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流通背景下,控制股东股份增持、减持成为常态。为了低价增持、高价减持,控股股东有操纵盈余的动机。基于2009年至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控股股东股份增持、减持行为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控股股东增持时,会操控公司管理层将盈余向下操纵;控股股东减持时,会操控公司管理层将盈余向上操纵。如果没有外界有效监管,控股股东就可能持续、重复地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2.
全流通背景下,控制股东股份增持、减持成为常态。为了低价增持、高价减持,控股股东有操纵盈余的动机。基于2009年至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控股股东股份增持、减持行为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控股股东增持时,会操控公司管理层将盈余向下操纵;控股股东减持时,会操控公司管理层将盈余向上操纵。如果没有外界有效监管,控股股东就可能持续、重复地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3.
会计盈余管理领域一直广受关注,上市公司通常利用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利润的操纵。以2008—2018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观测样本,实证研究上市公司战略类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一步解释了融资需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战略类型越有可能是进攻型,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上市公司战略类型通过影响融资需求进而影响盈余管理,具体来说,相比战略保守的公司,战略激进的公司具有较高水平的融资需求,进而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该结论表明,上市公司战略类型能够对公司的信息质量产生较显著影响,与此同时该结论能够给利益相关者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臧秀清  刘筠童 《价值工程》2007,26(2):157-159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历来被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密切关注。然而由于我国众多上市公司存在着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行为,使得以净利润为核心的财务评价指标无法反映公司的真实业绩情况。由此,基于现金流的盈余质量分析孕育而生。文中从现金流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正确认识企业盈余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利润操纵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指标限制下,出于保牌等方面的原因,利用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所谓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以及自身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盈余管理 (earning management)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进行会计原则、方法、程序和估计等的选择,来调节盈余,寻求有利于自己的财务结果,以获取某些私利的行为。而盈余操纵 (earning manipulation)则是指公司管理层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通过伪造账目,编造虚假收入、费用等违法手段来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可见,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时两者的界限却又是十分微妙的,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将有助于会计准则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健全。 一、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不同点     1.手段不同。虽然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都是…  相似文献   

7.
盈余操纵或利润操纵的提法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批判性,表达的是人们对企业合法但不合理行为的不满,因此盈余操纵应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目的,违背企业伦理道德,通过合法的会计手段及实际交易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值的行为。通常盈余管理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对企业盈余操纵的防治必须坚持法德相济、惩教并举的指导原则,才可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周喜革 《会计之友》2008,(15):16-17
盈余操纵或利润操纵的提法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批判性,表达的是人们对企业合法但不合理行为的不满,因此盈余操纵应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目的,违背企业伦理道德,通过合法的会计手段及实际交易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值的行为.通常盈余管理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对企业盈余操纵的防治I必须坚持法德相济、惩教并举的指导原则,才可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在法律和会计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的人为操纵和管理。企业经营者之所以热衷于盈余管理,是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原因。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盈余管理也有弊端,必须对其进行控制。本文对盈余管理的利弊及其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关注,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涵叉入手,在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加快监管制度的改革、加大外部审计h度诸方面防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赵念根 《价值工程》2010,29(20):218-219
我国已颁布实施了16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型消费关系、消费形式不断涌现,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日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食品、药品行业接连发生的群体伤害案件,逐渐暴露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上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护。因此,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司应该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而不应该仅仅是股东的利益服务,利益相关者可以根据其资产的多少和它们所承担的风险来获得企业对其利益的保护,这样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分享公司利益也就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13.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是提高田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文章总结了一些提高学生对田径课学习兴趣的创新教学方法,供广大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关系,探讨了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实例,对基于Shaplley值法的利益协调机制进行了说明,以促进供应链上企业合作者间的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5.
生雅利 《价值工程》2011,30(29):268-269
妇女和儿童的权益较易受到侵害,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大都受到国际、国内的双重法律保护,但权益更加容易受到侵害的胎儿却并未得到较好保护,胎儿甚至不能享有合法"权益",权"字本身更多的含义是权利,民事权利。现实生活中,胎儿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并不鲜见,如何保护胎儿的合法权益?笔者试从胎儿"合法权益"中的"继承权"入手,谈谈胎儿"继承权"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按照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人权益的保障内容不同,把人力资源权益划分为所有者权益和劳动者权益,其中所有者权益又包括资本所有权益和收益分配权益;同时还按照人力资源投资人对企业风险的承担形式不同,把人力资源权益划分为实权益和虚权益。提出了与传统物力资源权益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划分方式,描述了处不同地位和起不同作用的人力资源权益之职能结构。不仅揭示了投资人的权益期望,在整体逻辑上形成权益与资产的会计平衡,而且反映企业的风险预期,在具体项目间形成风险与权益的财务制衡,从而建立起了人力资源权益之会计配置模式及财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亚娟 《价值工程》2011,30(24):198-199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是影响德育的重要因素,在对道德与利益关系问题的探讨进行考察和梳理的基础上,对道德与利益进行多层次剖析,考察现实中道德与利益的密切联系,进而探讨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和谐与改进德育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王艳 《价值工程》2014,(29):160-161
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管理政策关系到个人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往往受到政府立法与管制的影响,同时企业行为也影响着个人利益。本文分别从个人角度、企业角度、社会角度和政府角度来检查和评估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企业权益筹资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财务理论将企业筹资风险定义为“由于负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认为筹资风险就是负债风险。这种理论导致企业管理者只重视负债筹资风险而忽视权益筹资风险。事实上,企业筹资风险既包括负债筹资风险,又包括权益筹资风险,同样会带来严重后果。为了加强权益筹资风险的管理,本文从权益筹资风险的特征、计量、风险预警控制区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试图建立企业权益筹资风险评价机制,从而弥补传统筹资风险理论的缺陷,为企业进行权益筹资风险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依据,使企业筹资风险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受益人利益及其财产保护是企业年金计划的核心目标。基于信托和委托的企业年金治理结构和运作体系,既是受益人财产制度的创新,又是受益人财产风险的根源。由于利益主体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和机会主义行为,会出现产权交易中的转移保留权、既得受益权、投资决定权、制衡监管权以及风险补偿权等问题,损害受益人的利益及财产。评价和衡量企业年金计划绩效的唯一标准是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和财产保护的有效性,这需要界定产权交易链条中利益主体的权能结构关系,强化其合意行为并控制其机会主义行为,重视它们之间的利益捆绑机制,在信托和委托多重代理关系中寻求利益激励与约束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