定提取坏帐准备金;物资盘亏或损坏严重,原料…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时喜喜国有企业的债务危机,已引起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经贸委对18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若把已查明的资产损失和潜亏挂帐考虑进去,已达89.9%。沉重的债务负担已成为当前企业举步维...  相似文献   

16.
在该阶段,根据财政部财企[2002]313号文规定,对拟改制单位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以及按国家规定统一清理挂账而未处理的潜亏、亏损挂账、产成品清查损失,报经主管财政机关(或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后冲减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冲销资本金。  相似文献   

17.
遏制潜亏 刻不容缓罗源芳近两年来,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厂长离任审计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发现国有企业一个突出问题是潜亏现象普遍,尤其是亏损情况更为严重。这对企业的生存、巩固和发展是个潜在的威胁。潜亏形式多样,金额巨大1、少提少摊费用。不少...  相似文献   

18.
目前,企业存在的呆帐、死帐较多,潜亏严重。长期挂帐而不清理,导致企业资产严重不实,财务报表严重失真。从1998年至1999年上半年,我们审计过的8家外经贸企业,累计亏损挂帐超过2亿元,无效资金占压高达101亿元,其中潜亏已达1.8亿元。造成潜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994年我市已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产核资.不少企业借此机会清理或核销了大部分坏帐和亏损,但也有个别企业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把家底全部亮出来。企业之所以长期挂帐不积极清理,究其原因:一、缺乏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在经营过程中不顾企业风险,一旦形成损失又无人承…  相似文献   

19.
潜亏是企业财务核算不实的重要表现 ,有些国有企业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资产、负债、损益不实 ,家底不清的问题 ,潜亏已成为企业的一个严重弊病 ,审计机关在开展对国有企业真实性审计时 ,应予以重视。企业潜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明亏挂账不核 ,暗亏潜伏不处理两种手段 ,其隐藏和转移的手法 ,多种多样 ,归纳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存货失实。一是商品削价损失挂在库存商品账 ;二是一些企业长期放松管理、进仓无计量、消耗无定额 ,领用无手续 ,多年不进行清仓盘点 ,即使盘点也流于形式 ;三是资产管理不善 ,有账无物 ,账实不符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内部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正在快步转入市场机制的轨道.显示出了活力,求得.了发展。但有的在“转机”中出现诸多的“不适应症”,甚至濒临生存之危。一是企业资产规模与经济效益水平不相称。占有的资产总额大,效益却不能达到相应的份额;劳动生产率和效益低下。二是隐含性亏损——“潜亏”严重。经营管理粗放,各种损失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