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中,苏丹利益的总额和权重并不太大,但中苏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和解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关系到中国政治和外交原则的坚持,对国际社会的深度参与,以及企业"走出去"的形象建构等。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受到的外来疑惧、批评乃至诋毁,反映出日益崛起的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艰难与不易;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所做的外交选择及政策调适,反映出成就负责任大国所应有的外交谋划和政策把握。从中国实现大国崛起和构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高度,来审视中国在达尔富尔危机解决中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启示,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强世功 《秘书工作》2014,(12):35-36
正一个国家的法律究竟是不是良法,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政体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地理要素。在国家立法方面,不存在什么普适价值,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法律。随着冷战结束,西方法治被一些人塑造为普适价值。不少非西方国家由于移植的西方法律与本土的法律传统发生冲突,导致政治失调、社会失序,陷入了动荡、分裂之中,甚至沦为"失败国家"。乌克兰、埃及、利比亚和伊拉克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法治建设无疑会受到西方法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常会回想起袁腾飞的一个段子,说的大概是一辆坐满乘客的地铁,某站上来一个膀大腰圆,浑身刺青,光头带着金链子的男人,满车的乘客都会对这个人产生恐惧,唯恐避之不及。袁腾飞认为,实际上这就是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这或许真有一定的道理,从几年前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开始,西方社会一直对中国表现着强烈敌意。而这两年,这一矛头开始对准中国的企业。不谈之前美国对中国新能源的凋查,只看今年这两个月,陆续就有欧盟双反光伏、美国封杀华为乖口中兴等事件。纵观这些年世界对中国威胁沦落脚点的改变,我们能够发现,这个目标正在不断地被细化。这个“邪恶”愈来愈具体,可问题是,我们的企业真的邪恶吗?  相似文献   

4.
林文佳 《新远见》2009,(6):52-58
"中国贡献论"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一种比较新的看法。它是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机遇论"之后,外国学者从局外人的角度对中国崛起的一种解读。与其他三种言论相比较,"中国贡献论"无疑是最正面的评价。它的问世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为中国崛起获得更多的外部舆论支持。继续充实中国贡献的内涵,扩大中国贡献的影响,是巩固和拓展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陈亮 《国土经济》2011,(9):36-3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美国学者提出并大力宣扬“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质疑中国的粮食安全,鼓吹中国威胁论。针对这一言论,我国果断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的战略方针,牢固树立耕地保护“红线”意识,切实保护耕地。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资源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过程中拥有重大意义和作用,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粮食产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稳定及安全。  相似文献   

6.
漆效良 《新远见》2010,(10):62-67
"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两者一体两面,"民族复兴"是实质内容,"和平崛起"是表现形式。近几年西方国家又翻出"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进行炒作,这一方面跟西方国家基于对我国力量崛起的担忧而进行的策划宣传有关,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要制定更有说服力、更灵活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基于不同的视角、秉持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定位问题上形成了全民论、国家论、政府论、综合论、缺位论等理论解释。但从国家所有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所有权的真正主体是全体人民、国家政府只是国家所有权的代理人。而且,从这一定位角度来审视,我国现有的国资委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需要从法律上建构一个独立的人民代表股东会,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挖坑”,通常看起来是一个再平淡不过的行为了。近日,本人开卷随便翻阅,偶得之“挖坑”竟然是一个大典故大理论。 说它是个大典故,是因它距今已有70多年了;说它是个大理论,是因它使西方国家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并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30年的繁荣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连续35年年均9.8%的高速增长,从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及非洲国家平均数1/3的贫穷落后国家,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在一个人口这么多、底子这么薄的国家维持了这么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这么多成绩,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但是在中国转型过程中"中国崩溃论"在海外却  相似文献   

10.
刘建飞 《新远见》2008,(10):24-33
回顾20世纪,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民主政治成为一大潮流,实行宪政民主体制的国家日益增多,并由欧美国家逐渐扩展到各大洲。实现、维护民主成了绝大多数国家执政者的主要施政目标之一。与此同时,民主也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这种态势在21世纪仍在继续。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尽管国家的现实利益(主要是安全和经济利益)及所拥有的实力是决定国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民主"这个本来只作用于国内政治的事物,现在越来越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并且影响力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各国力量对比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或称"金字塔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作为多强中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的一强,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仅为一个地区性国家而非全球性国家.中国的崛起的同时也伴随着"中国威胁论"的兴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具有大陆性地区强国特性的中国崛起面临着结构性的压力:既要面对占主导地位的海权国家(美国)的反对,又要面对周边国家的阻挠.  相似文献   

12.
罗建波 《新远见》2012,(5):21-25
近十年来,中非关系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对中国国家形象而言,这种”国际关注”并非总是好事,因为对中非关系的解读主要来自西方国家,其中有不少批评和指责。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美国政治学家布丁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  相似文献   

14.
住房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时期的城镇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早在世界工业化初期就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就发表过《论住宅问题》的系列章,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住房问题进行了论述,深刻揭露了资本家通过住房租金剥削工人的事实。逐渐激化的社会矛盾和危机迫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社会进行改良,对住宅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中国经历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冲击考验、在新世纪初牢固确立1990年代以来的贸易顺差国地位时,这个话题便逐渐成为西方政界和舆论界热衷于操弄的话题。由于西方至今还掌握着国际社会的大部分经济和话语霸权,这个话题进一步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6.
概念的提出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  相似文献   

17.
通过行业组织和政府博弈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策略,而不同的国家社会关系构建了不同的博弈情景,对于转型期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社会控制论、国家建构论、法团主义论和理性政府论。文章以两个行业组织为案例,分析企业、政府、行业组织三方的动态博弈过程。认为在政府处于主导地位的低制度化环境下,企业需要有对整体博弈格局有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制订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提高成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欧洲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社会福利体系曾令欧洲人引以为傲。福利制度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缩小贫富差距,承担了保护国民和稳定社会的功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福利国家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本文借鉴福利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引起全国审计界的极大重视,对相关的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文章主要讨论:审计是一个系统,免疫与审计免疫系统的界定;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论:强调审计监督的过程性;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论:突出提高免疫力."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给人们重大启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立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和审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6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的出台,“中国威胁论”渣滓又开始甚嚣尘上。本文拟对“中国威胁论”泛滥的原因做个深层次分析,以揭示出“中国威胁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