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曾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是中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一个缩影,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对国家的贡献率也在降低,经济发展由盛而衰.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新举措.他不仅对加快构建新的经济隆起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重振雄风,本文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之际,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这给作为我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突出代表-沈阳,提供了实现历史复兴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中央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并将之和西部开发并列为现代化建设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中央做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为我们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加快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对此,我们辽宁要抓住机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再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一、财政政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理论支持 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也曾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创下过辉煌的业绩.但长期在国家的保护伞下生存和发展,受到的约束和管制过于严格,削弱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社会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相似文献   

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解决国企改革的问题,资金就是瓶颈,这就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不良贷款率高居不下、经营多年连续亏损的东北金融业,对东北经济发展的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东北振兴的巨大历史机遇面前,我认为振兴东北,必须先为东北的改革注入资金,积极扩展多方的融资渠道.为此,本文在这里对如何利用金融政策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不良贷款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次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11—2014年期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呈现"高开、低走"的特点,工业经济从稳增长向保增长转变,传统优势产业衰退和新增长点尚未成规模是导致经济增速断崖式下滑的直接因素。归结而言,体制改革受阻和结构调整转换困难是"新东北现象"的症结所在。为了更好地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战略应与"一带一路"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军民融合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共同解决东北地区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7.
振兴沈阳铁西工业区的路径选择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决策.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又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作为经济合理布局的战略重点.沈阳市铁西工业区在中央和省、市两级政府全力支持下,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采取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改造新方式,走上了一条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战略,利用技术创新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最大的意义,但由于分配不合理、技术人才流失、装备水平低,资金短缺等原因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创新严重滞后,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文章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单位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分化.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批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纷纷改制,由国家"包下来"、"管起来"的单位制再也无法运行下去,鼓励国有企业破产、转制、变卖,单位社会走向萎缩、消解.受到地缘、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衰退趋向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被写入十六大报告.东北已成为全国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辽宁曾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如何借此东风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成为倍加关注的问题.我省提出大力吸引投资,重振我省经济,改善投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对投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找出优劣,改善不足,才能更好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1.
王樵  常春 《集团经济研究》2007,(32):118-119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建国以来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总量和工业规模在全国经济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东北老工业基地引进外资状况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曾经辉煌一度的东北三省,在改革开放以后却落后于江浙一带,现在党中央提出了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领导甚至提出要让东北成为继珠海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后中国经济的"第四极",也就是说东北老工业基地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政府重视远不够,还要各方面相互协调和配套才能使该系统的工程达到优化的效果,不然就会出现"短木板"效应。现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我国工业基地建设的新纪元.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把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大项目中的7个项目安排在了洛阳,使洛阳和哈尔滨、长春、成都、西安等城市一起迅速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基地.工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为洛阳市、河南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时至今日,这些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它们正如世界上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规律那样,也有一个开发、鼎盛、衰退、振兴的过程.到上世纪90年代,洛阳的工业开始衰落,严重制约着洛阳甚至是河南省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原油、木材、汽车、造船的产量曾占全国的重要比例,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日趋显现,一些地区和产业甚至出现衰退.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成为我国不良贷款情况比较严重和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经济界》2005,(1):1-1
自中共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之后,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本期"经济专论"栏目特刊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同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四个关键问题》一文,提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念要转变、改革要攻坚、金融要领先、社保要健全"四个方面的问题。另外,本栏目还特约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院长方兆本、陈天阁同志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竞争力薄弱的现状,本文基于技术经济评价基本理论,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同时期技改运用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归纳及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中重点建设项目技术系统的特征分析,提出了适合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技术经济评价新方法,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竞争力奠定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老工业基地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不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变化,工业经济出现相对衰退的迹象,国家应当对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给予支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取得良好开局,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对中部老工业基地给予适当支持时机已经成熟.可以根据地域单元、形成时间、投资主体、历史贡献四个标准,明确中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对衰退、结构老化、社会负担、经济转型难度、资源环境压力、战略潜力、地方财力等标准,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状况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现阶段振兴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其先天的优势。它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一五"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三分之一在东北建设。经过  相似文献   

20.
正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计划经济的区域,存在许多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在迈向市场经济进程中遇到许多特殊困难。振兴东北要依靠国家支持,但最终还要靠改革激发东北的内生动力。"2014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李克强指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至关重要。他说:"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之初,东北支援全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东北的工人阶级,当年‘先生产、后生活',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会上,他以辽宁从"一五计划"到改革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