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财政基础上都有不小的差距。虽然造成的原因干差万别,但经济发达地区也需要财政的支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和财政的支持则是紧密相联的。从发展的角度,从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对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强烈,意义更重大。  相似文献   

2.
优化财政分配格局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差异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本文以2016年增值税分成比例调整作为地方财政激励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市县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对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激励能显著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且这一效应具有持续性特征。对于改革前经济发展不平衡较高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财政激励发挥着“雪中送炭”的作用。而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的城市,财政激励效应更加明显。机制证据表明,财政激励通过加强税收竞争和扩大政府投资两种渠道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激励推进了城市共同富裕发展进程,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善的主要表现。本文不仅拓展了税收分成的经济效应研究,而且从财政激励角度廓清了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成因和内在机制。本文结论为新发展阶段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了经验参考和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3.
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作为抽象概念,本质上是发展主义的话题。对口支援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对口支援作为“先富带后富”的典型方式,通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和帮助欠发达地区,在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对口支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与逻辑,将其视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进而提出了新时代对口支援的目标与价值。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以全面小康为目标的对口支援将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对口支援转变,通过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作为价值彰显、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发展动力,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在“总量控制”与“节能减排”中,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存发展利益,适当放宽减排指标尺度,彰显经济与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谐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涉及“收入总量”和“分配结构”两个关键测度指标。我国国民经济与居民收入在中长期和总量层面已经呈现同步同向趋势,但在短期和分配结构层面却可能背离。研究发现:区域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取代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引起收入群体分配差距拉大的主因;新冠疫情对城镇居民增收的负向冲击显现,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的风险加剧;中等收入群体分别向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流动特征显著,中间收入阶层数量减少,“倒金字塔型”分配结构开始呈现出“哑铃型”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他国经验和教训,提出重点聚焦创新发展与收入提高、高收入和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差距、不同群体增收这三方面关系,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广西的基本区情,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拟以广西“两区一带”(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三大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区域经济差异,提出促进“两区一带”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军 《国土经济》2011,(1):49-50
中国“十一五”规划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列入了节能减排目标。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实现减排目标已胜利在望。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绩。在“十一五”开篇的2006年,中国第一任环保总局局长曲格平曾坦言:25年间我们的环境指标从来没有完成过。而那一年两项减排污染物的排放量恰恰不降反升,引发各界对达成减排目标的疑虑。但国务院领导严令目标不可动摇,环保部门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建设新的污染治理设施,  相似文献   

8.
袱京 《企业世界》2006,(6):32-32
随着各地的“两会”相继召开,地方“十一五”规划纲要纷纷亮相,并将于近期分别通过。从已经公开的各地“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来看,中西部地区纷纷调高经济增长目标,而一些发达省(市、区)则把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全面小康作为主要发展目标,经济增长率已经被置于次席。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企业》2008,(5):84-85
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需要根据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协调发展。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润滑剂”和“加速器”。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政府这一“有形的手”通过宏观调控加以有效解决。政府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导刊》2005,(22):38-38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 起因: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逐步加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瓶颈性约束,矛盾非常突出。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是我们根本不可能承受的。 时间:10月8日至11日 聚焦:在2005年10月8日至11日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其中将房地产纳入“十一五”规划、通过“稳房促车”拉动消费增长成为规划中的一大亮点。 影响力:整个社会将从效率优先向兼顾公平扭转。  相似文献   

11.
《数据》2013,(11):10-11
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以及新规划的实施,使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空间格局被打破。据《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显示,"十一五"末期,东部地区GDP增长速度首次低于其他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用开始显现。"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区域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从生产函数与资本折旧率选择的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际测算,以全国和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讨论经济发展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弱线性反向、强非线性的变动关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虽能有效缓解区域有效发展不平衡,但这种关系存在一定的阈值效应。第二,二者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地域差异性和动态演变性:2012年之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具有逐年递减的态势,中、西部地区存在波动增加的趋势;2012年之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趋于平缓,而中、西部地区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低于中、西部地区,而区域间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是引起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玉萍  马丛 《价值工程》2010,29(13):115-116
国家审计局原局长李金华曾指出"中国经济存在马太效应,地区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越来越严重,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因此如何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经济。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末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表明,过去几年,为了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采取了诸多措施,减排的目标已提前完成,  相似文献   

15.
节能减排,是中央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必须完成的两项约柬性指标,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全国来看,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仅事关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也关系我国国际形象,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减排工作越采越重视。今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政府向人民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落实“能耗双控”目标对高耗能企业创新策略的影响及其后果。研究结果显示,为应对“能耗双控”目标下的环境规制要求,高耗能企业仍然主要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技术创新。整体上,高耗能企业会缩减自主研发投资,并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且后者是前者的格兰杰原因,技术引进对自主研发存在挤出效应。同时,坚持自主研发的企业,其经济和环境效益均显著优于依赖技术引进的企业。这说明自主研发可以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取得更好的平衡。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双控政策的影响程度更小;相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位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耗能企业会较小程度地减少自主研发投入,技术引进投入的增加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美国是当代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曾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美国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度步入沉闷的境地,影响了美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马培华 《经济界》2010,(3):10-11
2009年是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各地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2%,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态势,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要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9.
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之所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国家为了谋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共同富裕而进行的总体策划。所以本文就分析了以“都市圈”为目标重组我国区域经济结构需要考虑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毫不松懈地推进节能减排,不仅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也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